隔空与母亲倾诉
作者: 孙乃秀
主播: 馨园小主
丝毫未减的思念
青烟袅袅绕寒窀
香火萦情泪湿巾
往事依稀浮旧梦
冥途冷暖慰家亲
年年清明,今又相逢。妈妈,即便您驾鹤西去已二十周年,我们对您的思念,依旧宛如昨天。
妈妈 ,我相信您在天堂里定然安好,因为您的儿女们天天在为您祈祷、祝愿!
妈妈,我曾耳闻在咱大家族没分家前的伙中,您小心翼翼伺候着太爷太奶及爷爷奶奶们不辞辛苦任劳任怨,贤惠,是长辈们给予您的名片;
我曾耳闻:从山东逃难来的一家九口人没吃没穿,父亲忙着帮他们安排工作,您把他们衣食住行照顾的妥善周全。现已七十八年两家的子女关系,至今往来未断。
我曾耳闻:四九年生我时,平津战役炮火连天,打城防是最后一战。您让邻居们都藏到咱家床铺底下来躲炮弹,您却在“月子里”冒着危险给大家做饭。听到炮弹飞来,您急忙往床铺底下钻,炮声过后,您依旧出来继续忙活做饭。您的善良可对苍天。
我曾耳闻:我出生只有20多天,四婶儿的孩子夭折了。奶奶做主,把我送给了四婶儿,让我给她来“压子”并给她解决胀奶的麻烦,据说:我三天三夜没吃她一口奶,无奈,奶奶又把我送回您的身边。从始至终您顺从奶奶的意愿未有丝毫怨言,得到了长辈们的夸赞,孝、顺二字,永远镌刻在您的脑海之间;
我曾耳闻:在咱家遇难时,您身怀六甲带着五个年幼的孩子无处安身一片茫然,咱家族的亲人们都怕受到牵连躲得远远。待咱家光景有了好转,您却不计前嫌,尽力为曾经躲得远远的亲戚们排忧解难。
妈妈,我曾记得,七奶奶家盖房时,您不声不响,一刻不得停歇地在嫡亲家族里,挨家挨户为七奶奶家盖房筹款,并派哥哥们帮忙助战。您嘱咐:待到七奶奶家开饭前,赶紧撤退回家吃饭。(正赶上节粮度荒)
您维护家族观念的情感胜过对己,谁家需要帮助,您都义不容辞出现。家族里都称赞您为“优秀的外交官”。
妈妈,我清晰记得,节粮度荒时您为了照顾全家老小,自己饿得两个锁骨都能放下两个鸡蛋。但每次“傻四爷”从河西区来咱家时,您却给怹连吃再带慷慨依然。
我清晰记得,那时每到清明节前,家族里的爷爷、伯伯、叔叔们都聚到咱家和爸爸协商祭祖方案,您沏茶、做饭真诚招待热情满满。
我清晰记得,每逢过年,来咱家拜年的亲友,车水马龙源源不断,前戚让后戚欢声笑语的场面热闹非凡;
我曾耳闻,咱那的老住户谁家婚丧嫁娶,无论多忙您都会抽空出现。
妈妈,我忘不了,在您得病卧床这十年之间,每顿饭都是和二哥同吃一碗,喂您一口,二哥吃一口。别人想喂您,二哥不干,说:这样比着吃,咱妈还能多吃一点。
我忘不了,乃成兄弟下班后全然围着您转,他尽心尽力是个称职的“巡视官”,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改善。哥俩的孝顺度堪称比肩!
我忘不了,每天儿女们昼夜轮班精心伺候在您病榻前,“谢谢”二字总是频繁挂在您的嘴边。
妈妈,我永远忘不了,在您九十岁临终前那种无助的眼神儿,我们都读懂了您的不舍与留恋。跪请您原谅,儿女们实在是尽力了,苦于无力回天!
妈妈,我永远忘不了,您“仙逝”时的每一个片段。二哥、乃英及我们家三个单元,来为您送行的人们都挤得满满。
咱那儿民间“高跷队”的主管,主动前来商量免费给您最后一次表演。但被哥哥们婉言谢绝。主要原因是人太多,照顾不周怕出危险。
妈妈您有感应吗?在送您去“天堂”那天,您彰显了威风无限的震撼!交警们不辞辛苦为送葬的队伍开道,过往的行人驻足赞叹;道路上,过往的汽车司机主动下车维持秩序,齐声鸣笛停止不前; 秒贵师傅一马当先,为您料理后事,事无巨细,称心周全;“道爷们”吹吹打打,护送着由十八人抬着的彩色锦缎大轿,您显得格外雍容坦然;送葬蜿蜒绵长的队伍里,您的孝子贤孙,亲朋好友们来的俱全。道路堵塞很长时间竟然谁也没有半点怨言,只有,感叹!
妈妈我很清楚,您并没有一职半官。您只是个地地道道的家庭主妇一员,可您却得到了大家如此的尊敬与厚爱,那是您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积沙成塔的果缘。更是您人格魅力绚丽多彩的展现!
妈妈,您是教会我们如何孝顺、感恩的好教官;您是家族里身教重于言教的典范;您是使子孙们继续传承家风家规的信念;您是不畏风雨巾帼不让须眉的一顶桂冠!
妈妈,您平凡的一生,却驾驭着不平凡的大格局。我二十年不在您身边,显然这些只是在我记忆里,打捞出来微不足道的一孔之见。
妈妈,我把思念化作永恒的诗篇!若有来生,愿与您再续前缘!
作者简介:孙乃秀.天津.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滴滴点点。甜园文学社会员、河东区散文作家协会会员、天津散文研究会会员。文章散见于:《甜园文学社》、《天津老年大学乐龄集》、《在场微散文》、《天津市中老年时报》、《新桥农场知青回忆录文集》、《天津散文研究会》。
主播简介:馨园小主,汉族,天津人,教育工作者,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国朗诵联盟高级会员,教育部中华经典诵读导师,江山传媒副族长,天津诗词学会会员,“全国诵读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牡丹苑杯”第八届文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酷爱诵读和歌唱,主持人,多家平台签约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