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读吕秋芳老师《追思永富八年抗癌路》有感
作者:肖世义
最近,看到我院吕秋芳教授写得《追思永富八年抗癌路》,让人感叹不已,说实话,我是噙着泪水看完的。情至极处,命笔写下一段文字,以抒胸怀。
吕秋芳教授退休前是我院人文社科部副主任,北京高校教学名师。以前与我同住一栋楼,她爱人邢永富教授于 2015年患了食道癌。开始,我们都不知道,直到做完手术,病情稳定,才从吕老师那里得知实情。后来听说恢复得不错,我也就释怀了。谁知2023年5月15日,他还是走完了人生之路。过去,我对邢老师了解不多,只知道他与我们是同行,也是大学的老师。看了吕老师的纪实文章,才知道邢永富老师是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内知名的教育政治学和政策学研究专家。曾出版《现代教育思想》《素质教育:观念的转变与创新》《现代教育引论》《教育政治学》《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公民教育:理论、历史与实践探索》等著作,发表论文数十篇。他的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师德高尚,敬业爱生。他在与病魔作斗争的同时,一刻也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他的同事和教过的学生得知他生病的消息,纷纷从河北、山西、山东、安徽、上海、苏州、天津、内蒙等地赶来看他,除了关心他的健康还给他带来喜讯:如有的博士论文通过,有的晋升了高级职称,有的喜结良缘,有的产下贵子,有的分房乔迁等。他在病榻上还指导学生撰写博士论文、提出研究方向和就业的指导性意见,坚持为博士生开设家庭课堂。看到他与学生亲切交谈、一起就餐和单独授课的合影,不能不让人佩服邢老师的敬业精神、人格魅力和他在学生中的崇高威望。
邢老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拖着病体还出席学生的博士论文答辩和高级职称评审专家会议,甘当人梯,为青年才俊的成长与发展呕心沥血,为国家的人才战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邢老师在与病魔抗争的八年中,经受了太多的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但他看得透、想得开、扛得住、泰然处之,“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在精神上不被压垮,在行动上配合治疗,所以,才坚持了八年。反之,将是另外一种结果。这是个不小的胜利,无论逝者、生者都应知足了。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李商隐的这两句诗比喻邢永富老师是再贴切不过了,他像春蚕一样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工作,像蜡炬一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让我们为他的这种“春蚕精神”“蜡炬品格”点赞吧!
邢老师抗癌八年,吕秋芳老师和家人是他的坚强后盾,从邢老师的住院治疗、饮食起居、恢复锻炼、精神安慰到接待客人都少不了吕老师。最让人感动的是她把邢老师八年抗癌过程用文字和影像完整地记录下来,内容之详,情节之真,令人赞叹。充分体现了他(她)们夫妻恩爱,情深似海,也体现出吕老师的高风亮节和崇高品德。吕老师当过两任离退休党支部宣传委员,现任我院离退休第二党支部书记。她经常在《电科院退乐群》和《党支部群》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关心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弘扬正气,鞭挞歪风。谁家有了喜事及时祝贺;有了难事给予宽慰和鼓励;老同志取得了成绩、进步或转发了一条有价值的信息,热情点赞;个别同志有想不开的问题,耐心疏导;发现好的文章和帖子及时分享给大家。为了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她编写了通俗宣传材料转发给大家。即使在家人遭遇不幸的情况下,也没有影响她所担负的支部工作。吕老师不愧是贤妻良母,不愧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不愧是优秀党务工作者,不愧是我们的知心朋友。在亲人离世周年之际,望节哀顺便,化悲痛为力量,继续为党的事业发光发热,带领支部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增砖添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