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味卤煮(散文)
李文建
逛京城,走走小胡同,探探老字号,京畿繁华,自不必细说。此次京城一行,唐陆,一是和文友们交流,搜集写作素材,二来也是满足一下,自己的味蕾所需。这不,下车安排好住宿,唐陆就和妻子一起,赶地铁,奔前门大栅栏而来。
前门大栅栏,北京前门外,一条著名的商业街。大栅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辽金时期。如今的大栅栏,经过多次修缮和改造,保留了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气息,是北京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
唐陆一路寻来,大栅栏人头攒动,众多的老字号,顾客盈门。唐陆未有过多的关注。搜索的目光,一直在找老字号—同仁堂,唐陆莫不是为求药而来。错,要找的是同仁堂对面的门框胡同,因为这个胡同太窄小了,一不注意就可能溜过去。
要说这门框胡同,可是京城中历史最悠久的胡同之一。“东四西单鼓楼前,王府井前门大栅栏,还有哪小小,门框胡同一线天”。这条胡同,北起廊坊头条,南至大栅栏街,纵贯廊坊二条、三条、全长165米,宽约1.7-3米。南北走向,胡同中原有一个石砌的过街楼,下有石门框,胡同因此而得名。沿用至今 。门框胡同,还有一个非常神奇之处 。历史上大栅栏地区,遭遇过火灾,整条街都烧光了,各家商铺损失巨大。唯有门框胡同幸免于难。当年门框胡同,汇聚了京城,著名的小吃摊。在这长约百米,仅有三米宽的小胡同里,充满了浓浓的人间烟火气。今天唐陆要找的,就是一家百年卤煮店,六爷卤煮。看到此,有朋友要问,京城卤煮店很多,你就怎么知道,六爷卤煮呢?这要归功于当下科技网络的发达,再一个也是,无巧不成书。
那一日,唐陆正在刷视频,无意间看到了画画的帽子,发的视频,挑战一幅画,换六爷卤煮。六爷讲北京人特热情,你就是不画画,没带钱,也给你切一碗。卤煮,就是死面饼煮两小时,猪大肠、鲜肺,焖煮两小时。火烧透而不粘,锅里舀一勺老汤,往碗里一浇,火烧,豆腐,肺头,吸足了汤汁,味道厚重的小肠 ,酥软,味厚而不腻 ,没有任何异味。相传以前是穷人吃的饭,社会三教九流,普通人吃不起肉,故而用动物的下水来代替。视频中还附带了导航。小生活有大惬意。唐陆正好进京,深深的记下了这家老北京南城风味小吃店。今天和老伴,就是奔此而来。
走在窄窄的胡同里,两边散布着多家大小饭店。走不远,就看到了石门洞。透过石门框,远远的就看到了,自家房子自己盖、自己建的六爷家的二层小楼。六爷门框百年卤煮招牌,耀人双睛。近前观,让唐陆始料未及的是,和其他饭店,翘首等待食客上门,不同的是,六爷卤煮店外,排起了长队。店内,迎门一口大大的卤煮锅,冒着香喷喷、诱人食欲的热气,锅边是灶案。六张座四人的桌子,三张一排,挤占了不大的空间,座满了食客。唐陆老伴用眼神,征询意见,是等是走,“排队”唐陆坚定的说。唐陆老伴,很快的加入了食客排队等座的长队,唐陆,则是站在对面街边,一边看着店内的食客,忙碌的六爷家人,一边在构思着,如何才能把此情此景,更好的写出来。
“快点有座了。”老伴焦急的话语,打断了唐陆的沉思。按照店主人的按排唐陆入座。时间不大,让人垂诞欲滴的京味卤煮,就摆到了面前。吃一口鲜肺,小肠,再喝上一口鲜汤,哪滋味不用细讲,看看店内,食客们心满意足的笑容,就可以知道。这里,即有北京本地的老客也有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只见一位外地游客,高举着播放视频的手机,高声说到:“这不是六爷吗?”想具体知道,我下面发有六爷卤煮店的详细介绍。
唐陆,也有和六爷聊几句的打算,但是看到店外,排队等座焦急的食客,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匆忙拍了几张照片,就起身让座,走出了六爷卤煮店。
北京欢迎您。不光是北京人的热情,今天北京的天气,也热情。这才四月末,就达到了三十度。这让身着厚装的唐陆,着实体验了一把热情。六爷的话,还在耳边,干净人吃干净饭,吃良心饭。忍着炎热,唐陆和老伴,继续寻找,舌尖上的中国之旅。

作者简介
李文建,退休工人。酷爱诗词写作。风霜寒暑,坚持文学创作,数十载。,现为:中华作家网签约作家,中国诗书画家网艺术家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作家文学联盟终身制签约作家。诗词散文作品,见于《国际文艺家》,《华语经典文学》,《中国精英文艺》头条,《中华作家网》金榜头条。齐鲁诗风,齐鲁壹点,百度、新浪等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