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樊家河漫想(散文)
季志林
初夏的一天上午,我和几位曾经的同事相约前往永寿县店头镇樊家河村,六年前,这个村在荒山荒坡上种植了上千亩树上干杏(亦称吊干杏),虽然那时我已退休,但我在任时曾经力主推广树上干杏,时隔六年,我想看看树上干杏到底表现如何。
从永寿县城到樊家河也就是半个多小时的路程,退休之后再也没有下过乡,如今永寿农村已是面貌一新。我们驱车在宽敞的县乡公路上,两旁的绿化林带枝繁叶茂,如同精神抖擞的卫兵一样站立道路两边。远处的山梁和沟壑也已被绿色染的一片郁郁葱葱,全然不见昔日光秃秃灰蒙蒙的荒凉景象。此时夏收刚刚结束,不时便可看到公路一侧晾晒着新麦,皮色正黄,籽粒饱满,今年夏收前雨水过多,积温不足,关中南部小麦灌浆期生长受到影响,小麦成熟度不够好。而永寿由于地处山区节气较晚小麦生长期长,反而没有受雨水天气影响,依然是一派丰收景象。
到了樊家河树上干杏示范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杏林,黄红相映的杏子如同玛瑙般挂满枝头,几十个年轻妇女正忙着采摘,杏子皮薄,她们小心翼翼轻摘轻放,生怕果实受到损伤。
示范基地负责人樊利红、樊永红弟兄俩热情的摘下新鲜杏子请我们品赏,并介绍说他们的杏子含糖量接近百分之三十。咬一口,顿觉香甜味美,还真有点沁人心脾,回味无穷的感觉。
树上干杏属于蔷薇科多年生落叶乔木,原产于哈萨克斯坦,后引入我国新疆伊犁一带,易成活,好管理,耐寒耐旱耐贫瘠,既能成为水土保持涵养林,又可以成为帮助农民增收的经济林。
2012年春季,我还在咸阳市农业局局长任上, 陕西省果树研究所原所长肖宝祥老师向我推荐了树上干杏这个品种,听了他的详细介绍,我觉得这个品种特别适宜在咸阳北部山区推广,因而当即表态支持他继续从事品种的引进选育工作,如果试种成功,可以在北部山区大面积推广。当时肖宝祥老师已退休,他选择和咸阳秦耀园艺公司合作建设育苗基地。
秦耀园艺有限公司地处汉武帝茂陵脚下,交通便利,人杰地灵。董事长胡小军是一个很有经营头脑又十分能干的女同志,她几乎是在白手起家的状况下贷款搞起了一片樱桃园,肖老师选择和秦耀园艺合作,看中的就是胡小军及她的团队干事扎实执行力强,而肖老师在无毒苗木生产方面技术先进经验丰富,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秦耀园艺的优质果树苗木培育工作由小到大逐年发展,尤其是他们的组培室已具备全省一流水平,几年下来,秦耀园艺俨然成为蜚声省内外的果树苗木生产企业。
秦耀公司的 树上干杏苗木生产很快形成规模,肖宝祥、胡小军他们面临的新问题是如何让广大农民认识并认可这个品种,最简捷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抓好示范,现在的农民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很强,他们要看看这个品种效益究竟如何。
此时,一心想着带领贫困地区乡亲们脱贫致富的樊利红正苦苦的寻求新的增收项目,家乡的荒山荒坡他搬不走,父辈们世代种粮,贫瘠的坡地降雨少失墒快很难遇上一个好收成,过去靠天吃饭,“种一料子,收一抱子,打一帽子”是常有的事,若不是地广人稀,恐怕能否生存下去都是问题。如今政策好了,乡亲们不再为温饱担忧,但增收的渠道太少,现金收入有限,还谈不上何年何月才能走上富裕之路。
发展树上干杏的信息让一筹莫展的樊利宏看到了新的希望,他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找到了肖宝祥,参观了秦耀公司的苗木基地,肖宝祥对树上干杏的品种优势和市场前景进行了详细介绍,让樊利红坚定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树上干杏的信心。他是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关中汉子,一旦认准了的事就要做到底,回到村上,他开始对乡亲们进行宣传,并提出了一系列产业惠民的具体措施,昔日的荒山荒坡如今能获取一笔可观的流转租金,乡亲们自然感到是好事一桩,在县乡政府和果业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很快完成了该村荒山荒坡的经营权流转工作,为果树建园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秦耀公司更是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栽树期间,肖宝祥带着技术人员住在村里,现场进行技术指导,起初樊利红担心山坡上缺水树栽不活怎么办?肖宝祥对樊利红讲:“你只管大胆干,如果树栽不活算我们的。”肖老师这一句话无疑让樊利红吃了一颗定心丸,也就是两年多的时间,樊家河一口气建成上千亩杏园。
如今,樊家河的杏园已进入初果期,但见漫山遍野整整齐齐排列着一行行杏树,树体健壮,枝叶茂盛,成熟了的杏子如同玛瑙般的黄里透红,樊利红兴致勃勃的介绍说:“这个杏子品种确实好,味道香甜产量高,如今每亩杏园产量已达千斤以上,再过两年进入盛果期,产量至少在两千斤左右。过去,大家都认为这些荒山荒坡就是我们村的穷根,想不到它今后就是我们致富的绿色银行。”
说话间我们来到园区的选果装箱现场,这里呈现出紧张繁忙的工作场面,六七十名包装女工们正忙着选果套袋装箱。由于树上干杏果实较小,目前也没有配套的选果机械,选果套袋全部为人工作业,要求果品必须个头均勻,着色鲜艳,硬度较好以利运输。人们细心地把果品包装在一个手提盒之中,盒子上面印着商标和绿色食品标志。现场负责人樊永红是樊利红的哥哥,一位朴实能干的农村人,他十分健谈,说到发货情况时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这几天刚进入采摘期,北京、上海以及深圳等大城市的订单不断,而且都是从咸阳机场空运到各地,我们离机场近,发货很方便,当天就能进入市场。今年每斤杏子的产地批发价11元,零售价更高,大城市嘛,消费水平高,需求量大,我们村的杏子品质好,很受消费者欢迎。这几天一直是加班加点组织发货。”
“你们的日常生产怎么组织有什么困难吗”?我关切地问道。
“树上干杏的管理可以相对粗放一些,不修剪不疏花,普通群众都可以种。我们园区平时除草摘杏,套袋装箱全部用本村的临时工,每天工资一百元左右,別小看这些女同志,她们手急眼快,干活儿可利索了。要说没困难也不现实,当初建园时资金有限,现在上山还是土路,颠颠簸簸走起来不大方便,以后园区发展了,就要考虑修一条生产路。”
听了樊永红的介绍,我暗自思忖:每斤杏子批发价11元,意味着亩收入过万元,那么进入盛果期后收入会更高,如果大面积推广,对于贫困地区群众来说,无疑是一项丰厚的收入。咸阳北部山区大都是荒山荒坡,严重的干旱对粮食生产威胁极大,而树上干杏恰恰是耐旱耐贫瘠品种,若能大力推广,既能绿化荒山荒坡,又侣促进农民增收,岂不一举两得?
面对樊家河树上干杏产业园,我突然产生了许多联想。 现在党中央提出振兴农村,广大农民也期待着能过上更好的日子。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抓好农民增收,可以说:“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焦点是增收乏力,农民的腰包里没钱,说的再多也没用。而农民增收的关键在于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由此看来,樊家河目前走的路子无疑是正确的,效益好可操作。那么,樊家河能办到的事,其他村也应该能办到,按说有典型引路应该带动一大片。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样简单,这些年来,类似樊家河的各类农业示范园区往往都是一花独放,好不容易培育出适合当地情况的增收模式,但却没有形成产业优势,促进农民稳定增收依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我曾经苦苦思索过。
其实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一曰不作为。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村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但是,农村苦,农民穷,农业太难搞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贫困地区的群众依然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稍有懈怠就会重新返贫。实现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领导苦抓,基层干部苦帮,广大群众苦干。现在有不少地方的领导总是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一句口号喊得山响,文件不停下发,会议接二连三,然而一旦接触到具体工作却绕来绕去就是不上手,要么蹲在办公室沉不下去,要么到基层蜻蜓点水般的走一遭就算是抓落实了。或者花样翻新的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据说有些地方扶贫工作需要填写几十份报表,我不知道这些报表能起到什么作用,更不知道农村老头儿老太太们怎么会记得清那些烦琐的具体数据,我相信农民对生产发展的判断标准是:我的腰包真鼓起来了吗?
二曰不扎实。这些年,到秦耀公司和樊家河园区参观的人可谓不少,有的还是县乡领导带队,兴师动众,好不热闹。不过往往都是参观时兴致很高,决心挺大,回去后便抛之脑后,再无下文。
三曰不担当。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涉及到许多政策性问题,也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困难,尤其是要承受自然灾害和市场竞争双重风险。这就需要各级领导组织相关单位共同解决“三农”发展中的各种问题。然而一些单位遇到问题时总是缩手缩脚不敢担当,“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有的単位片面强调自己分管工作的政策规定。不主动想办法帮助农民解决问题,譬如春季遇上霜冻,果树正值花期,防霜的有效方法是点火驱霜,这时,环保部门站出来说:“点火是违法行为,一旦发现从严查处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就为了这一天空气质量达标,胆小怕事的农民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满园的花蕾受冻后渐渐的枯萎,这一年的心血也随之付诸东流。大棚温室刚建起不久,土地管理部门执法检查后说旁边的管护房是违章建筑必须拆除,但从来无人考虑这户农民今后怎么看护自己的劳动成果。农民好不容易种点水果蔬菜进城出售,城管部门说占道经营影响市容,生硬将他们赶得满街跑。没办法,农民是弱势群体,农民对法律研究不深也不知道怎样依法维权,要想发展优势产业挣点钱,难哪!
我们党向来倡导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当天灾人祸对广大农民将要造成重大损失时,政府部门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如果这个时候片面强调执行规定搞“一刀切”的话,我真不知道忠厚老实的中国农民还能想出什么好办法?
樊家河之行令我喜忧掺半,按说退休之后应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但看到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仍然受到许多人为因素制约,心里急啊!便不由自主发出一些感慨来,我姑妄说之,诸位姑且听之,如能让尚在领导岗位上的同志引起足够的重视,则我等幸甚!乡亲们幸甚!
2023年7月于咸阳渭滨苑
作者简介:季志林,陕西省咸阳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
北京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研究员;
北京润墨斋书画院高级院士;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陕西省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大漠生命线》,
其军旅小说,诗歌,散文,书法作品多次获奖。
“伟大征程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57762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