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曦感悟】择日②
那年,接到安然的邀请。是她托人送来的一张卡片,研究生班都在同一幢楼里,我们在三楼,她在六楼。我很快就走到了她那边。
进门,看她坐在椅子上,一反青年人的迅速与果决,而是慢腾腾的示意我靠她再近些。
我有些诧异她的反常,近了才发现她的腿上绑了石膏,原来她受伤了,而我作为她的好友,却浑然不知,一时间觉得很内疚。
有多少年了?从大学到研究生班,我都习惯她来找我,而我却没有一次主动找过她。想到这里,泪水夺眶而出。
她大度地看着我,拍了拍我的手微笑着说:“人是个奇妙的动物,我习惯与你漫无边际地聊天,不论结果,只要在一起聊就行”。
我迅速回放我俩的过往,原来不知不觉之间,我们己走得很近很近了,无论什么事,似乎都能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成为我们生活中谈话的出发点与具体的参照。
她手边的二本打印的书稿,是我们闲聊时共同留下的文字,并没有署名。但我们彼此熟悉对方的写作风格与思维方式。完全可以清楚地分辨出来。我直到现在都很喜欢那时间段写的东西,简单,清爽,充满激情与活力。
她邀我上楼来,一是想与我说说话,二是想听听我对她文字的看法,看看有没有出版的价值,并希望我们能一起结集出版。
那年代出书,不是个简单的事。我曾出过一本诗集,费了很大周折。
她希望我重读这些多年前的作品,看看我们的人生是否还在顺着我们当年的梦想在走下去。或许这些文字离我们久了,我们会忽视当年的激情与梦想。
我看着她,会意地点点头,肯定了我们的文字,对于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站在文学的立场上,我不敢断定其价值,但对于我们青春梦想的追求,是永远的鞭策。让我们始终保持一颗素心,向往美好的未来。
我接过二本打印好的文字,上面有认真编辑过的痕迹,她在不影响整体风格的前题下,对我的诗文也作了一些小小的修改。
我以感激的眼神与她对视,她笑着抿了口茶说;“你将来有可能成为大家,我甘愿做你的编辑,只是成名后别忘了把编辑的位子给我留着…”。
我回应道,我只是喜欢而己,成不了“大家”,反道是你,将来在你的领域成功了,别忘记我这个“苦行僧”哈。我俩相视一笑,击掌通过。
第二天她被家人接回去休养,仍然托人带信给我,邀我去她家见面。并告诉我,她的书房里资料与工具书应有尽有,且有一个文学教授的母亲,足够让我无一重复地过几天,并有闲暇搞些自己的写作,当然,顺便聊天。
对于如此善意的建议,我找不到一点理由拒绝,于是在某个周末,倒了几次公交去了她家。
她的父母非常慈蔼,让我倍感亲切。我心里自然是欢喜的。特别是在江南的月夜里,物换星移之时,平时藏在心里的真情便会情不自禁地流露。
是啊,江南的月夜是很美的,周遭的风景透露着美好的诗意。在这原本极其玄虚的境界里,我们的存在,将其形象化,具体化了。
风儿温柔,善解人意,将无形的诗,送进了我们年轻的梦里。一切看起来寻常,但却自带情韵。我们友谊一直延续至今,经典且不可复制。
我想,几十年过去了,人生有此挚友,是多么的幸运。
晨曦,2024年五月于贵阳

作者简介:苏娴,笔名晨曦,毕业于法律与中文专业,研究生学历,文学爱好者。共发表文学作品两千余篇,由中国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了系列丛书《风》《花》《雪》《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