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芬 | 妈妈的故事——之饭食
母亲节

妈妈的故事——之饭食
文 | 孙玉芬
前几日老乡琦发朋友圈三幅图——槐花水饺,并配上导语:春天的野味停不下来,2024年白案工作有所提升。一石激起千层浪。老乡王第一个发言:槐花猪肉馅,面皮包饺鲜。沸水绽三姿,入口赛神仙。(配上诗感觉这水饺上档次了);我曰:垂涎三尺!(孙姐,班门弄斧了,你的手艺肯定更高一筹);老乡司:槐花大包子,槐花最好不要过水,这样味鲜有汤汁。(哥,你兄弟这是在抖音平台的指导下过了一下水调的馅,下次尝试一下不过水的槐花馅);刘一刀:5A级炊事员(家庭版)(谢谢哥夸奖,白案还不娴熟,晋级尚须努力)。呵!几个臭皮匠(文友),顶个诸葛亮。或戏言几个文友一台戏。戏唱完了,不由得让我想起妈妈做的饭食来。

母亲草(忘忧草)
有妈妈的陪伴,只有38年。在这38年间,妈妈起早贪黑,忙忙碌碌为我们六口之家做了多少顿饭食,已无从计算。只记得我9岁,娟8岁,花7岁时姊妹三人都能独自推煎饼糊。而妈妈隔三差五就要摊煎饼。在农村吃煎饼占饭食的70%,故妈妈的主要任务就是摊煎饼。妈妈摊的煎饼好吃!煎饼糊要发一下,不能太过。太过了,就有酸味。妈妈掌握得恰到好处。既好摊,又好吃,有一种特有的香味。一张张均匀的薄薄的软和和的煎饼在妈妈的手中摊好。咬一口刚摊的煎饼,好吃极了!一种甜甜的香香的妈妈味道的煎饼永远弥漫在口中。妈妈摊煎饼的动作一气呵成,潇洒无比。目睹过无数次(可没学会摊煎饼):左手舀上一大勺子煎饼糊倒于鏊子上,然后弯下身子,右手捏着煎饼筢,像画蜗牛似的由内到外摊好。然后将上一张煎饼放到这张煎饼上热一热;有时贪快,省略上一个环节,直接右手拿起小铲子,沿煎饼周边一划,接下煎饼,反放于篦子上,之后,拿起油抹布,蘸一点豆油,抹亮鏖子,再摊第二张煎饼。如是反复n次。妈妈摊一次煎饼都要一、两个小时。可见是多么劳累与辛苦!特别是冬天,早上,过年时,妈妈摊完后,更是疲惫不堪……为了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好一点,贴补家用,妈妈还给淄陶食堂摊过煎饼。4个摊煎饼的,妈妈摊得快又好,受到食堂师傅和职工的好评。那是妈妈的拿手饭食,每天不可或缺的饭食。一直吃到2000年8月31日妈妈去世。那份念想永远铭刻在记忆里了……

山东煎饼
妈妈包的元宝水饺,也是那么的馋人,诱人。小时候逢年过节才会吃到。妈妈调馅,和面,擀大剂子,包水饺的手艺也是响当当的。在此不再赘述。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两次做锅饼,特好吃,永难忘。现在回想起来都是满口留香。这里给大家见识一下妈妈做的锅饼:和面硬硬的,然后在我家大床边支一小饭桌,大面板,大擀面杖备好。妈妈先用力捲三两下面团,然后把擀面杖放入大床边的床围方孔中,“咯噔,咯噔”,一下又一下,像撬棒一样将面团压均匀;然后妈妈再把面团反转,再压,反复4、5遍,即可。然后把它捲成圆形,擀成圆饼状,就像煎饼一样大。然后拿来一个大碗,一个茶杯,在大饼上按压花纹。大圆套小圆,空间用小圆点缀。好漂亮的有序花纹!下一步,就是放到摊煎饼的鏊子上烤锅饼了。烤制需要时间、火候,这要考验妈妈这位“大厨”了。这可难不倒妈妈,一个小时后妈妈就把香喷喷的带着热气的锅饼,呈现在我们眼前了!妈妈拿刀切成一片一片的,分给我们吃。呵呵,第一次吃锅饼啊!咋这么硬,这么香,这么劲道,这么有嚼头!什么也不用就,只这么一点一点地咬,咀嚼,舍不得吞咽……这才是地地道道的美食!亲亲切切的美味!沾沾自喜,快乐无比,幸福满满,无与伦比!现在集上或超市每每看到卖锅饼的,我都要买一点解馋,更多的是解思念之“馋”


元宝水饺、锅饼
小时候,春天时节,农村本没有什么菜,早上一般是泡煎饼汤就咸菜,我每天早上都能坚持。妹娟则不吃早饭就上学。若是有热豆腐或咸豆腐干就着,那真是吃“山珍”了。春天,妈妈想方设法给我们改善生活。雨后从杨树上的掉下来的芒子,槐树上的槐花,山坡上的苦菜,羊角叶,蓖麻叶,还有买的甜菜干都是做小豆腐(渣豆腐)最好配料,大众,实惠,好吃,美味,也算是打打牙祭!苦菜、羊角叶、蓖麻叶都要先焯水,捞出,放冷水中,柔、搓、淘三遍,把苦味 涩味去除,然后有时磨豆浆(磨豆浆做的小豆腐细腻 好吃,但麻烦),有时用豆面直接做小豆腐。做好后,放点盐,就是美味佳肴了!芒子的吃法则是:焯水,冷水浸泡,攥干,捣蒜泥,凉拌吃。如果加点芝麻盐,则味道更佳,直拍小手了!而甜干菜需要泡好长时间,其根部有点甜甜的味道,有韧劲,咬一咬,嚼一嚼,挺好吃的。茎叶切碎,加点豆油(若有猪大油,则更香),放点葱炒着吃也是美味一盘,尽管只吃了一次,就已经深(香)刻在脑海里了。槐花的吃法,一般做汤,打上一个鸡蛋,那就是全家的最爱的一口了。有时加点粗麦面或玉米面蒸窝窝头,也不错。这些春天里信手拈来的野味,还有婆婆丁,荔荔嘴……只要上坡,就能寻到它们的身影,变为自己口中的“甜点”。六、七十年代虽然穷,生活不富裕,但能吃饱穿暖有书可念,就是幸福的,快乐的,又是满足的,难忘的!因为有妈妈的陪伴,有妈妈做的饭食。

渣豆腐
从小到大,1983年9月以前,我是吃着妈妈做的饭长大。之后上大学,工作了,就吃公家的饭了。妈妈的饭只有寒暑假、节日、星期天和妈妈生日的时候品尝了。吃妈妈做的饭的次数少了,但回味无穷,余香永留。直到2000年8月底,再也吃不到了……
人生是条河,深浅都得过;生命是首歌,五味都是乐;妈妈做的饭呀,年年岁岁总想起。趟着河、唱着歌、寻健康、找快乐。妈妈的歌永远唱不尽!妈妈的饭食永远吃不够……

投稿热线:13325115197(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