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楚商》 记者高建强武汉报道
2024年5月11日,母亲节前夕,《楚商汇》新媒体应荆门老子(老莱子)文化爱好者荣先凯的邀请,采访了省非遗传承人、老子(老莱子)文化研究者李林林。
李林林,笔名楚子木,多年从事老子(老莱子)文化研究,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老莱子传说”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著有《千古大隐老莱子-老子真迹考》、“吾祖吾土,李氏三传”丛书之《双面圣李耳春秋传》《飞将军李广英烈传》《大唐柱李晟家族传》;主编过《圣境山传说》《老莱子传说》《万店李氏春秋》《问道荆门:走近老莱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系列文集。他深入研究老子(老莱子)哲学思想,并致力于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的文化。

图:李林林(左)与荣先凯(右)接受采访 建强摄
采访中,李林林详尽展示了他对“两老文化”深层次内涵的独到见解。他不仅阐释了老子与老莱子孝道文化和哲学思想的丰富内涵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还探讨了郭店楚简的重要发现及其深远的文化意义。他提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观点,即老子与老莱子可能是历史上同一位智者的不同称谓,这一观点不仅挑战了传统的学术认知,也为相关研究领域带来了全新的探讨视角。李林林通过扎实的文献研究和逻辑推理,为这一假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及其现代价值的深刻反思。
李林林指出,在先秦史籍《战国策》中记载了老莱子其名其言,《庄子》一书中记载有孔子拜访老莱子的故事等。尤其是《史记》中,司马迁以“可能是”这种模糊的表述,暗示了老莱子与老子可能是同一人的可能性,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讨论空间。在《史记·老子列传·正义》中,老莱子的形象被进一步描绘,其楚人的身份和隐居耕作的历史,以及与楚王的交往故事,均被记载。
民间传说也为老子与老莱子可能是同一人的观点提供了证据。例如,“戏彩娱亲”等孝道故事,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荆门象山——老莱子隐居之地,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秀丽的自然风光,与老莱子的故事紧密相连。唐宋时期著名的四大名泉中,有两处与老莱子传说有关。一曰蒙泉——蒙山之泉,二曰顺泉——取老莱子孝顺父母之意。此外,圣境山——被誉为“小武当”,不仅是道教的圣地,也是传说中老莱子或老子修身养性及升仙的地方。各种以老莱子隐居事迹命名的古纪念遗址,如“老莱子山庄”“孝隐亭”“孝子田”“孝子井”等,都见证了老莱子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不仅如此,老莱子及其家人、孔子、楚王等人物的故事,如《斑衣娱亲》《教授孔子》《惠王寻访》《莱妻故事》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逢年过节,人们都会以各种形式表现老莱子的孝道故事,表达对他的追思和感念。这些口述传统、年画、跪拜孝亲庙的行为,以及生活中刻有老莱子故事的生活器具,都使得老莱子的精神得以代代传承。
至于说老子西出函谷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这也是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话题。据《史记》记载,“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为为务。居周久之,见周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李林林认为,当代专家学者大多是从孔子的生卒年代以及春秋末期几个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为依据,来推测老子的生卒年代大约在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471年之间。然而,在现有的史料中,“函谷关”这个名字的明确记载,出现在商鞅变法之后,那时距离老子的时代已经有一两百年之遥。这再次证明了《史记》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探讨空间,引人深思。

图:李林林(左)在谈论老子的哲学思想 建强摄
此外,郭店楚简的惊世发现,也为我们揭开老子与老莱子是否为同一人的千古之谜提供了关键证据。在浩如烟海先秦文献中,关于老子和老莱子的记载聊聊无几,二者的生平事迹更是扑朔迷离,争议不断。然而,郭店楚简《老子》的横空出世,为我们重新审视这一问题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线索。
郭店楚简《老子》的文本虽与后世流传的《道德经》略有差异,但在核心观念上,两者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差异,使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老子和老莱子实际上是同一个人。荆门郭店出土的战国楚简《老子》,通常被称为简本,与现今通行的王弼本和帛书本存在显著的不同。
现今通行的《老子》分为道经和德经两篇,共计五千余言。而简本的内容仅涉及今本的一部分,字数约为今本的一半,章序也与今本完全不同。竹简的整理者根据竹简的形制,将其分为甲、乙、丙三组。简本与今本之间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和诸多解释。
竹简整理者表示,由于墓葬多次被盗,竹简有所缺失,简本《老子》也不例外。然而,道家哲学研究大家郭沂博士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认为竹简之间的文字句义衔接紧密,残破的竹简所缺失的文字也可以根据其他版本补充完整,因此竹简应该是完整的。
郭沂认为,简本是一部完整的《老子》传本,而今本则是在简本基础上经过后人重新修订和编排而成的。简本属于原始传本,为春秋时期的老子所作,而今本则是由战国中期与秦献公同时的太史澹所作,它源于老子所作的原本。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涉及到先秦老学乃至整个先秦学术的演变史。
郭店楚简《老子》的出土,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原始的文献资料,使我们能够更为准确地理解老子的思想。在此之前,我们对老子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后世的文献记载和学者研究。而这些文献记载和学者研究,往往受到时代背景和主观意识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偏差。郭店楚简《老子》的出土,使我们能够直接面对老子的原著,从而更为准确地理解老子的思想。
随后,李林林拿出了美国艾兰和英国魏克彬负责编辑的《郭店老子:东西方学者的对话》一书,并介绍说,这本书是东西方学者关于郭店战国楚墓所出竹简《老子》暨其他有关文献的对话,其内容是基于1998年5月在美国达慕思大学举行的一个国际研讨会,内容包括中国李学勤、裘锡圭、美国鲍则岳、英国谭朴森等欧美一流简帛名家的论文及会议讨论纪要。

通过对这本书的深入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学者对于郭店老子文献的解读和理解。但总的来说,这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和研究郭店战国楚墓所出竹简《老子》及其他相关文献的全面视角。它不仅展示了东西方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观点,还为学者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对于从事中国古代文献,尤其是《老子》学说的研究学者来说,这本书是一份宝贵的资源。李林林说。
在探讨世界哲学史时,李林林直言不讳地表示:全球范围内,被赋予哲学家称号的人物中,中国的老子无疑是其中之一。老子,是我国古代卓越的哲学家、思想家,其尊贵的地位被后人尊称为“道家之祖”、“中国哲学思想的开山之祖”。他所创作的《道德经》成为道家哲学的传世经典,对中国乃至世界哲学的演进产生了深远影响。
老子的哲学思想具有前瞻性。在《道德经》中,老子提出了“道法自然”的理念,主张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无为而治。这一思想在当时具有很高的前瞻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的哲学思想具有包容性。他主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万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这种包容性的思想使得道家哲学能够与其他学派和谐共存,为中国文化的多元发展奠定了基础。
老子的哲学思想具有实践性。他主张“知行合一”,认为理论知识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这种实践性的思想使得道家哲学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高度,还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老子的哲学思想具有普世价值。他的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引导当代社会回归自然,强调道德修养和人类和谐共处。这些观点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李林林还强调了老子的孝道文化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认为孝道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是构建良好社会风气的关键。
总之,老子的哲学思想,如同璀璨的明珠,照亮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道路。
在谈到老子的哲学思想对于推动当代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时,李林林认为,老子哲学思想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老子的思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他说:
老子的思想强调道法自然,主张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要过度干预和改造自然。这一思想对于当代社会来说,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往往过度追求物质利益,忽视了对自然的保护和尊重。李林林指出,我们应该从老子的思想中汲取智慧,意识到人类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应该和谐共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当代文化新质生产力的产生。
老子的思想强调无为而治,主张人们应该减少欲望,简化生活。在当代社会,人们往往被物质欲望所困扰,导致社会风气浮躁,人们的心灵得不到安宁。李林林认为,老子的这一思想对于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我们应该学会放下过多的欲望,减少干预和控制,回归简单的生活方式,从而使心灵得到滋养,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老子的思想强调道德的重要性,主张人们应该以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当代社会,道德的缺失导致了各种社会问题,如腐败、道德沦丧等。李林林指出,我们应该从老子的思想中汲取道德智慧,重建道德体系,以此来推动当代文化新质生产力的产生。
总之,老子的哲学思想对于推动当代文化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和践行老子的思想,从中汲取智慧,为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在谈到新媒体时代老子(老莱子)文化的发展时,李林林表示,新媒体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老子(老莱子)文化可以更好地传播出去,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研究。同时,新媒体也为老子(老莱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李林林还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在新时代背景下,老子(老莱子)文化研究者应深入挖掘老子(老莱子)哲学思想的内涵,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为现代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同时,研究者还应关注老子(老莱子)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播,通过创新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老子(老莱子)文化。只有这样,老子(老莱子)文化才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最后,李林林与荣先凯两位坚定的信念者,共同发出了强烈的声音:他们誓将老子文化的传承与研究工作进行到底。他们怀揣一个共同的愿景,那就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让老子的哲学思想为更广泛的人群所了解,并从中受益。面对他们对于文化的忠诚与执着,记者不禁由衷地表示敬佩。
李林林在现场还向新闻界的朋友赠送了他近期完成的两本新书:《大道行天下:古今<老子>新编考释》和《问道荆门:走近老莱子》。这两部作品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也展示了他对道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采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落幕,李林林的精采分享让新媒体记者们对老子(老莱子)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双方针对老子(老莱子)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期待未来能共同举办一场国际研讨会,进一步释放和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同时,也希望能探讨“文化繁荣的地方,经济依然领先。我们可以研究一下其中的人文经济学。”这一命题的深远意义,为推进荆门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民间力量,为老子(老莱子)文化的研究与传播贡献新媒体力量。
荆门市住房保障中心杨健陪同了采访。
来源:楚商汇文化传媒
编辑:泽润生民
审核:剑强
出品:湖北楚商汇文化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