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旅书画家张济海先生
作品连载(49)
诗||李耀文
我的战友,著名军旅书画家、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大字典》学术顾问、“爨八体”书法创始人張济海先生。幼承庭训,练就书画深功。十六岁时因其特长被特招入伍,不久破格提拔为坦克师作训参谋,踏上这个岗位后,更使他的才华特长有了用武之地。他的标图作业不仅迅速精准,而且所标注的文字也和铅印一般。受到上级的屡屡好评,也受到同事的钦佩和羡慕!后来又踏进装甲兵高等学府深造并被留校任要职。经过多年矢志不渝的学习钻研,刻苦习练,终成大就。成为全国全军著名的军旅书画家。
他的书画作品在瀚海、保利拍卖会上连续高价拍卖成功。其代表书法作品“厚德载物”,2007年6月,被中华爱国英才报效祖国组委会选定,做为“代表我国书法艺术”的经典作品,永久性地镌刻于北京长城居庸关的爱国功德榜。



【题】《照见即觉》这幅作品,源自国家一级美术师张济海2017年的独特创作,是一幅合成字书法作品。
张济海老师在书写《心经》的过程中,偶然将“照见”二字融合成一个独特的字,这个字与繁体的“觉”字惊人地相似。这个偶然的发现触动了他的灵感,因为他认识到《心经》全文的260个字其实都在探讨一个“觉”的主题。于是,他创作出了合成字“照见即觉”这一杰作。
合成字作为汉字的一种古老构造方式,是合体字发展的一个阶段。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符文,符文是当时君主用于传达命令或调动军队的手段,通常是将几个字合并刻写在竹或木上,然后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合并后用以验证真伪。汉代时,这种合体字被道士们应用于符咒,称之为“复文”。宋代起,这种合体字便演变为人们祈愿避凶趋吉的方式。然而,张济海所创作的“照见即觉”与古代的合体字有所不同,它在字形和字义上都具有独特的创新。
“照见即觉”这个字,不仅寓意着人生的终极追求——“觉醒”,同时也表示实现这一追求的途径——“照见”。“觉醒”意味着要达到觉悟的境界,成为真正的“觉者”,而“照见”则代表“内观”,即通过内观来实现觉醒。虚云长老曾说过:时时不离觉照,修行再无秘密。可见,张济海的这一创作,无论在艺术和功能上都是对传统书法的一大创新。
这个“照见即觉”的合成字,恰好满足了当代社会对书法功能的需求。在当今这个觉醒的时代,每个人都渴望觉醒,以实现社会的进步。作为人类,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觉醒和觉悟,成为一个真正的“觉者”。如果将《心经》的260个字浓缩成一句话,那就是“照见五蕴皆空”,而这句话又可以进一步浓缩为“觉”这个字。但《心经》中并未出现“觉”字,张济海老师通过书法的形式,巧妙地将“照见”融合成“觉”,让人们得以在一字间体悟到人生的真谛。因此,这个“照见即觉”的合成字,无疑是合成字艺术中的巅峰之作,足以值得珍惜和收藏(题文摘自爨八体传承人高世村《一个可以使人“明心见性”的能量合成字书法作品》文章内容)。






新造汉字有魂灵
济海大师书《心经》,
灵感悠然心中生。
照见合体即为觉,
此字喻意又象形。
一个觉字俱两意,
沉睡醒悟含其中。
《心经》二百六十字,
明心见性是觉醒。
铭碑不朽传后世,
新造汉字有魂灵!
注:“明心见性”是一个源自佛教的术语,其含义可以理解为:
①明心:指的是认识并理解自己的内心,发现自己的真心。这里的“心”指的是人的意识和思想感情。
②见性:则是指洞察并体验到自己本来的真性,即人的本性或佛性。这个“性”是指不受外界影响、不生不灭的本质。
综合来看,“明心见性”强调的是通过洞察和理解自己的内心,从而达到对生命根本真相的直接体验和觉悟。这个过程涉及到摒弃世俗杂念,实现大彻大悟,最终显现人的本性。在佛教禅宗中,被视为一种悟道境界,是修行者达到的一种精神境界,有助于实现心灵的净化和对生命真谛的深刻理解。


书画家张济海简介:
张济海,字迅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书法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大字典》学术顾问,“爨八体”书法创始人。幼承庭训,因书画特长16岁被特招从戎,凡四十余年,痴情於翰墨。肇自然于天、人、书合一;尚文化于德、识、技俱佳;修能量于身、心、灵和谐;创作品于神、意、形贯通。主张从生命之道来理解书法,用书法洞悉生命智慧。
代表作《厚德载物》永久性镌刻於八达岭长城居庸关;部分作品连续高价成交於翰海、保利、太平洋等各大拍卖会。
著有《书法教程》《教师板书入门》《书法大道365》《张济海书法作品集》《张济海书法作品选》;主编《封龙杯全国书法大奖赛优秀作品集》《燕赵风——书画名家系列作品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