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上午8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导师赵琛徽教授带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多名优秀研究生赴随州市调研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展,访谈调研了胡洪炜劳模创新工作室、皮志勇劳模创新工作室、宜电黄南劳模创新工作室的主创人员以及国网特高压线路施工资深专家刘继武。胡洪炜班长是±800千伏特高压线路带电作业“世界第一人”,从业23年来,胡班长一直奋战在“大国重器”“中国名片”的超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领域。百米高空、百万伏电压、百斤工具,高空、高危、高压,带电作业消除电力“大动脉”隐患,是胡班长的“绝活”。胡班长说:“在一线作业时可以看到最美的风景”。胡班长强调:创新工作室在进行创新攻关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工匠技能和工匠精神的传承,在顺应数字时代发展进行创新攻关的同时,工匠精神要持续传承,胡洪炜创新工作室凝聚了从50后到00后不同年代的职工,师徒们拧成一股绳,共同守护万家灯火。

近年来,国网湖北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着力畅通职工成长通道。针对人才发展体系不完善、评价机制不适应、结构性矛盾突出等问题,构建了并行互通的“3+1”人才体系(职务、职员、工匠+领军人才)和“两类三级”(科学技术类、经营管理类;优秀、高级、杰出)创新型人才体系,搭建技能运动会、劳动竞赛等素质提升平台,培养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型人才,“3+1”人才体系打破了薪酬“天花板”,为职工成长搭建了竞技舞台,充分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创新创造活力。

黄南班长引导大家思考新质生产力应该如何在现代工人中落地,黄南班长认为新质生产力对于不同的人不能一概而论,可以结合不同工人的特殊性将新质生产力划分为不同层次,不同层级的职工对新质生产力有不同的理解和追求,处在不同阶段的职工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攻克不同层次的新质生产力。

资深专家刘继武强调,必须要将知识管理融入未来职工技术创新的发展中,在有理论支撑的基础上,注重原始知识的获取、知识的有效分享、知识的点对点部署,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并进行再积累与再创新。

赵琛徽教授感谢国网湖北公司提供的帮助,确保了“国网湖北公司职工技术创新体系”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同时他鼓励同学们要始终坚持“课题来源于生产、成果运用于一线”的理念,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通过调研职工创新成果展,同学们纷纷表示对电力行业创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发现了许多值得深思的研究问题。
国网湖北公司副主席秦明亮感谢赵琛徽教授团队为国网湖北公司职工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做出的卓越贡献,协助公司形成了一个核心理念,一项工作机制,一众平台载体和一套管理制度的“四个一”职工技术创新体系,并强调国网湖北一直都把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破题之钥”,积聚创新动能,增强职工创新创效意识,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与产学研合作,推动国网湖北职工技术创新走深走实。
至此,调研活动圆满结束,相信产学研合作未来会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图文:孟慧瑶 编辑:李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