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历史照片前
铁一师二代 彭丽昆

右手握“活动螺丝扳”身体爬卧在铁轨上扭转连接螺丝者是彭耐久。
伫立在照片前,我眼睛里闪烁泪花,喉头哽咽着任凭思绪翻腾,身体似乎也在抖动。
这张照片,当我知道它的存在时,已足足寻找了十六年,从我人生的四十不惑走进六十耳顺之年。
4月9日上午,我随铁道兵战友网文学创作中心“春风渡我归流年”铁色之旅团队,来到“铁道兵纪念馆”暨“中国铁建展览馆”。
对于这次参观,我内心想法是:多了解铁道兵发展史,对铁道兵时期修建的铁路线通过看模型,能更直观加深印象。

首先在铁道兵纪念馆举行小型联欢会,大家激情饱满合唱经典歌曲《铁道兵志在四方》。这首歌自来熟,共同的血脉、共同的铁兵情感,早已深深刻在我们骨子里,唱时激情澎湃、热血沸腾!
接下来由场馆讲解员根据展厅图片逐一讲解:铁道兵发展史和铁道兵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建设等不同时期所创造的丰功伟绩。随着讲解深入,大家听得非常认真专注,我深感震撼与敬佩。
这时听到陈朝凯大哥轻声呼唤我,“丽昆”这不是你爸爸照片吗?我睁大双眼问:在哪在哪?顺着朝凯大哥手指方向,我急忙走到有爸爸这张照片前仔细凝望。呀!这不是我一直苦苦寻找的照片吗?原来在这静静等候我的到来!这意外收获,我瞬间泪目。我的嘴角不停在颤抖着,我内心犹如翻腾的海浪,根本无法抑制。
在来展馆路上,文创中心郑建平主任曾问我:“丽昆,你知道展馆会有你爸照片吗?”我说:不知道呀!我爸生前曾讲过军事博物馆有过这类照片展示,听说后来撤掉了。
仔细观看这一面展墙照片,全是铁一师在朝鲜抗美援朝英模功臣事迹介绍(因为爸爸随铁一师是最早进入朝鲜抗美援朝的),这张照片记录铁道兵抗美援朝抢修钢铁运输的历史瞬间。
1951年11月的朝鲜天寒地冻,爸爸正在铁一师二十一线路团紧张进行抢修铁路。接到上级命令,在团长李万华带领下,紧急抢修打通价川一龙源里“29公里”这个交叉点重要路段,面对敌机不分昼夜对此路段狂轰滥炸,前线反攻正处于关键时期,急需弹药、食物、药品。

由于入朝时铁道兵所带工具都是一些最基础老、旧、笨的工具,没有针对现场抢修适合的工具,非常影响抢修线路的工作效率。如一师战友杨连弟在抢修桥落水,被救上来时,手中还紧紧攥着一把小小的钳子,并说:“可不能松手呀!手一松开就没有抢修工具了”。
在抢修大同江,遭敌机轰炸,五名战友牺牲时手中都紧紧攥着工具。迫切需要适手的工具,提高抢修速度,时任二十一线路团三营十一连排长的爸爸,毫不犹豫接受研制适用工具的艰巨任务(爸爸从小打过铁)。
在那材料、计量器具、制作工具极缺的特殊年代。针对前线材料匮乏,爸爸不顾生死,冒着敌机轰炸危险,去战场找寻适用材料,夜以继日边抢修边研制工具边修正。工具选用质地坚硬的钢材且凝合力强,所以制作出的“活动螺丝板”质量好,但制作过程费时费力。试想一下:现在要制作一个简单的扳手,自动化制作程序都要经过几个步骤。可战争年代配套工具不全,只能靠小火炉和铁锤对所需件进行敲敲打打,打磨过程就非常耗时间,扳手还要适合钢轨不同类型螺丝尺寸。
我无法想象爸爸当年所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困难的过程。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制造成功“活动螺丝扳”,并及时应用到现场线路抢修,战友们使用此工具抢修铁路,感觉非常灵活省力,质量非常坚硬耐用。此工具的研制成功,使抢修效率提高四倍,为保障钢铁运输线畅通,让后方物资及时运往前线做出了贡献,创造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活动螺丝扳”的发明成功,不仅在抢修现场发挥巨大作用,在抢救火车脱离险境上照样发挥巨大能量。
某天:同是一师二十一线路团战友史阜民,在抢修满浦线33公里桥钉最后一条钢轨时,由于钢轨型号不对,没有适合螺丝连接,眼看火车要被迫滞留危险区域。在紧急时刻,史阜民用“活动螺丝扳”尖部一头插入螺丝孔,用双手及身体紧紧抵住“活动螺丝扳”,使18辆火车脱离险境。
活动螺丝扳不仅在朝鲜战场上发挥巨大作用,而且在国内铁路建设中延续应用,并且继续保持它发光发热,再立新功。
爸爸在研制“活动螺丝扳”同时,还举一反三对研制过程需要用到的系列工具、模具,计量器具等,都一一进行整改并发明制作。例如把笨手摇钻改造成灵活适用且速度快,制作计量模具等。
实话实说,在铁道兵纪念馆看到爸爸这张手握活动螺丝扳和战友在朝鲜夜间抢修铁路的实物照片,与我以前在屏幕上看到,这心境有太多的不同,那是爸爸的形象,那又何止是爸爸的形象?那是……我不仅仅是内心在澎湃,我的手心不停在出汗(这时胃莫名其妙痉挛的疼痛),就连我的语言都变得有些迟钝。

作者站在照片前
在我人生走过46年前,根本就不知道有这张历史定格照片存在。2008年我在单位上班,有位同事在电脑输入“彭耐久”三个字,敲击回车键搜寻就跳出来这张照片。第一次看到这张照片,当时很意外,很激动,又不敢确定,因为家里相册从来就没见过这张照片。爸爸的名字怎么会出现在电脑里?带着这个疑问,一下班我就直往爸妈家里奔。
我一见到爸爸就急切要答案,谁知爸爸听过之后很平静答道:“在朝鲜战场,我忙着抢修铁路好让火车快点通过,谁会注意有人拍照这回事?我不记得什么时候拍的照片,我没印象了!”爸爸轻松地回答。
爸爸性格属于内敛又心细型。回想起我们家在部队时,爸爸对部下特别和蔼可亲,谁有困难,爸爸毫不吝啬去帮助,爸爸喜欢动脑筋,对什么东西总爱琢磨,家里的柜子、饭桌还有我弟弟小时候童车,都是爸爸自己动手做的。我家有一个声控语音小鸟,那是爸爸特意买回家逗妈妈开心的,每当妈妈晨练回到家,习惯冲着小鸟来一句:我回来了!声控小鸟就会发出“你好!”的回复,爸爸脸上的笑容会持续良久。
爸爸平时不讲他的过往,只有喝点小酒后才会只言片语说点往事,爸爸口中念叨的“雪地里睡觉”“行军中拽着前面人衣角,边走还能边睡觉”“郭维城”“李万华”“住北京饭店”“中南海怀仁堂享受国宴”这些我听着都是云里雾里,根本不知是什么意思。一直到2017年,我在网上看到宣传铁道兵的帖子,才逐渐弄清楚爸爸所提到的事件和人物之间关系。郭维城是爸爸最早参加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司令员,李万华是爸爸在朝鲜抢修铁路任二十一线路团团长,中南海是爸爸1954年5月第二次参加志愿军铁道兵庆功大会!受中央领导接见和享用国宴的地方。
看着眼前爸爸拖着病体,他身体在战争年代扛枕木、跳冰河抢钢轨、冒着敌人轰炸抢救车皮……积劳成疾对身体造成很大的损伤。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要寻找这张实物历史照片给老爸看。
五年时间过去了,我没能找到这张照片,爸爸却离我而去。全家人怀着思念小心翼翼在整理爸爸遗物时,才从一个跟随爸爸几十年的皮箱中,找到用金丝绒面料包裹好好的这些功勋奖章和纪念章,看着爸爸视为珍宝这些奖章和纪念章时,妈妈泪眼婆娑说了句:你爸爸这一生不容易呀!全家人都哭了。

爸爸的部分奖章
2014年12月中央电视台播放《永远的铁道兵》,第二集钢铁运输线-----抗美援朝部分,意外听到赵忠祥解说到彭耐久用发明的“活动螺丝扳”抢修铁路,并有影像时,我妈眼含泪水喊道:“是你爸爸的名字,是你爸爸的名字!”,这以后很长时间里,不管妈妈在哪个子女家生活,都指着电视机喊:你爸爸在那个里面,你爸爸他在那个里面!快打开我要看看,快打开!
2017年10月23日,梅梓祥微信公众号推介的反映铁道兵在抗美援朝战争画册《我们战斗过的地方》(3),我偶尔发现一幅曾经见过的照片,惊讶这不是我2008年在电脑上看到的那幅历史照片吗?再次在网上看到这张照片,心潮起伏,我泪水止不住流在脸颊上。在给画册留言这样写道:这里有我父亲在朝鲜抢修铁路发明的“活动螺丝扳”的照片,为父亲自豪骄傲,为铁道兵做出的贡献赞一个!
爸爸的档案中,在1950年底有这样记载:彭耐久自入朝以来,勇敢机智,冒敌机疯狂轰炸,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参加路桥前进抢险工作,没有畏惧。1950年获立中功一次,二等功一次。1951年3月在立功档案中这样写道:彭耐久自1950年10月入朝鲜,在抢修东线长林里,因不怕牺牲、冒着枪林弹雨抢修铁路,工作积极勇敢,成绩显著,荣获三等功。
1952年9月在二等功材料中写道:在朝鲜两年来紧张的抢修工程中,彭耐久同志创造出惊人的事迹,对工程有重大的贡献,发挥了自己的智慧,在抢修中创造出“活动螺丝扳”,提高功率四倍。他不骄不躁继续创造,克服没“锉”创造出“扳牙”,改造和新做500多螺丝,创造出“手摇钻”等。

这张照片是1951年底在朝鲜价川龙源里,铁一师二十一线路团召开庆功会后,立功人员胸佩大红花,和时任团领导的合影照片。(前排左一是彭耐久)
爸爸1950年10月入朝,1953年底回国。参加了铁道兵1953年1月第二届庆功大会和1954年5月第三届庆功大会。1954年5月在北京参加抗美援朝铁道兵英雄模范功臣庆功大会,在怀仁堂开会期间接受朱德、王震等中央领导会见。并在中南海享受国宴。(这份荣誉爸爸多年后提起时还面带自豪感)

为寻找这张照片,我在时光隧道一走就是16年,暂且不说是长是短,毕竟让我亲眼见到了这张历史老照片,一切寻找的艰辛瞬间感到很值得!
我回到家已经近一个月了,“铁色之旅”活动圆满结束,给我留下诸多难忘的回忆,可心情依旧没有平静下来……我想对十一年前去了天堂的爸爸说:老爸!儿女们知道您心里最牵挂是妈妈,请您放心吧!我们把妈妈照顾得很好,儿孙们都如您所愿为社会献出一份力量。老爸!我还会再去“铁道兵纪念馆”的,跟姐姐(我姐入伍在铁十三师)和妹妹弟弟一起去看您!

作者彭丽昆,女。1962年10月 云南昆明出生(成昆铁路),大专文化,铁道兵一师二代,1969年11月随父母从云南转战湖北(襄渝铁路), 祖籍山东济南章丘,现已从国企退休。本人是一名标准的铁二代,生活在部队军营中,从小听着军号声长大,对铁道兵有深深的感情!
槛外人 2024-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