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里的“竹竿”
老人
柴安成

竹竿齐肩,普普通通,陪伴他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
自从老伴离开了他,一年不到的时光,他的背明显有些佝偻,手中就多了一根竹竿。
晴天,阴天,他牵着水牛,拄着竹竿,在田埂上丶山坡上放牧。牛啃着草,他时不时用竹竿顶住下颌,望着天空自言自语。
一次,牛在山地沟边吃草,他模糊地看见两只大大的牛蚊叮在牛背上。弯腰去拍打,一下子就仰倒在三四米的泥沟里,脸擦出几道口子,血流了不少。他顺手在沟边捋了把黄荆叶,吐上口沫,搓揉搓揉,敷在伤口上,照常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

晚餐,喝上两口小酒,走进卧室,坐在床头。喃喃地念着“阿弥陀佛",咳嗽两声,然后上床,他很孤独。
孙子孝顺,常陪着他拉拉家常,让他高兴了不少。

夜里两三点钟,狗的狂吠,让他警惕,他拄着竹竿在院子里走上几圈,耽心孙子鱼塘里的鱼被人偷盗,拿着盆儿铛铛铛地敲起来,虚张声势,造成一种“威慑”!然后又拄着竹竿进了屋子,老人的心特别实,也特别细。
夏种秋收,老人又背上曾孙拄着竹竿在田埂上用手掂掂谷穗,在地边上摸摸玉米,襁褓中的孙子呼呼呼地熟睡。老人喃喃自语,吧嗒吧嗒吐着烟雾。
雨天,曾孙在他的身后膝前绕来绕去,老人起身拿着扫帚扫地,曾孙拖着竹竿跟在他的身后。

掂记学校里的小儿子,小孙子,老人总要到果地里,模模糊糊地摘上几个大橙子,装进挎包里。边扣长布衫上拴着一条围裙,三两斤新谷米放进前胸的布衫里,拄着竹竿进了儿子的家,慈祥和善良温馨着全家。他用粗旷的手抚摸着小孙子,眼中浸着的老泪笑了出来。

老人酒杯中有很多艰辛凄苦的故事。
少壮时他替人帮工,中午主人发给他一个咸鸭蛋,舍不得吃,揣进怀中,晚上回家捧给爹娘。五十几岁,短短一年之中,连连夭折了四个儿子,从此患上痨病,久治不愈。加之伤肝怄气,身体日渐衰退。
天灾干旱那年,老伴生子,月子里只吃了一个鸡蛋,可想有多么艰难,他急得团闭转,几近发疯,久久仰望着苍天。

老伴在世,他农活回家,老伴早就把一支支旱烟圈好,拿上一支插进烟管中,他只是一个劲地笑。
冬天夜里,老伴早早为他备好了暖身的“竹烘笼"。老伴走了,每每回到家中,他总是呆呆地坐在凳上,抽着旱烟,喃喃自语。
老人的酒杯里有过孤独的影子,竹竿上有过辛酸的手痕。
清明时节,他率领儿孙坟头拜祭,他首先放下竹竿,跪在自已父母脚下,额头贴土,毕恭毕敬。
他蹲在老伴坟头,拔了拨杂草,焚香烧纸,用袖口擦了擦眼,拄着竹竿往回走,时不时回回头。

时光流淌,老人的故事也在流淌。老人有白内障,几近失明,一副从地摊上买来的二手眼镜,挂上鼻梁,也只是装饰而已。每每儿孙招呼他,他总是用手掌当阳棚,放在额头上,遮挡光线,望了又望,耳朵几近发聋,唯有脸庞泛着微笑。

普通的“手杖"陪伴着 慈善的老人,在夕阳余辉中蹒跚地走着,“手杖”光亮光亮,老人独自走向太阳升起的地方!

投稿
作者:柴安成(墨趣安然)
四川成都,中学高级教
师。爱书法丶易学和医
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