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读的一本书丨与古人共风雅——王红利《飞花令里赏诗词(情志篇)》阅读札记
作者:王海津
红利的书《飞花令里赏诗词(情志篇)》到手已经有些时日了,读得很慢,诗词虽短,但不好消化,况且人变老了,各种功能衰退,消化功能也衰退。好在红利的书,就是写给我等消化不良之人的,不管它是多么难以消化的食材,红利已经把它变成了一道色香味俱佳的美食,放到了面前,然而美食也是需要细品的。

《飞花令里赏诗词(情志篇)》。
不仅有美食,还有酒。把诗解读为美食,多少有点降维,有些俗,佐以美酒,就是另一种风情了。但这酒,恰好就在飞花令里。
古人饮酒,或与今人不同,或竹林,或松下,或溪边,或茅舍,或盘膝,或跪坐,或赤足,或散发……凡此种种,虽自由散漫,却尽得风流。
古人喝酒,酒令也有文野之分,也有雅俗之别。俗者或如“五魁首,八匹马,四季发财”,雅者,大概便是这飞花令了。
飞花令是古人的酒令,源于唐人韩翃诗作《寒食》。寒食节在农历清明前一二日,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去冬节(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古代风俗,寒食前后禁火三日,据说为纪念春秋晋国大夫介子推。韩翃在《寒食》诗中写道:“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在民间,汉宫依旧烛火通明。还好,有飞花无处不在,更有飞花令流传至今。
《飞花令里赏诗词》是一套丛书,共有四册:情志篇、相思篇、酌酒篇、释香篇。从篇名看,个人更喜欢情志篇。人无情或寡情,无法久交,也无法深交。生无志或如菜无盐,寡淡黯然。情与志,人生两大根本,缺一不可。
《毛诗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主情言志,古人对诗的解读,无非“情”“志”二字。人生有情,人间亦有情。人生百年,志存千里。志高情深者,或为丈夫。诗者,亦丈夫所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写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红利的《飞花令里赏诗词(情志篇)》,飞花令是入口,情志是内涵。
赏诗词,即是对诗词的阅读与鉴赏。阅读与鉴赏是两个过程,阅读是第一个阶段,鉴赏是在阅读基础上的第二个阶段。只有阅读没有鉴赏是浅层次的,比如幼儿背诗,没有阅读就无从鉴赏,鉴赏是在阅读基础上的审美阶段,然而又不是所有人都具有充分的审美能力。因此,才需要有人来做鉴赏的事情。
鉴赏是一种引领。在古汉语的范畴里,诗、词、曲、赋、联等皆属诗的范畴,对于普通人都是有阅读难度的。当下,诗有古诗与新诗两大类,新诗又称白话诗,白话诗的语言与日常用语无异,所用字词句常人皆懂,但是一首诗读下来,不知所云的时候依旧是常事儿。古诗又称传统诗词,它的基础是文言文,文言文早已退出了人们日常语境,已经相当于另一种语言,更有人们所不熟悉的生僻字、生僻词,历史地名、人名、典故等等。所以,读懂一首古诗,就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个人更赞同诗属于小众的说法。诗之所以成为诗,诗之所以是文学中的文学,文学皇冠上的明珠等等,是因为诗人用正常的语言,在诗中营造了特殊的语境,充分运用了语言的多义性,发挥了语言的张力,并引用了内涵丰富的典故等等,呈现出语言表面意义之外的寓意或境界。诗在极小的篇幅中蕴藏了极丰富的内涵,所以读诗需要有曲径通幽与柳暗花明的过程。故而有人引领,就便捷了许多。
诗词赏读的事,不是谁都能做的,尤其这厚厚的一本书,更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有丰厚的知识储备,有超强的专业能力,还得有敬业精神,能坐得住冷板凳。红利做这事是合适并绰绰有余的,因为红利不仅有很好的古典文学专业基础,更有多年对诗词阅读、研究以及创作的积累。红利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少有人能及,他大量的专业藏书,多年如一日的苦心研读,早已让他跻身于专家行列。当然,本人对红利的赞赏,虽是事实,也略有偏爱的成分。因为与红利相识已久,了解颇深,且性情相投,诗文之余,也常不醉不归。说起酒量的时候,我常说红利酒品胜酒量。酒量大小无碍,酒品好则尽兴,尽兴则近于诗,诗酒皆是性情。
《飞花令里赏诗词(情志篇)》赏读的都是哪些诗词,这些诗词是怎样选出来的?个人归纳,起码有三条原则:首先是按飞花令的规则选。所谓飞花令,就是选定一个字,然后按照这个字在诗句中出现的位置,从第一、第二……一直排位到第七。作为酒令的时候,如果用现成的诗句接不下来,也可以自作一句符合规则的诗,也可以过关,如果自己也作不出来,那就只能认罚喝酒了。其难度显而易见。其次是按照“情志”的内涵选字、选诗。符合飞花令的规则,也不能乱选,内容也是有要求受限制的,这是又一层难度。再有就是尽量选择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熟悉是接受的前提,太生僻的东西,常常会被人们直接抛弃。在《飞花令里赏诗词(情志篇)》这本书里,见到的基本都是名篇,再通过红利的深入解读与欣赏,让读者对这些作品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与理解。
书中有注释与鉴赏两部分。注释是对诗词作品中字词的解释,消除阅读障碍,属于知识层面,准确细致。鉴赏则涉及作品创作的时代,诗人的生平以及对作品的全面解读与理解,是深层次的阅读与欣赏。红利在《闲来且读古人诗》的前言中阐明了对诗词鉴赏的角度。即:言简意丰,含蓄蕴藉;音律谐美,声韵铿锵;驱驾典故,浑然无痕;知人论世,诗必有我。此为方法论,也总体概括了诗词之美,红利在实际鉴赏过程中,也充分周全,书中自见分明,不再罗列。
在红利的书中,读词,读句,读诗;读时代变迁,读山河永固;读人生瞬间,读历史长河;有喜怒,有哀乐,有悲欢,有离合;有卑微,有崇高;有个人,有群体。简短如诗,复杂如诗。诗韵之美,余音绕梁,千年不衰。
一首好诗,需要反复读;一本好书,更需要反复读。读《飞花令里赏诗词(情志篇)》,古人之风雅,宛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