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乡记忆·红色云蒙”系列征文之23
【写在前面】5月12日,“原乡记忆·红色云蒙”主题采风研讨交流会将在麻坪镇举办。《馨香盈秀》《四月芳菲》两刊特同步发布与会嘉宾的文章,以回应大家的关注。今日刊发邹小芳老师的《守山人》,请欣赏。
守山人
文/邹小芳
我爬上洛南云蒙山主峰的时候,一缕炊烟正顶着山里浓重的湿气倔强地升起,仿佛不顾一切。
云烟深处,走来一位老者,须眉上挂着白霜,他一笑,那霜抖落一地,我才看清一张酱紫色的脸,被山风削割得轮廓分明。我猜想,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守山老人张志道吧。
我随他推开一扇斑驳老旧的木门,迎面是三间正殿,左右厢房两间,砖墙木梁青瓦,房子有些年代了,在风雨飘摇中艰难挺立,瓦楞上的枯草断茎当风抖着,正殿门楣上的匾额隐约着“祖师庙”三个字,仿佛在等待汉字的重新认领。我点燃一炷檀香,虔诚跪拜,炉烟轻袅,木鱼声声,远离凡尘俗扰,心灵澄澈透明。
西面厢房是老人的住所,一张土炕,凌乱地堆放着棉被衣物,锅台面的碗筷也是横七竖八,老人有些不好意思冲我笑:生活不讲究,能吃饭睡觉就行,其余的时间要巡山、守山,也顺带挖点草药换点油盐钱。
房后有一口旱井,拨开厚厚的树叶,掬一捧水清亮得能照见人影儿!老人说多亏这神水,一年四季都旺生生的,不用为吃水难发愁。房前的一块空地上罩着厚厚的霜,绿莹莹的白菜,胖嘟嘟萝卜长得正欢实呢,再过些日子,铺上一层干草,一冬天的菜就有保障。一月要下一次山采购粮食,往返得费一天时间,赶上大雪封山就紧着吃,政府也关照着,往山上拉电、装电视,送油、送米面。说到这,老人一脸感激。

菜地不远处,错落着一些大小不等的泥坑,是野猪拱的,但它们从不靠近菜地,老人自然不用防备,有时还扔一些菜叶子让野猪啃。
我忽而记得,小的时候一到秋季,村庄家家户户头等大事就是守山,山内野兽甚多,趁着黑夜糟害庄稼。山民于山地中搭茅草棚,夜间守护。野猪、黑熊等野兽来吃包谷时,敲梆鸣锣,或吹号角,惊走野兽。一般每年守山两三个月,至秋收结束为止。而今天,守山不仅是保护山林树木不被破坏,防止和预防火灾,还要保护野生动物不被猎杀,也难怪动物和人相处和谐呢。
“您一个人守着山,不孤单吗?”
老人朝我努努嘴。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看到了一座被雪松环绕的小土包,苍寂、青翠中带着安详的宁静。老程就睡在哪儿,连块墓碑都没有,他守山18年,到死都没有离开,我走了,老程谁陪呢,这山谁守呢!
老人神情有些凄然,但随即又变得异常坚定。
11年前自己老伴离世了,儿女们相继成家,老人原是上云蒙山享清静的,结果一呆就再也不想下山了,儿女们跑断腿都请不回去,也就随他去了。
老人怕我冷,在院子里燃起了一堆火,这季节湿气大,火起得慢,浓浓的黑烟和山间的白雾交融在一起,像是一朵过去的云,静默了两个人思绪。
而在此刻,云蒙山是安静的,平和的。我庆幸,在秦岭深处,还藏着这样一座野山,尚未被现代文明刻意架构,远离人类匠心百般雕琢,有型有款,有声有色,它就那么以最本真的状态呈现在我们面前,似乎打定主意不肯俯身迎合谁的口味,这才是一座山的灵魂,一座山的脊梁,如若有幸领略“云蒙观华“”书堂雪花“的胜景,也能体味一种与生俱来的、不会被时间篡改的美。
我们在土墙根儿的石凳上面对面坐着,很久不说话。墙角里一只冻僵的蜗牛,还在努力向上爬行,很慢,背负着爱和责任。我又仔细地打量起眼前的老人,他身着一件藏青色的长布衫,有朴素经年的味道。几根稀朗的头发像栽上去的直立着,很有精神。山的褶皱一笔不拉地都刻在他的脸上,苍劲而不沧桑。这是我第一次见到80岁还这么健朗的老人。

这山一重又一重的,没有尽头的远,怎么看得过来呢?我问询的目光再次落在他的身上。
老人的语调突然明朗起来:一面坡,一道梁,一处旮旯,长着啥样儿的树,蹲着啥样儿的石头,藏着啥样儿的野禽走兽,包括闯王屯兵的将军岭、沉香学艺的磨斧石、练武场、舍身崖,哪儿的野菊花开得最美,哪棵树的野果子老甜,那块地势看月亮最圆------千山万壑都在老人的心中了。
11年了,火灾,伐木、偷猎,统统没有,有山神护佑着嘞!老人的语气语气里是妥妥的欣慰,又是满满的自豪。
一时间,我思绪飘渺,就像眼前这一片怎么也摇不散的云蒙山雾,而雾里端坐着的老人,幻化为山神了。
四千多个日夜,穿行在茫茫的云蒙山中,得磨破多少双鞋子!一个老人,守一座山,坚持一年是平凡,坚守十年是非凡。风里雨里,与山为伴,与树为友。观流泉飞瀑、奇花异草,听松涛阵阵,百鸟欢唱,老人乐在其中呢!也难怪墙上有诗“山居尘世外,爱那几青峰。春去闲云淡,秋来霁景浓。情交枝上鸟,蜜借洞中蜂。有酒邀明月,心安学老松。
这没准是哪朝哪代哪个文人雅士隐居在此留下的字迹,细品就明白这云蒙山的好了。
真希望,像山雀一样,也或者像野兔子那样,在云蒙山寻找老人描摹的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我甚至希望把这样的脚程延伸到夜里,踏着老人的足迹,像山灵那样,伴着星月的微光随性地走一走。
终因时间的缘故不能耽搁太久,匆匆下山。
回首远望,老人清晰、高大的身影渐渐隐没在云雾深处,而守山背后的故事还很长,很长……


作者简介: 邹小芳,笔名静姿,陕西洛南人。陕西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初中语文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爱好文学,业余写作,自由撰稿人,以散文、随笔,诗歌见长。近年来,有部分作品散见省、市各类报刊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