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和摄影:杨世羚 朗诵:杨建松

天穹划过一道流星,一颗蓝宝石落进荒废矿坑,瞬间,周围的荒山野岭靚了起来,泛起宝石般的奇光异彩。
这不是童话,这是走进灵山的真实感受。
灵山位于武汉市冮夏区乌龙泉街境内。听地名,烏龙泉应该是泉水清冽,流溪淙淙,灵山应该是峰峦毓秀,茂林修竹、鸟语花香。其实不然,这里,在173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蕴藏着近2亿吨白云石和石灰石矿,于是,早在1958年这里就建起了“武钢乌龙泉矿”,成为武钢唯一的设计年釆剥总量三十万吨的溶剂原料基地。

于是,早在1959年,这里就建起了武汉水泥厂的原料开釆石场。于是,武汉凌云水泥公司、武汉吉港水泥公司先后在这里建起了水泥厂。于是,大大小小20多家采石场相继点火炸山。几十年下来,这里成了山体满目疮痍,环境严重恶化,天晴漫天灰,下雨满脚泥,荒山啼鸟不堪闻的“光灰乡镇”。

2019年,在国家废弃矿区复垦利用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江夏物控集团开始对灵山矿区进行改造开发。几年来,经过危岩清除、削坡整形,山体锚固,灌溉排水,修桥补路,绿化美化等工程实施,现在的灵山又撩起了她灵秀俊俏的面纱。

漫步景区,只見油菜花、桃花、格桑花等四季花卉层层叠叠;苍劲挺拔的松杉和临风滴翠的雷竹郁郁葱葱;高山草甸平滑柔顺如丝;登山石级曲径通幽;到处燕飞莺啼,婉转动听;更有那山间原有荒废矿坑,如今变成了一泓碧水的小湖,那静静的湖面清澈可鉴,蓝里透着碧,碧里透着蓝,恰如一颗硕大的蓝宝石镶嵌在灵山。湖边断崖上横空飞泄下一袭瀑布,敲打在蓝宝石的湖面上,传来惠风吹动串串玉佩那清脆悦耳的声音。让人驻足静耳,流连忘返。

在湖边坐下来,我忽然想起一件事来。1912年国际社会为纪念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臭氧层的《蒙特利尔议定》签订25周年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参与“补天行动”20周年,特邀我国艺术家袁熙坤创作了雕塑“女娲补天”,并将这尊雕塑矗立在维也纳联合国中心。女娲补天的姑亊在中国是耳熟能详。“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补苍天”。

补天,绝非易事。女娲在昆仑山选择了代表金木水火土的五色石子,在天台山炼了九九八十一天,才炼出了第一块厚十二丈、宽二十四丈的五色补天巨石。如法炮制,又炼了三万六千五百块五色补天巨石。又用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把天上那个大窟窿给补上了,给人类找回了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是啊,联合国发起的修复和保护臭氧层“补天行动”选择中国“女娲补天作地标性雕塑,其寓意之深远,耐人寻味。人类在经济发展中欠生态自然环境的债实在太多太多,而且积重难返,还这个债又太难太难。但这个债再多也要还!再难也要还!

想到这一切,眼前的景色仿佛更加靓丽。
灵山废旧矿区的改造利用和景区的建设远远超出了它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一颗蓝宝石落进了灵山荒废矿坑!

作者和摄影:杨世羚(山德水汉)——一位勤奋执着、不懈求索的作者和摄者,更是一位学识渊博、谦和低调、令人尊敬的智者和长者……
朗诵: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努力传递美好的情怀……
摄影:杨世羚

请扫描关注《都市头条》
《铁马豪歌》主页
欢迎关注 感谢分享
特别说明
今日千鹭之声朗诵社前往江夏灵山开展朗诵拓展活动,今晨,特意诵读这篇随笔,提前为大家热身,了解灵山的前世今生
——杨建松
(彭娟现场录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