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的遗嘱》寄托我对母亲的思念!
胡杨
我的母親是一个一生没走出大山的农村妇女。她一字不识却很懂道理,她不漂亮却很善良。
由于长年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患病无钱医治,年仅46岁就离开了我们。她走的那天晚上,用颤抖的声音向孩子们作了最后一次嘱咐。她摸着我的手,看着我的眼睛说:老二,妈最不愁的是你,你脑筋好,有主意,洪水来了你也能抢个高坡坡……话还没说完就闭上了眼晴。
母亲去世后,父亲又当爹又当妈养育我们成长。我念完了初中,父亲让我报考师范学校。在学校填志愿那天,父亲说,孩子,咱们家穷,念师范省钱,而且三年后就能工作挣工资。在场的我的班主任老师对父亲说:老哥,你这个孩子上师范有点可惜,还是报高中上大学吧!老师见父亲面有难色,补充说:经济困难,我可以帮你一把!父亲沉思良久,转脸看着我,我赶忙回答:爹,我要考高中!
我考上了地区顶尖的高中。报到那天,父亲卷了一张在补丁上又打补丁的薄被子,没有褥子就找了一张陈旧羊皮当褥子,送我走进了高中的校门。
三年高中生活是我人生的一次历练:吃不饱饭,就吃父亲送来的糠炒面充饥;衣服破了就再打块补丁凑合;没钱买鞋子,我就到附近军营的垃圾堆里拣士兵们扔出的破旧鞋子穿,三年时间,我没买过一双鞋!
我把吃穿抛在脑后,一门心思扑在功课上。学校晚上熄灯早,我就用墨水瓶做成小油灯,加班学习。顽强的努力使我成了全班、全年级拔尖的好学生!高考填报高考志愿时,同学们都反复斟酌,我却毫不犹豫地在第一志愿栏内填上了:清华大学电子系!
登高有坎坷,好梦多磨难,文革开始了。广播里传来了废除高考的消息,我坐在教室里听着,呆若木鸡!
按照上山下乡的要求,我成了回乡知青,生活又回到了原点。父亲看了我颓废的样子安慰我说:孩子,咱家祖辈都是种地的,当农民也一样地过日子。
我彻夜难眠,思绪万千……突然想起了母亲临终的话:这不就是妈妈说的洪水来了吗?我不能倒下被水淹没!我要听妈妈的话:抢占高坡!
我振作精神,买了大学教材,自修大学课程。不懈的努力,使我先后考上了公办教师,考入了干部队伍,挣上了工资。当我把第一次发的工资如数交给了父亲时候,父亲颤抖的手揑着那一叠钞票,他老人家热泪盈眶。
上大学,一直是我的向往!没能上大学几乎成了我的心病。参加工作后到大城市出差,每经过一座大学,我都会呆呆地站在校门口,望学校宿舍里的灯光,看食堂前排队打饭的学子,注目门口出入学生胸前那闪光的校徽!
一九八四年,内蒙党校办大学班,在全区招考年轻干部!听到消息后,我迫不急待地报名参加了考试。待到成绩公布的那天,党校的朋友打来电话说:恭喜你考上了内蒙党校哲学班!文科93分,理科94分,两张考卷总分187分,名列全区第一!
我终于圆了自已的大学梦!我激动不已!我要向地下的母亲报告:妈妈,你的孩子“在洪水来时,又一次抢上了高坡!”
(胡杨,2024.5.12母亲节于青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