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商洛市山阳县城关街道全力稳定粮食生产,逐年提升粮食播种面积,通过地块预留、特色种植、小田并大田、撂荒地治理、改善土地条件等举措,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5月10日天刚亮,葛条村村民党宝社便出了门。种了几十年地的他,每天头一件事,就是去田间地头转一圈。“近期的这场‘及时雨’让地里的墒情非常好,明天街道免费提供的红薯苗子一到,就该马不停蹄开始种植了!”老党用手搓了一抔黄土高兴地说。
“原来这片地是撂荒地,茅草有人那么高。”唐坪村党支部书记袁贵宏指着眼前那一片片生意盎然、长势良好的马铃薯地告诉笔者。为抓好撂荒地整治,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推动下,唐坪村采取会议决定、实地测量、垫资整治、统一流转等四个举措,让撂荒地重新变成良田。
高家沟社区年过六旬的居民蔡英祥,因孩子外出打工,近年来家里种的地越来越少,今年在社区党支部的鼓励和帮助下,把以前门前屋后的撂荒地重新种起来,他说:“看着打了半辈子交道的庄稼地变成‘杂草田’,心理很不是滋味,今年又种好了土地,心理安稳多了,地上有粮,心中不慌,人不负土地,土地定不负人!”
今年以来,城关街道制定切实可行的撂荒地整治方案,通过深化宣传引导、分类指导和政策落实等措施,动员各村(社区)群众积极清理撂荒地田间杂草,进行平田治理,有效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并引进种植大户成立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进行规模化种植,让昔日的撂荒地变成今朝助农增收的“致富田”。(蔡铭 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