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齐鲁行 红荷文学走兰陵20
在交融与碰撞中绽放
孙秀君
代村这个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的小村庄,给了我太多的惊喜和感慨。
在没有走进它之前,我无法想象那些嫩绿的蔬菜会把家安放在高耸的铁架子上,也无法想象那些依赖土地,才能焕发勃勃生机的农作物,还能以艺术品的名誉,带着生命奇异的光彩展现在大家眼前。
那天,我和我们红荷文学社的文友们闻着花香,伴着鸟鸣,一下子踏进兰陵国家农业公园。也踏进了一个融入人文历史、农耕文明,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相互交融,相互碰撞,相得益彰的感叹中!
在菜艺馆里,我看到了用各种农作物建造出来的红色基地及山水、人物。那些画面技艺精湛,栩栩如生,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我的目光停留在那个巨大的牌匾上。上面用红色颗粒排出的:“百年大党,风华正茂”这几个大字,镶嵌在一片金色之上。站在这里我思忖良久,体味着代村人对党的那份忠诚,那份爱戴。暖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红色与金色相互辉映着,那几个大字也更加璀璨夺目。

我们跟随着年轻的导游缓缓而行,不时地露出惊喜和慨叹。在那个用金色和红色铸就的天安门城楼前,大家手挽着手拍照留念,看那脸上洋溢的笑容,仿佛真的瞬间穿越到北京,站在壮观美丽的天安门前。

我们在这个散发着馨香的世界里游走着,感受着土地的馈赠,也感受着代村人民的智慧和创意。我想这些被作为艺术品,安放在这里的农作物,不再是纯物质的,它们是精神的,是带着艺术气息和灵魂的,它们给人无限的遐想和愉悦。
带着满心喜悦和叹赏,我们穿过大厅,又走进了一个绿色的世界,也走进了另一种惊叹之中。一排排高高的铁架子整齐地排列着,架子上长满了,我叫上名字的,叫不上名字的各种有机蔬菜。起初,我还以为是用来装饰的假货,可,当走近时才发现,这的的确确是充满生气,蓬勃生长着的蔬菜。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樱桃番茄,它们一串串挂在枝上,红的像玛瑙,绿的像翡翠,粒粒饱满,晶莹剔透。看着这些可爱的小东西,我忍不住想去抚摸它们。然而,最终,还是将手停在空中。我害怕,我这攥着半个世纪尘埃的手,会玷污到这圣洁的果实。我只能默默地望着它们,用我一双浑浊的眼睛凝视着它们。我多么希望它们的光洁能荡涤我眼底的污浊,照亮我心中的黑暗。

有人说,绿色如同一抹悠然的云彩,将大地点缀得如诗如画。它温暖而富有生机,是自然界的灵魂之色。是的,在代村这个菜艺馆里,我体味到了。只是这里的绿更新鲜,更干净,也更纤细。因为这里的绿不曾经过狂风暴雨的袭击,不曾被飞扬的尘土拥抱过,它们就像闺中待嫁的娇娘,娇羞、纯净、可爱。看着它们,我想,它们这哪里是用来果腹,用来煎炒的?明明是用来欣赏,用来呵护的呀!
穿梭在那一排排绿色之间,仿佛置身在阳光充足的森林里。只是在这里我闻不到土地的味道,脚下也没有丛生的杂草和野花,有的只是用瓷砖铺就的,光滑的地面。我诧异这些柔嫩的生命,是如何爬上这些冰冷的铁架子,给它们带来生命的气息和温度。
“无土栽培是一种新型种植方式,它不用天然土壤,而是采用各种固体或液体介质来培育植物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人工调控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水分、氧气和光照等条件,使植物在脱离土壤的情况下正常生长。”小导游的声音在我耳边自豪而又甜蜜地响起。
当我再次抬头望着那一排排离开土壤,仍生机盎然的蔬菜时,我对中国的新农村有了新的认识,新的理解和感受。
当然,这些都是这个在交融与碰撞中绽放的“中国最美”乡村——代村所带给我的!

孙秀君,笔名:禾园。山东作家协会会员,山东散文作家学会会员,中国石化作家协会第一届副秘书长。曾系行业媒体记者、编辑。自1987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出版了诗文集《点点滴滴》、《瓦上花开》报告文学集《石油魂》,编辑出版了新闻故事《石化情怀》等书籍。一批文学作品散见于《中国石化报》《中国石油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山东文学》《经济日报》《北京晚报》等多家报刊,并有多篇作品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