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遭持枪抢劫
难忘的海外游历(2)
我们在尼日利亚的公司曾经遭到持枪歹徒的抢劫。
那是2001年4月份,我回国述职返回尼日利亚途中访问马耳他客户的途中发生的事情。
按照惯例,我们出差回家(我们在国外,把公司比做“家”)前都要给家里打个电话。
那天早上,在结束了马耳他行前往机场前,我照例给家里打电话。几次电话铃声响后许久没人接。

(事发时我们租住的房子,在二楼)
由于电话是放在外面客厅里,再加上是周末,这种情况一般都会以为是同事睡着了,就多等一会,沉住气,多打几次。但一直连续打,总是没人接。
这时,我的心里有种异样的感觉,有点心慌了。赶紧给邻居一中国公司朋友打电话询问情况,对方说:你不知道吗?你们公司前天被抢了,他们(同事)搬到宾馆去住了。顿时,我的心提到嗓子眼了,扑蹬个不停,都快要跳出来了。
回到尼日利亚,我们先去宾馆把同事接回了家。但见他们心神还未定,还没从那阴影中走出来。
进了家门一看,真傻眼了:地上一片血迹,沙发上也到处是血迹,天花板上一片弹痕,进户门上还有一个弹孔。那场景,就像是巷战中的一个镜头,着实恐怖、吓人。
原来,事发前天的周六傍晚,保安来敲门。在同事把门打开的瞬间,忽然从门外两侧窜出俩人,一人拿枪,一人持刀,迅速闯进门来。他们一人拿枪顶着保安,一人拿刀逼着一同事去里屋拿钱。
这时,忽听响起了枪声。
原来是保安和持枪歹徒扭打了起来(这保安是军人出身,可能是出于本能反应)。持枪歹徒手臂受伤仓惶而逃,另一持刀歹徒见状也迅速跑了出去。
看得出,保安是被逼着来敲门的。
谢天谢地,我们同事没有受伤。
突发如此事件,担心匪徒事后再来报复,同事便住进了宾馆。
此事件报案后就没有了下文。
事件过后,中国大使馆商务处参赞同志专门代表大使设宴慰问了我们公司,给大家“压压惊”。

(与文中提到的遭抢劫的我们尼日利亚客户一家合影)
我刚到尼日利亚时去大使馆报告工作(去国外工作常驻的国有企业一旦到达住在国,一般需先去住当地中国大使馆报道,备案),商务处参赞同志在介绍完尼日利亚的情况后,首先表态说,你们能到尼日利亚来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献身和奉献,并明确告诉我,一旦遇到匪徒劫持、抢劫等突发事件,无论何时何地,千万不要反抗,要确保人身安全。并嘱咐我,平时在家里和公司里要放些现金,包括出门时身上也要带上点钱,以防不测保命用。
真没想到,这种事情真的落到了我们头上。
尼日利亚乃至非洲的社会治安极其恶劣,各类恶性案件屡屡发生,防不胜防。再赘述几例。
在我第一次到达尼日利亚的前几个月,某中国公司的一小伙子被黑人约去游玩失踪了。后来在一个小岛上找到了他的部分残存的尸体。据推测可能是其内脏被掏出卖掉了。

(与文中提到的关心我的老乡的微信交流)
某中国公司一员工新婚不久,新娘子去探亲。
一天,夜半时分他们被枪声惊醒。从窗户望去,一门卫倒在了血泊中。一持枪歹徒正提着冒着烟的枪往院子里走呢。
二人被吓坏了,赶紧把钱扔在床上,相拥而坐。
上帝保佑!歹徒在袭击一楼的过程中,楼上的意大利邻居听到动静报警了。
赶来的警察在距离案发现场适当的距离内果断鸣枪示警,并过了适当的时间后勇敢地冲入院内… …
我们尼日利亚的一个黑人客户的工厂也曾被抢劫过。歹徒在袭击了工厂以后,绑架着两名中国员工和一名当地员工扬长而去… …
正是见闻了这件件的惊心动魄,使我一直以来非常感激和忘不了一位老乡。
那是我初到尼日利亚时,借住在一中国公司家里,与上述老乡公司的宿舍相距不远。
因为那段时间我天天和客户跑市场,把尼日利亚和周边国家的摩托车市场跑了个遍,常常几天不回家。
见状,这位老乡就老是“责备”我借住的那家的朋友不关心我的安全。朋友也是很无奈地解释说,人家那是工作,还是当地客户陪着跑,我也没办法。
试想一下,远在天涯海角的那种环境中,还有个非亲非故的人关注着你、惦记着你、关心着你,你会是什么感想?“委身”都不过分吧?那一刻,如果我是个女的,绝对会立刻投入他的怀抱的… …
上述的几个案件是那时相继发生在我周围的,真的是令人心惊胆战的。

(与一起马耳他行同事的微信交流)
随便上网搜索“尼日利亚,非洲,抢劫”等字眼,弹出来的内容足够把人吓尿的… …
鉴于尼日利亚和非洲的实际情况,当年在非洲工作时,我制定的工作要求就是四点:
第一、安全。首先要保证生命安全。没有生命安全全是扯蛋。
第二、身体。防范各种疾病,保证身体健康。
第三、生活。条件太艰苦,尽量吃好、喝好,保证身体健康。
第四、工作。上述三点都做到了,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否则,纯粹是空谈。
我在工作前面设置了三道防线,就是深刻体会到了前三点的重要性和决定性。
在生命面前,一切都无足轻重。
以至于一次回国后,几个同在尼日利亚的朋友来我家玩耍。大家在谈及类似的事件和话题时,我夫人很是吃惊,对大伙说我从来没给她说起过这些事情。
这就是真实、现实的尼日利亚和非洲。
*****************************************
岁月就像一段山间小路,
路上尽是散落的枯叶。
每一片叶子必是一段留痕,
一帧写真。
一堆叶子串起来,
就是人生的VCR… …
*****************************************
2024-05-15 于 泉城
作者石豆豆,又名“黄段泥”。曾任职于某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住海外公司,在有关国家常住工作若干年,亲历了期间的有关贸易谈判、市场考察、售后服务、博览展会、参访走访、迎送陪同有关领导、政府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访等商务政务活动,国际国内和住在国的有关重大及突发事件,在外的治安、卫生、疾病等事故、事件以及社会和生活中鲜为人知的偶然和日常等,足迹涉过近五十个国家,尤其是东西南北中了非洲大地。随没什么可圈可点之处,但却着实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