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岁月:那些年的倔强与遗憾/张冬明
那些走过的岁月,打过的工,就像灶塘里曾经燃烧的火焰,曾经燃烧得有多么激烈,现在就安静得有多默默无闻。
早就不是熊熊燃烧的年纪了,那些热烈烫人的火焰,属于现在零零后出生的年轻人。一如八六年出生的我,在2002年温州打工的时候。
在那个时候,碰到的鞋厂工人都叫我“小孩子”,那时候挺讨厌这个别称的,总想跟人辩解,我好歹也十六岁了,哪里小了。小孩子应该是指那些还在读小学的,而我好歹也是在高中深造过一年的少年,怎么能叫我“小孩子”呢?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年岁的增长,那个“小孩子”的称呼,是再也不会在生命里出现了。偶尔出现,也只是在我短暂的回忆声响里。
十六岁,好像书上喜欢称呼为“花季”,然而我的花季没在学校盛开,我带着我的倔强和对学校的误解,早早地和打工生涯结缘了。
想当初我们一起约好辍学的三剑客,到最后只剩下我一人真的履行了告别校园的承诺。他们都被父母说服了,继续读书,后来都上了大学吧!
所以年少的倔强洒脱,并不会让十几二十年后的你不后悔。后悔与遗憾才是人生的主旋律,而我们常常也不会吸取前人的经验与教训,我们连自己的经验与教训都懒得总结。所以当初那些父母苦口婆心地劝诫,还有舅舅在床头的循循善诱,也依然没能动摇我坚决与校园生活诀别的决定。
依稀记得也是这时节,妈妈从温州回来了。我带着她走过高中的小卖部,走过高中的小食堂。怎么可能是对校园的恋恋不舍,当然是带着妈妈帮我还钱呐!小卖部欠的,小食堂欠的,虽然不多,但那也是我在学校吃的喝的欠下的,怎么能一走了之。
还完债,我也就不欠学校什么了;唯一欠的是,我那本只开了个头,还没有怎么写的小说笔记本,还不知道被哪个同学拿走了。
就在五一过后没多久,我就告别了我短暂的学生生涯。然后回家了,张冲村的老房子拆了。爸妈九六九七年去温州打工,然后没几年就盖起了三列两层半的楼房。现在想想他们还是挺厉害的,我打工二十二年,也没有挣下一处属于自己的房子。
他们俩打工才五六年盖起了楼房,不得不说那时候的房子是真好盖,两三万块钱就能盖房子了。
天气开始慢慢热起来了,记得那年是在家呆到暑假的时候,妹妹放暑假了,妈妈才带我们去的温州。韩日世界杯很清楚的热闹在那年的夏天,那时候铺天盖地的为中国队加油助威的广告,我也有幸看了几场关于中国队的直播比赛,也是在那时候悄无声息地,播下了热爱足球比赛的种子吧!
当看到李铁不知疲倦地全场奔跑,真的被他的拼搏精神感动。即使好多观众都放弃了比赛,但是李铁从没有放弃。据说他总是每场比赛里,中国队跑动距离最多的前几位球员,那时候真的是被他的执着与不放弃精神所打动。跟现在这个,在法庭上忏悔的李铁能画上等号吗?
他不是从前的李铁了,而我们何尝又还不是一样,我们也不是从前的我们了,走过无数的岁月,经过无数时间的洗礼,我们早已不是从前的我们了,无论身体还是灵魂还是想法,都不是曾经的了。只有偶尔蹦出的回忆,才能证明从前的那个我,真的是我。
喝的一罐啤酒,刚好支撑思绪把文字敲到这里,那就暂时写到这里吧!中午和晚饭的碗筷还等着我去宠幸呢!暂时放下对键盘的不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