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如……
文/张 勇
在日常的阅读和生活中,我发现一个比较普遍、却也有趣的现象,就是每个人都希望对各自人生有自己的理解。
为把这种理解试图表达得形象具体,他们都常用“本体”这个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来找寻“喻体”这个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于是,在“人生如……”的文本上,形成了许多流形的句式,如:人生如茶,人生如酒,人生如碗,人生如棋,人生如镜,人生如伞,人生如树,人生如戏,人生如旅,人生如梦,人生如剑,人生如雾,人生如电,等等。似乎世间的事物或情境都可以和“人生”挂上钩,任何的事物或情境都可以哲理性地阐释人生。

在一本期刊里,看到一段祖孙三代的对话故事:“爷爷奶奶正在打趣,爷爷说,人生像葫芦;奶奶说,人生如苦瓜。儿媳妇说,您老人家都说错了,人生如一件毛衣。而孙子却说,你们全错了,一生如一本作业……”
他们站在各自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理解,似非而是。言之凿凿间,说实在的,我至今对人生如什么?心里都很虚,每每信手拈来一个,仔细一想,总怕挂一漏万。
不过,我倒是赞同尼采的“人生三种境界”的。这位“大咖”从骆驼、狮子和婴儿比喻了人生的三个精神阶段。
人这一生,首先要做骆驼。人生的开始,需要像骆驼一样忍辱负重,吃苦耐劳。苦与累,是抵达成功的唯一路径,同时也是丰富人生的参照物。罗素也说,“毫不费劲地满足了一个人所有欲望时,幸福的要素会跟着努力一块儿向他告别的。”所以,劳其筋骨,空乏其身,是对一个人必要的锻造。
在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社会里,一个人的精神领域,必须要有狮子的阳刚和凶猛。在一生的过程中,需要直面的对手、敌手、挫折、风险、失败、冤屈、厄运不可预见,很难一一列举。没有狮子一般的体魄坚牙利爪及勇气,实难应付。要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做”,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责任。海明威为了塑造自身的坚强,只身去非洲猎狮。在他看来,“人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一个人能够被毁灭掉,但不能被打败,”要打败一头雄狮,首先人得具备狮子的品性。
从狮子到婴儿,难到还要从刚健和睿智,返回到柔弱与无知的状态么?表面是这个悖论,实则暗含至理。无论人生如何丰瞻华美,但到了晚年,大潮终将退去。七彩淡去,人生的画板只留下原色。此时的人生又重归起点,回归“婴儿”状态,没有娇饰和虚伪,只有纯真与豁达。就像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在生命走向终点时,他人生“我是”的状态新鲜如婴儿一样,对夫人说;“告诉他们,我过了极好的一生。”
锦衣玉食,无不遂心,满足的是动物性的本能。在此之上,每个人都不愿意放弃对生之意义的追寻。对于人生的理解阐述,对于每个人各自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对于每个人各自所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我们都应当尊重。因为“人生如……”的过程,正是平凡人生,是对生活这本纷繁复杂的大书做出最经典的眉批的过程。
【作者简介】张勇,笔名訥言,1964年生,热爱生活,喜欢悦读写作,陕西商州人,大学文化,政工师、经济师。《世界文学》签约作家。1982年以来已有600多篇论文、散文、杂文随笔、报告文学等体裁文章在《陕西日报》等省内外数十家报刊平台发表。有30多篇论文、散文、杂文随笔及获奖作品入选《中国“八五”科技成果选(三卷)》《商洛文学·获奖卷(1978~2022)》等版本。出版文集《案牍筆谈》。
“伟大征程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57762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