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奶奶》
(孙子:蔚鸿写书法以表对奶奶的思念)
我的奶奶,矮矮的个子,圆圆胖胖的脸,慈目善面笑不露齿,举止温雅和霭可亲。为了劳动,半途将缠裹的小脚放了。双侧无名指和小拇指被勒断,导致走路不太稳。
在爷爷10岁时13岁的奶奶嫁到我们蔚家,关心、孝顺长辈,侍奉爷爷79年,对爷爷百般顺从,千般照顾,万般疼爱。她忍辱负重,无怨无悔。
由于十几个“月子”都未好好休息,加上营养不良,受寒受潮,奶奶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大腿两内侧溃疡,痛痒无比,实在受不了时,就用盐水洗一洗。溃烂了的地方钻心地疼,奶奶强忍着,不告诉家人。多少次的牙疼、胆结石疼,疼得她浑身冒汗,眼睛肿成一条缝。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可是我们问她时,她总是说没事儿。
她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个优秀能干的女人,上山纳一只鞋底,下山捡一捆柴背回家。可敬啊,中国农村的好女人!可悲啊,苦命的女性,一生强悍、勤劳、吃苦,回家还得伺候老人、丈夫、孩子,无怨无悔,默默一生。
奶奶一生共生育了13个孩子,只活了一女三男。其他的因劳累过度而早产,或因产后破伤风,或因营养不良,或因疾病而夭折。9次残忍的骨肉分离,让奶奶心碎。
奶奶承担着十几口人的家务和繁重的体力劳动。天不亮起来打扫卫生,扫洒庭除,给长辈倒尿盆,打洗脸水,喂牛、喂羊、喂猪、喂鸡。给十几口人做饭,喂养孩子。然后,背着小的,拉着大的,上地干活。她把孩子放在地埂上,干完了农活还要给牛羊割草,到黄昏时,她才背着柴,抱着小孩子,让大孩子跟在后边,回家做晚饭。
每天干完家务后,都是很晚才上炕,然后点上清油灯,缝缝补补,灯捻子压得小了又小,生怕浪费油。她一边做鞋,一边哄孩子睡觉。
等全家人都安睡后,她又用背篓背上脏衣服,乘着月光在河边洗衣服。她一年四季穿一条裤子。裆里补得厚厚的,来例假时只能用玉米缨子垫。
冬天上山拾野棉花,先给老人孩子做棉衣,她自己只能用两条破裤子套起来,在膝盖上絮一点野棉花。孩子几个人穿一条裤子,不出门的就光身子爬在热炕上。
解放前,爷爷在仇池山给国民党看粮仓,因下雨,房子漏雨,粮食发了霉,被抓去坐牢半年。 爷爷被抓时,奶奶背着三叔父,左手拉着大伯,右手拉着我父亲,挺着大肚子,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巡捕放了爷爷。姑姑扶着奶奶,大人孩子哭成一片。捕头将奶奶一脚踹开,爷爷被反绑起来,爷爷一步一回头,泪水流满面颊。
大肚子的奶奶晕过去了,大家将她抬回家。当晚早产,大出血,叫来亲房家的唐爷爷,手提着奶奶的头发,拍打呼叫了好久,才醒过来,一家人哭得十分凄惨,村里人对奶奶的遭遇十分同情。 在爷爷被抓去坐牢的半年里,全家生活的重担,全落在奶奶柔弱的肩上。奶奶整日以泪洗面,度日如年,望眼欲穿,期盼爷爷能早日回家。
奶奶一生忠孝、善良、勤快、干净,无论有什么可口的东西,总是先让长辈和爷爷享用,然后让孩子们吃。吃完没剩的,她就烧几个洋芋,还将中间绵软的部分,嘴对嘴嚼喂给吃乳的孩子,自己只吃点洋芋皮或菜汤。
一次,奶奶挺着大肚子,上山去砍柴的路上,边走边纳鞋底。到山上砍柴时,忽感阵阵腹疼难忍,休息了一会又接着干,结果在野山坡上生下了孩子,她用镰刀割断脐带打个结,脱下外衣包裹好孩子。自己只穿一个肚斗斗和一件半截袖单衣。那天,雪花飞舞,寒风吹起她的衣服,身子半裸着。她绑好柴跪在地上,血顺腿往下流,她背着柴,吃力地抱着孩子,走在崎岖湿滑的山路上。一步一滴汗,一步一串血,艰难地回到家。
奶奶把孩子放在热炕上,孩子全身青紫,连哭都不会哭了。奶奶扯掉炕席,用铁铲铲了几锨草木灰,脱掉湿透的血裤躺在灰上,任血往灰上流。两眼泪汪汪,搂着冻僵的孩子,昏昏沉沉睡着了。天快亮了,奶奶摇着怀里已经断气的孩子,悲痛欲绝。由于过度悲伤劳累,奶奶大出血,又晕了过去。
太爷和爷爷赶紧灌药抢救,等奶奶醒来时,一家人围着她流泪。姑姑给奶奶熬了面糊糊,爷爷让打上两个鸡蛋,奶奶把鸡蛋给其他孩子捞在嘴里,自己吃一点面糊糊。
到了第三天,奶奶撑着虚弱的身子下炕,又干起家务活了。十几天后又下地干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苦苦支撑着整个家。奶奶一生处处为爷爷着想,晚上,奶奶怕尿壶凉,就把尿壶抱在怀里暖,只要爷爷要解手,奶奶马上递过去,奶奶对爷爷俯首帖耳,任劳任怨无怨无悔,79年如一日。
有一次,爷爷累了心情不好,爷爷嫌奶奶生火用炭多了,端起火盆倒在奶奶怀里,烧烂了奶奶的衣服。我实在看不下去,就替奶奶打抱不平,埋怨爷爷太过分了。 没想到奶奶顿时哭泣不止,说她还活着,我们不该这样说爷爷,他一生那么辛苦,受尽了罪,为了一家的生活,苦命奔波,不容易!说我们就这样对待爷爷,让她太寒心了! 奶奶的哭诉,吓得我们敢怒不敢言。在家里,我们没人敢与爷爷同桌吃饭,因为奶奶的清规戒律太多。爷爷未吃的东西,儿孙们没有一个敢吃,全家几十口人都养成了这种习惯。
我们在外工作的儿孙,有新鲜东西先买给爷爷奶奶吃,宁可放坏,也不自己先吃。 儿孙小时候做错了事,或者书背不下来,爷爷一瞪眼或嗯一声,奶奶马上拉着孩子一齐跪倒在地。春夏秋冬多少个晚上,爷爷睡在大炕上鼾声如雷,奶奶在地上用衣服盖着儿孙身子,用一双鞋垫在孩子膝下,只要爷爷一翻身,奶奶就马上将孩子推醒来跪着。父辈.我辈.孙子.重孙奶奶陪跪了4代人。
1995年,奶奶来到我家时患上了肺炎,气喘吁吁,她乘我不在时,跪在地上擦桌子腿,把鞋底下的土都掏干净。奶奶一辈子干净、勤快,闲不住。我给她输液,她总是催我休息,反说我不走会影响她休息。到第二天,她才告诉我:“我一夜不敢闭眼,怕一口气没了,那就把我娃害惨了!”听后,我十分内疚。
对奶奶的病,全家人都十分重视。我想尽办法,爷爷用了好多中医偏方,都没效果。奶奶的皮肤奇痒,困扰了她一生。
奶奶一生总是替别人着想。我们参加工作后每次回家,奶奶就将粗粮、黑面馍、剩饭等早早藏了起来。有次我和父亲突然到家,看见奶奶往纸箱藏东西,我抢过来一看,是黑面粗粮馍。我大口吃着,被奶奶抢去说:“我娃怎能吃这?这是我向人家要来的,我想吃一点,平时没吃过。”我和父亲心里很难受,从此只买白面粉,不再籴麦子磨面。
我们在外工作的儿孙,每次都买两份礼品,爷爷、奶奶各一份。可是,最后奶奶还是将自己的一份省给爷爷吃了。要不就送给村上有病的老人,还去给人家病人擦洗、帮他们翻身。谁家孩子生病了,就做上点好吃的送去。
爷爷奶奶一年四季,压着手指头算哪个儿孙该回家了。他们总是提前几天站在河堤上,不管酷暑严冬,刮风下雨,总是依杖而立,接送儿孙。为了不让二老空等,我们提前不告知。每次送我们时,他们总拉着我们的手,舍不得让我们走,还要问:“你们下次什么时候再来?”我们上车走了几里路了,奶奶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奶奶仁爱、慈祥、温良、贤慧、勤劳、朴实,胸怀博大,她具备了东方女性所有的美德。爷爷强悍、威严、忠诚、正直、善良,多才多艺,德高望重,乡人共仰。
爷爷从医儿科妇科最为强项。对十分困难,或讨饭的流浪病人,爷爷也能一视同仁没钱的免费治疗。奶奶送水给饭,爷爷药汤调理,病好走时,还要送衣服、药物和食物。
要饭的来了,奶奶宁可自己饿着,也要将饭热好,将讨饭人拉上热炕让人家坐下吃,自已烧几个洋芋充饥。我们不解地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奶奶说,她的父亲要了半辈子饭,吃了半辈子的百家饭。奶奶经常告诫我们,对来人不要叫要饭的,要叫搭凑饭的,穷人也有尊严,这句话成为我奶奶的至理名言!
奶奶在方圆数十里,是有名的孝媳、贤妻、良母、慈奶,是个大善人。对下乡工作的干部更是关心,热情招待。奶奶常说:“我十几个孩子在外工作吃百家饭,别人锅边有我的娃,人家孩子来了,我应该好好对待。”
孙子、重孙们结婚后,每次去给她买点好东西,她总是要问,是否给阿公、婆婆、岳父、岳母、都买了?否则,她就让不要给她买东西。每次我们回单位,奶奶都装东西给我们,要不就偷偷将我们拿给她的食品包一些,塞进我们的包里。我们埋怨她,奶奶总是说:“我娃们很孝顺,自已舍不得吃,都给我拿来了。”
有一次,已经78岁的奶奶,蹲在地上给我碾辣椒面,猛起来眼前一黑,栽倒在地,右手骨折,面部擦烂渗血。我知道后十分难过,现在每当看见红辣椒面,就会让我想起奶奶无比心酸。
在爷爷去世前,卧床两年,奶奶日夜陪伴,无微不至地照顾。因为奶奶的年事已高,也需要人伺候,但他又不放心爷爷,所以一直守在爷爷的身边。她说她一天给爷爷要盖80次被子,胳膊肿得抬不起来,真不想活了。
不管儿孙怎么尽心照顾,爷爷都不满意,奶奶也不放心。有一次爷爷奶奶开玩笑说:“我们要离婚了!”听了这句话,吓了我一跳,真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说:“你们说什么呢?”奶奶笑着说:“谁先走到黄泉下,先寻好招待所,不要忘记来叫另一个。”说完与爷爷相视而笑。
1995年1月8日,爷爷驾鹤西去,奶奶哭了十几天,我们为爷爷奶奶79年风雨同舟,相濡以沫,忠贞不渝的深厚感情所感动。
奶奶埋怨爷爷坏了良心,不信守诺言,走了已经4年了,大概是忘记来叫她了。她惦记的是,在那边,没有人好好照顾爷爷。
在我吃过的品类繁多的干果中,我最不愿吃的是葵花籽,每当我看见葵花籽,就不由让人从记忆深处再次回想起奶奶种的葵花籽的香味。
在乡下老家的院子里,奶奶弯着腰翻土,种下葵花籽,浇水、捉虫。滴滴汗水浇灌的是希望是大爱。看着向日葵一天天长高,粒粒葵花籽渐渐饱满,奶奶的笑脸越来越圆。天天看,日日盼,终于等到成熟,奶奶用僵硬肿胀的手指,一粒粒剥下、晒干、 炒熟。因沒有牙齿,只有用笨拙的手握着小铁锤,在太阳下,在夜灯旁一粒粒敲开,细心地一颗颗取出干果仁,装进千针万线缝制的十几个小布袋。揣在怀里用心数着儿子、孙子、重孙、曾重孙的名子和人数。
奶奶是旧时裹过脚的,解放后放了脚,但看起来仍然是小脚。她带着亲手敲出的葵花仁,用小脚丈量着车站的距离,到车站去等便车 , 一天、两天、数十天……让车带着她的牵挂,如风筝般飘飞向十几个儿孙工作的远方。每当我接过奶奶带来的葵花仁,捧在手心,沉甸甸的,拥在胸口,闻到的是奶奶身体特有的馨香。用牙齿点数着一粒粒的葵花仁,咀嚼的是无尽的婆孙情,含在口中久久不愿下咽,浓浓的香味已浸入我的骨血 , 每当想起此事我忍不住潸然泪下。 一年、十年、三十年,从未间断,世界上还能有那种计量器能称出它在我心中的重量?没有!
2001年6月,奶奶生了一场大病,但她不让叫我。我装修完房子赶回去的头一天,92岁的奶奶去世了。未能最后见奶奶一面,是我最大的遗憾!
奶奶去世了,全村的人无不流泪,我们全家40多口人,哭天嚎地,悲痛欲绝,泪血淹心。
鹅卵石静静在我写字台上躺了30年。看见它如同奶奶相伴身边。
30年前我回故乡,91岁高龄的奶奶说:“这次给我娃没好东西吃,我给我娃捞鱼去!”她拿着捞面用的漏勺,奶奶和我到太石河边,看到清澈见底的水下有二寸长的小鱼。我脱鞋准备下河,被奶奶拉住说:“你光脚会垫得疼。”她自己脱掉鞋下河,看见有几条鱼顺手一捞,几条小鱼在漏勺里乱蹦,我高兴地拍手叫好。奶奶笑容满面地上岸时,不慎滑倒,掉在河里全身浸在水里,呛了几口水,但高举着的手紧握着漏勺,我冲上去扶起全身湿透的奶奶,她伸伸脖子咳嗽了几声。我拍打着奶奶的后背说:“奶奶,你何必这样,我们在外面什么都能吃上。”她擦擦脸上的水说:“你们再有,这是我给我娃的一片心意。”看见勺里只剩下四条小鱼,她惋惜地说:“这一跤摔的不是时候,把鱼摔掉了两条”。她看到河里有一个花石头。奶奶伸手去拣,一个踉跄跪倒在水里,用手一撑,手心被石板划破,鲜血染红了花石头。我握着奶奶的手,不停地流泪。奶奶笑着说:“好的,没啥,你看这个石头上有两个圈,这是我婆孙两颗心连在一起。我没有什么送给你,已拣了些石头给你,说不定下次你来时,再也见不上我了。这个石头上有我的血,想我了就看看这个石头,留个念想。”
我扶着奶奶回家,换上干衣服,奶奶用铁勺油炸了小鱼,放上盐沫让我吃。我夹起一条小鱼,喂到奶奶嘴里,她只轻轻咬了黄豆大的一点鱼头,逼着让我吃。我含着泪,怎么也吃不下去。几十年来我,我一直不愿吃油炸鱼,生怕会勾起我对奶奶的思念。
在七彩人生中,思念是最美丽的一色风景。在人生五味中,思念是最芬芳的一道美味。也是思之深、念之切的利刃。品味思念,就是品味人生。
无棱也刚,是鹅卵石性格的写照,晶莹剔透的鹅卵石,一枚枚都是潸潸泪水养亮的,五颜六色姿态万千。每一块石头精灵存神,都是艺术杰作。每款彩绘石头都是独一无二的。它品尝过我的相思之苦,深读过我的泪眼婆娑,面对一钩残月你始终是一言未语,却承载了我的无尽离伤,我对着黛眉深锁的鹅卵石,忧伤地询问:奶奶,你魂归何处?我在孤独的冷月下魂牵梦绕。在我的余生中,永远再难捕捉到那束闪耀着深沉灼热慈祥的目光。
巍巍仇池,幽幽铁山,眷眷神鱼洞,滔滔西汉水。青山绿水隔不断铭刻肺腑的思乡情。乡情是绵绵的思恋,乡愁是抹不去的离伤!爷爷、奶奶、父亲、大伯、三伯已走了多年,我们除了清明扫墓,我确实不想频归故乡。每次回家,那心灵的空落便骤升悲伤,不堪回首的往事,哀泣的夜风,恍惚的生命,苍茫的哀叹,脑海里总是浮现出二老接送儿孙依杖而立的情景。
再也见不到盼望的目光,飘动的银发,屈躬的脊梁。而我只有把悲伤浸入笔墨里,把深深的思念,泼在洁白的纸上。仰望天涯,我深情地呼喊;奶奶 ……您在那里?孙女好想您啊!!!
朝拜我们生命之源头的故乡,那是血脉传承的道场,是我们与祖先对话的地方,也是我灵魂依附的天堂。
茫茫人海,空蒙宇宙,奶奶走完了她多灾多难的一生。黑色宽大的棉袍,你残忍地裹走了我的奶奶;狂飙,你无情地拂走了我奶奶的灵魂,我在孤独的冷月下魂牵梦绕。在我的余生中,永远再难捕捉到那束闪耀着深沉灼热慈祥的目光,怎么能不让人眼泪婆娑?多少次梦里相逢,相拥哭泣,醒来泪湿枕巾。思念啊!让我这般痛彻心扉,永远难以愈合的心伤。我只能纸钱一堆表寸心,心香一炷慰英灵。研血为墨写下这不成熟的文字寄托我深深的哀思。
蔚华:年过古稀,从医妇产科40余年。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汉墨书画院院士。作品获得第十一届<古韵新吟杯>全国诗词文化大赛二等奖。专家评审优秀奖。甘肃诗词学会会员。天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秦州区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过24万字的<生命之音>及<跪乳集>,<桑榆余韵>,<亲情如歌>等长篇小说,散文诗词在甘肃诗词,秦州文艺,孔学纵横,天水日报,晚报,老年大学报等网络平台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