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游衡山
宋文东
我对衡山向往已久了。作为一位喜欢爬山的驴友,在我们伟大祖国以五岳为代表的秀美山川拼图之中,我已经到过其中的东西中北四岳多年了,只剩下南岳这最后的一角就齐整了,却迟迟未能如愿,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也不是没有机会,济南就有多家户外群几乎每年都有组织衡山与武功山的驴行活动,我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未能成行。今年“五一”假期,山东领秀户外群再发帖子要组织驴友们登衡山、穿越武功山,我赶紧约伴报了名。但是“五一”节前,南方天气一直不好,雨水连连,甚至广东还爆发了洪灾,能否成行令人担忧。我与同伴们也为去还是不去颇为纠结了几日。我曾经与麦迪森队长沟通过。麦队说,这个时节正是衡山、武功山最美的季节,而南方在这个季节里不下雨的天气很少,我们去年也是冒着小雨爬两山的,没有多大问题。况且节日期间游客多,客栈、旅馆必须预订,咱们都缴订金了。麦队这么一说,我也就释然了。
“五一”那天一早,我们20几位驴友登上了南下湘赣的大巴车,开始了南岳、武功山之旅。大巴车经过17个多小时的长途行驶,终于在夜里12点半后抵达长沙。
第二天早上6点钟,我们又急切地往衡山赶,于8点半抵达衡山的山门附近。街道上的香行一家接着一家,成为南岳山门外一道独特的风景。香行名称五花八门,什么“心想事成”、“平安如意”、“富贵”、“正发”等等,寓意十分明显。各个店铺里面靠墙壁货架子上摆满了一层层的长条红香盒子,也怪有趣。我倒是对这么多的香行仅凭卖香生存产生了几分怀疑。

我们大部分驴友接受了队长的建议:坐景交车到南天门,再爬主峰祝融峰,然后徒步下山或者坐车下山,这样能够保存大部分体力,有利于明天穿越武功山,毕竟20多公里的武功山山路不是闹着玩儿的。为了这次驴行,我还特意去爬了一次泰山,以检验一下体力。结果体力尚可,但爬泰山回家,腿还是不舒服了好几天。因此这次南岳之行,坐车上山,徒步下山是个不错的主意,否则全程爬了南岳,也没有多大的问题,但还能不能再有能力穿越武功山就得打个问号了。
由于天气不好,南岳虽然游人较多,但还没有到十分拥挤的程度。景交车载着我们在盘山公路上左拐右转,半个多小时后爬升到了海拔1100多米高的南天门附近。司机师傅是位中年男性,车技娴熟,却开车较猛,我们同行的驴友小手和天使都出现了呕吐现象,但下了车很快就恢复如初了。
刚下车一会,小雨就淅沥起来了,可打伞可不打伞的那种。众驴随着熙攘的人流往峰顶而去。在经过的路边有一块高桩巨石,上面镌刻了“寿比南山”四个大字。字迹虽然写得龙飞凤舞,潇洒流畅,却没个落款,也不知道是哪位书法家的作品,有点遗憾。作为人们祝寿时的常用语言,“寿比南山”多与“福如东海”对应连用,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传承了下来。我们同行的驴友依次与这块巨石合了影,也有沾点仙气之意吧。关于“寿比南山”这个成语,其中的“南山”究竟是指的哪座山?虽然《现代汉语词典》里已经有了权威的解释,“南山”指的是西安城南的终南山。但南岳衡山和山东青州云门山也有不同的说法。首先是山东青州云门山上有个高达7.5米,宽3.7米的巨大的“壽”字石刻,为明代青州衡王府内掌司冀阳周全给衡王60岁生日送的礼物。青州作为古九州之一,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云门山又在青州之南,故青州人认为“寿比南山”这个成语出自云门山这个“壽”字也合乎情理。其次是南岳衡山。南岳素有“中华寿岳”、“五岳独秀”之誉。另据近年在衡山主峰祝融峰祝融殿后的草丛中发现的古代石刻中,有“南山”的字样,也成为衡阳人“寿比南山”一词出自衡山的辅助依据了。但《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词条解释,是无可争辩的权威说法。

到达南天门牌坊,遇见领队莲花等与我们同车来的几位驴友,大家一起合个影儿,留作纪念。牌坊为三孔四柱石牌坊,建于1935年。牌坊额头中间刻有“南天门”三个大字,左右两边分别是“施雨”、“行云”。南天门为衡山的“通天之门”,过了此门,就进入天界仙境了。它又是衡山前后山的分水岭,牌坊之前为前山,之后为后山。牌坊虽然历史不长,但造型古朴典雅壮观。

过了牌坊,登山的石阶比较陡峭阴暗,大概为两旁密松阴翳,又遇雨天之故吧。登上一平台,立马给人以豁然开朗之感。平台上有块牌子介绍迎面山崖上有处景点为狮子岩。但我左看右看也看不出哪里像狮子,而山崖上那几丛娇艳的杜鹃花却鲜红惹眼,像一团火一般。往左面走了几步,才看到崖壁上的突出巨石被大树掩藏在后面,仔细看看,觉得还真有点像那么回事。抗战时期,狮子岩上刻了许多的国民军官兵誓言,激励着将士们英勇杀敌报国,留下了一段佳话。

继续登山,路边的一丛丛火红的杜鹃花更多了,那花儿都开得颇为妖娆,再经过雨水的洗涤,显得更加鲜艳多姿。作为北方人,我对杜鹃花尤为喜爱,每年春节,我家都要买几盆杜鹃花红红火火地过大年,已经养成习惯了。但那些小盆杜鹃花比起这衡山上的高山杜鹃花丛来就显得小家子气了,简直没有可比性。一路上山,路边的杜鹃花到处都有,她们的木本小的如拖布擦子一般粗,大的都有胳膊一般粗了,称其为树也不为过,这在北国是不多见的。团团簇簇的红杜鹃花点缀在万绿丛中,把衡山打扮得更美了。

到了祝融峰,旁边有座焚香炉,里面的香火熊熊燃烧,冒出的浓烟刮得满山飘飞,虽然不怎么雅观,但作为一种民俗与信仰也无可非议。我们上山时就看见许多信众都背着多多少少的香火,这也是山下那么多的香行能够生存下来的答案吧。
走到祝融殿门口,偶然瞥见峰西面,那壮丽的云海奇观拦住了我进殿的脚步。我靠近栏杆,只见远处下伏的数座山峰都被白云罩住了,恰到好处地露出一部分山峰的尖角来,就像茫茫云海之中的一座座小岛似的。这些“小岛”却不是固定的,它们会不断地变化,一会儿被“海水”吞没,一会儿又露出部分。“小岛”也是不断地变化形状,或大或小,或长或短,神秘莫测,令人神往。一会儿那些白云又像瀑布似的漫过山峰涌到另一面去了,其势如潮,澎湃壮观。有的大片白云又像是遇到了暗礁,受到了阻碍,升腾起了高高低低的漫山烟雾,美的令人目瞪口呆,不忍遽去。

看了会儿云海,我到祝融殿里拜谒了圣帝像。祝融殿与泰山极顶玉皇庙有点类似,北面一正房,东西两厢房,呈品字形布局。正房庙楣上有三个金字“圣帝殿”,内祀圣帝金色塑像,端坐于龙龛内,供人们膜拜。殿内不大的地方内人头攒动,摩肩继踪,颇为热闹。我不喜欢挤油油的场合,乃退出。祝融,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火神、南方神、南岳神等,为五行神之一。据《山海经》记载,祝融长着人面兽身,驾乘着两条巨龙,直接听命于天帝。《史记》也有记载,祝融是楚人的祖先。我们了解了这些,对于衡山为什么香火如此之旺,答案也就不言自明了。

我们下到殿西面的观景台再观赏了一会儿云海,这时又开始下雨了。不到一支烟的功夫,雨下得更大了。
路过上封寺门口,有心进去看看,但下着大雨,心就不爽,也就懒得进了。关于上封寺,这是一座古老的寺庙,是南岳二百多座寺庙宫观中最早的古刹之一。东汉时期为道教宫观,称“光天道观”。隋炀帝有一年南巡至此,下旨改名,赐名上封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来衡山曾经在此住过,这在他的《楚游日记》里有记载。
到那块刻有“祝融峰”三个大红字的巨石前,雨又停了,我们正好路过此处。上山时由于人多,我们没有合影的机会,趁现在人少,机会可不能再错过了,于是几位同伴一起,请路过的美女帮忙,合个影留作纪念。

到半山亭附近,有歧路往山上而去,却不断地有游客从这路上过来。自由哥问一位小伙子,你们是从哪里来的?小伙子说,山下。可知此路可以通到山下。但再去爬山大家都不情愿,而我们眼前的那条通往山下的石阶路却没有人来往,令人生疑。也是巧合,这里竟然没有指路牌。到底应该走哪条路才对大家起了争议。天使说,往山上去是对的,衡山的路没有上下山之分,我们刚才走过的路不就这样吗?自由哥说,往山下去这条路应该是对的。我觉得自由哥的说法有理,天使说的也没错,既然游人能够上山来,那么下山也绝对没有问题。踌躇了一会儿,最后我还是听了天使的意见,往山上去了。结果我们一路上也没见个游客下山,却只见游客上山,我才明白过来这是条上山单行路了。从狭窄的石阶来看,这条路也不是双向的。石阶的外侧就是悬崖深壑,路边也没有安装防护栏杆,还下着雨,又多了几分险情。大家小心翼翼地下山。
到了梵音古道,一路上古松、古杉、枫杨等随处可见,还有一些不认识的树木,树干上由于连阴天生长出了若干绿油油的苔藓,给衡山增添了几分热带雨林的景象。

尤其是那些杉树,高大挺拔,有的能达到五六十米之高,直插云天,给人以刚正不屈的印象。还有一些枫杨树,树叶像枫树,树干却像杉树一般伟岸、高傲、挺拔,或许这些杉树、枫杨都是那些抗战时期曾经在这一带英勇抗击日寇的国民军烈士的化身吧?

再上梵音古道,路边的山沟里水声哗然,瀑布一个接着一个地欢唱,声音有高有低,像开音乐会似的。我们走在水沟边,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瀑布的造型也是有宽有窄,有高有低,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在乐道亭附近有一瀑布,从20几米高处泻下,宽达五六米,砸在下面的巨岩上犹如天女散花一般,又像万箭四射,喷珠溅玉,晶莹洁白,给人心灵如洗之感。小雨之中欣赏这些瀑布,尤其有味。最终瀑流都汇入了接近山下的华严湖之中。

瀑布声消失之后,我们走出了景区,而小雨也陪伴了我们几乎全程。踏上我们的大巴车的时候,虽然又累又冷,但心里却装满了快乐。
2024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