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连载五)
——用心凝结文字.用情书写文章
李勤锋

五
大家可能心里有个疑问,已有很多作品、有很高文学成就的韩济生先生是什么学历呢?是哪个高等学府毕业?
在这个论宗分派的年代,要想有成就、出个名,必须要懂潜规则,按潜规则办事,潜人、被潜成了喜闻乐见。
有个网上广为流传的视频,一个民间中医,在电视上说着自己如何用祖传秘方,给患者治病。突然坐在专家席上的名牌大学教授问他:“你有行医证吗?”
“没有”
教授旁若无人的又说:“没有行医证就是非法行医,就是违法,公安就可以抓你”
这时台上的观众不乐意了,七嘴八舌的和教授怼上了。
“能不能看好病,和有没有行医证有啥关系?医院倒是有资格,钱没少花,病没看好。他没有行医证,可是能看好病,患者能解除病痛,犯什么法?”
这说明,我们这个现实社会,有些地方剑走偏锋了。“没有学历有能力,没有文凭有水平”是一种常见的鞭挞人的现实苦涩。
韩济生先生有作品,没有名望,有创作,没有地位,是不是因为他没有来头,这个不好断言。
和韩先生相识,有几个年头了,真没听说他是啥名牌大学毕业的,有多么高的学历。当然,我也没好意思问过他。
我和大家一样,这个疑问在他的一部部长篇面前,渐渐变成了谜团。
前段时间,读了一本书,一个人在书中提到了他:“济生兄在铁路一个普普通通的单位干着普普通通的工作。我们是在一次作家班上结识的,记得当时他非常敬仰作家,对我等初出茅庐比他年纪小不少的年轻作者也不耻下问。后来他拿着他的短篇小说《河工》,带着他的女儿,在一个晚上找到我家请教文学。我读了他的《河工》,觉得其文气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有些相近,便把我的《老人与海》一书借给他,建议他学习其中的一些艺术。几年后在公共汽车上见过一面,他告诉我,不久他们那些在山东茌平下乡的知青要搞一次返乡活动,当时他谈得有些激动。现在,他打来电话,说要自费出一本自己的书,要求我作序。”
这是我目前知道的他作家教育经历,就是曾参加过一个作家培训班。这位先生的这段记叙,倒是无意中显露了答案的另一半,就是韩先生非常敬仰作家,不耻下问,能够带着女儿去作家家里“请教”。
我想参加过什么班不重要,重要的是韩先生这种自励进取的治学精神最为宝贵。这与时下写了几篇文章,得了几个奖就翘尾巴的人是明显的两类人。有的人写了几篇好文章,就招摇过市,到处显摆,目的就是抬高自己,把自己商业化,把文学物质化。
对于韩先生的写作,我认为虽然没有教科书式的高大上,也没有著名作家的写作技巧,在我看来,他确实是一位在写作上很讲究,也很会写作的名副其实的作家。
从《河工》和《我在冥界当大佬》中可以看出。
《河工》应该是一篇自传式短篇小说,写了作者在山东“三北”地区某县当知青时,代人出“河工”的苦难经历。
读这个短篇,有两点写的十分巧妙,角色出场和语言安排都恰到好处。一个是在小说中安排了一头“小公牛”,用小公牛和主人的关系,小公牛拉车,小公牛倔犟的撞向肥头大耳的吴部长,小公牛被杀及被杀时凄惨血腥的场面,展现了特殊年代,不同成份,不同人物的不同下场。
为什么说安排小公牛巧妙呢?因为,故事毕竟发生在新社会,甚至有些人还活着,要把小公牛替换成人,一些事写起来就不方便,或者写不到位,如:你不能说顶撞了吴部长的人被吴部长杀了吧?但吴部长欺男霸女,无恶不作,得罪他,他非要致人于死地的“狠”,是一种事实存在啊!这时候安排小公牛出场就很方便充分表现现实了。
在小说中兰平这个角色的着墨和出场也十分合适,让人觉得她就是“初恋”,可又和“初恋”的位置若即若离,展现了在黑暗生活里的爱恨情仇,特别是把兰平被谁强暴这个谜底,安排在兰平为救弟弟去求吴部长时揭开,写出了兰平作为作者似曾的初恋那种人不由己的无奈。
《我在冥界当大佬》围绕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和信仰,以惩恶扬善为出发点,用精彩纷呈的故事去表现“世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通篇写来,似在人间又不在人间,把似人似鬼的人间百态,揭露的体无完肤。

投稿热线:13325115197(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