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枇杷也真好
湖北宜昌 萧源
又快到仲夏时节了,该是桃红李黄,水果成熟,飘香上市,品尝美味的时候了。我不由得想起了家乡的特产水果“枇杷”来。
说实话,一说起我的家乡之好,我就非常地引以为自豪了。因为在这里,不仅风景如画,有山有水;而且还物产丰厚,民风民俗渊源流长,单就水果而言,从古到今,也曾独树一帜,久享其名了。例如,在历史上,在地方方志上就有这样的记载:分乡金竹贡梨,曾作为朝廷的特产,远销至东南亚一带。南垭至界岭交通要道边沿线上的田边上的樱桃,又红又亮,晶莹剔透,甜蜜诱人。还有紫草河边一带的柑橘,色泽金黄,肉汁甘甜;分乡高家堰一带的石榴丶李子,又大又甜,声名远扬。而分乡场刘家山一带的白桃,肉质厚软,色泽鲜艳,美味无穷,闻名遐迩,久传盛名。然而,这些水果虽都可点可赞,但若比起我家乡的枇杷果子来,我更是情有独钟,久久难忘啊。
分乡盛产枇杷。从东岩到西岭,从山脊到河谷,远处的山林、近处的田野,庄户农家住宅周围,随处可见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枇杷树。真是山山有,田田生,家家栽呀。初冬开花夏季黄,春季浓荫秋傲霜,那是四季可观可赏的靓丽风景啊。嫩绿的枇杷叶和盛开的花还是重要的药材,加蜂蜜剪过,熬成汁液,可医治感冒和支气管炎,淸热化痰,防止咳嗽。枇杷果,能生津止渴,清热化痰,又是滋润心肺的上品佳果啊。家乡人遇到感冒咳嗽,常常喜用单方,自采枇杷花、枇杷叶,煎制汤药。世面上卖的成品药则有枇杷止咳露、川贝枇杷膏。
正因为这样,在我的家乡那儿,不管是远处的山林中,还是在附近的田野里,甚止居家的住宅处,枇杷树自然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树。几乎山山有,田田生,家家栽呀。
先说我家乡的特产水果枇杷特色吧。它不仅果大肉厚,泽色金黄,皮薄味甜,而且还芬芳馥郁,满野飘香。头年秋后就开花,来年春天才成果,然后经夏天阳光的照射和雨水的滋养,便由小变大,由青变黄,然后由涩变酸发酵,最后变甜变香,成熟分享,不仅时间周期较长,而且孕育的过程也相当完整。况且,头年夏天成熟采果之后,过不了多久,枇杷树就又开始长出了新枝,然后又生出许多花蕾,在秋后放花。此时,杷叶深绿,花朵银白。在秋风萧瑟之中,树动枝摇,花蕊飘香之时,一群群的蜜蜂,还有大大小小的蝴蝶,飞来飞去,真是一派美景,为秋色增添了难得的秋韵。
到了来年的春天,当寒冬已尽,草木开始萌芽的时候,柳叶开始绿了,李花白了,樱花也艳了,桃花也开始绽放了。于是,我家乡的那一棵棵枇杷树上的果子啊,在阳光雨露之中,一天天发育壮大起来。每每春风一吹,枝动果晃,就像成串成串的翡翠珠宝,先是泛出绿色的青光,然后,又经过数月风雨的洗礼和日光照射,最后变成一串一串成熟金黄的珠子,让人一看,就不觉顿生口舌之欲,一品难忘。况且把枇杷叶或是花熬成汁液,可医治感冒,既可淸热化痰,防止咳嗽,又是治疗支气管炎的天然绝佳药材。而枇杷果呢,则能生津止渴,清热化痰,又是滋润心肺的上品佳果啊。
就拿我的住家来说吧,房前屋后,甚止园田边,也有五六棵枇杷树。大的枇杷树有五六米高,洗脸盆那么粗大,每年可产枇杷200一300斤;小的呢,也有茶碗粗细,每年产果在100斤左右。由于母亲一生养了六个孩子,自然儿孙们也就多,自然,这些枇杷树上的果子啊,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儿孙们常来聚会的口中佳宝。
至今我还记得这样一件有趣的往事:大概是前年快五月中旬的时候,远在小溪塔城里上学的孙子玮玮和冉冉,有一天晚上竟然给我打电话,发短信,问家里的枇杷黄了(即成熟)沒有,他们准备六一儿童节放假回家看太婆婆,要吃树上枇杷。我笑着回复他们说:“呵呵,你们看太婆婆是假,吃枇杷是真的吧?”,他们在电话里也发出一连串的“呵呵”笑声来回音,由此可见,我家的枇杷魅力还真不小!
果然,六一儿童节那天,两个孙子一大早就起床了,开始催着他们的父亲快给单位请了假,用专车把他们送回家。车刚一到住屋后的公路上停下,几个孩子就急不可耐地匆忙地下了车,也顾不上去关好车门,就径直赶到屋后的一株大枇杷树下,望着树上黄灿灿的枇杷果,大声地嚷了起来道:“哇塞,好黄好黄的枇杷,快把我们想死了。”我的女儿女婿呢,虽为儿孙父母,也许是受到孩子们响望吃枇杷情绪感染了吧,也迫不及待地赶到枇杷树底下,伸手摘下一串又黄又甜的枇杷果,先除去枇杷果上薄薄地果皮,然后送到口中,轻轻的一吮,香甜的汁液就顺喉入肚,情不自禁地说:“哇噻,好甜好甜的枇杷呀。”一句话,把两个面前的孩子呀,引得口水快冒了出来,于是,急不可耐地央求道:“爸爸妈妈,快给我们摘下一些来吧,我们快馋死了。”于是,我女婿开始摘枇杷,女儿用薄膜袋子装,两个孙子在旁边吃,他们连家门都还没进,就先尝起枇杷来,你看,我家的枇杷有多大的诱惑力呀!
还有一回,我两个孙子,在饱馋了一顿枇杷之后,要写一篇《回家记事》的作文,他们把“看枇杷,摘枇杷,吃枇杷,以及吃枇杷后的感受”的过程都写得可圈可点。但是,在交给我看的时候,竟然把“枇杷”二字写成了“皮巴”,我不禁哑然失笑。
为此,我就把我当年从一本古代书《笑林广记》上看到的一则故事讲给他们听:“传说古巴州地带甚产枇杷。其味甚甘,色泽金黄。一地方土豪劣绅为了巴结权贵,借此上爬,就特地选送了本地几筐上好的枇杷,送给当时的县令。在呈送的礼单上这样写道:“上禀父母县官大人钧鉴:日前正值盛夏之期,暑热难当,特挑选上等琵琶数筐进呈,以解大人夏热之苦,望乞笑纳。”县令的司爷忙把礼单呈送给县太爷。县令大人一看,不觉满面生疑:这是什么宝贝,还数筐琵琶呢。于是命下人把礼物送至面前,亲自点视。原来是几筐黄橙橙的“枇杷”,又甜又香,十分新鲜,才恍然大悟,不禁哈哈哈大笑起来。于是,命司爷准备笔墨,亲自在呈送礼单上题上了这样一首七言绝句来回复道:“欲送枇杷写“琵琶”,只因当年识字差。要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此时此刻,当我把这个故事讲完的时候,我的两个小孙子,不禁笑得捧腹莞尔。自此以后,他们也记住了“枇杷”二字的正确写法,也纠正了自己把“枇杷”写成“皮巴”的错别字。
话题扯远了吧。当然,接下来,我还是回到“我家的枇杷”这一主题上来吧。
因为我家的枇杷极有特色。不仅树大根深,枝繁叶茂。而且更为甚者的是果大味甜,色泽金黄,而且品种也多。既有人工嫁接的品种,又有野生的树苗。时间早的五月下旬果子就成熟了,迟的呢,可以吃到七月初上。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我家的路边,还加田头地角的枇杷树上的果子啊,简直成了人来人往的聚集地。从早到晚,树上树下,都不时有人来造访摘枇杷。
我就曾碰到过这样的情况:有好几回,我住家附近的邻居们,有好几位来往的女士,早上上街过路时摘几串,晚上到街上跳舞也顺手摘一串,边走边吃尝鲜;舞罢回家,又伸手捎带几串,说能去热解乏止渴,还边摘边顺口说:“这家老板的枇杷真是好吃。既在路边,又伸手可摘,真的方便了我们品尝。”
是啊,我屋后这棵枇杷树,正处在交通要道边上。树有脸盆那么粗,既枝繁叶茂,又果大味甜,色泽金黄,产量也多,自然成了游客们最亲睐的对象。不管是左邻右舍的乡亲,还是素不相识的游客,只要是枇杷成熟的时候,只要是从此树经过的时候,没有不到枇杷树下去伸手摘果,去品尝美味的。究竟滋养了多少人,满足了客人们的口福之欲,恐怕谁也说不淸楚了。
也正因为我家的枇杷如此之好,连我远在浙江杭州西湖工作的侄女侄婿也特别喜爱。每每到枇杷成熟,可以品尝的时候,他们就特别地向单位请十来天的假,把年终的探亲假用来做调休。目的就是要尝家乡枇杷之鲜美。所以他们一回家,于是,从早至晚,就在我家每一株枇杷树上,爬上攀下,不是用篮装,就是用袋提。总之一点是:“百吃不厌,情有独钟”。探亲假完,临走之时,还要带上几袋在路上吃,还说:“大伯的枇杷真好吃,我年年就选这个时候来回家探亲,好尝枇杷之鲜”。你看,把我家的枇杷树和枇杷果当成了"探亲树”或"探亲果",也的确是我家的枇杷太招人喜爱了吧。
由于我家的枇杷又大又甜,既皮薄肉厚,又色泽金黄,自然而然成了我家揽亲待客的绝佳水果。因此,一到夏天,凡是来我家来走亲访友的亲朋好友们,人刚一座下,我们除了敬茶拿烟以外,自然,就把枇杷端了上来,成了我招待客人们最喜欢吃的水果了。每每在饭前茶后,当一盘一盘的枇杷从树上摘下来,用清凉的水冲洗一下之后,便放在客人们面前,让他们品尝起来。然后,客人们也就毫不客气地动起手来,三下五除二的一扫而光。不时还赞不绝口道:“这枇杷真好吃”。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央求道:“老板,再端一盘来吧。这枇杷真是太美味了。”于是,我们不由得再上一些来,索性让客人们吃个饱。
说来真是巧,连我已出嫁几十年后的几个妹妹们,都已六十岁有余了,她们仿佛小时候在家时,枇杷没有吃好过,直到现在为止,等到我家枇杷刚泛黄成熟的时候,哪怕家里事再忙,也总要抽点时间回几趟娘家,说是来看看母亲身体怎么样,还特别地问我:“哥,你家的枇杷怎样了?成熟了没布?我们想回娘家来吃。”自然,为招待他们,我一是要准备好他们喜欢吃得饭菜,二是还要特地准备一些上好的枇杷让她们回家吃。临走的时候,我母亲呢,不言而喻,还要悄悄地给他们准备打包,让她们带一些走,生怕他们没吃好。而我的那些外甥侄儿们啦,就更不用提他们对我家的枇杷情有独钟,有时候他们连饭菜就不怎么爱吃,倒是非要把枇杷吃个饱才算数。你看,我家的枇杷就是这样的逗人喜爱,仿佛枇杷树成了“聚亲树",枇杷果也成了“团圆果”。
正因为我家的枇杷具有如此独特的魅力,于是,在一次聚会之后,看到我们家客人吃枇杷时的场景之后,我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样的两首诗句,以此表达我对家乡枇杷的喜爱赞美之情:
古风二首
其一:枇杷树下
湖北宜昌 萧源
树上枇杷又泛黄,果大味甜更溢香。
农家田园美景致,天热树下享清凉。
莫言闲来无事干,分享自然好时光。
展望前景更辽阔,情飞四海到五洋。
其二:长歌一首.
咏枇杷
湖北宜昌 萧 源
夏日好风光,处处特鲜靓。
屋旁两果树,高大又粗壮。
树上挂满果,枇杷尽珠黄。
引来许多客,摘果去品尝。
游人尚未走,雀儿更纷忙。
你来我又去,争把果分享。
果大似珍珠,味甜如蜜糖。
颜色赛黄金,气息更芬芳。
谁知梦境里,清奇满柔肠。
如今,我家的枇杷树上的果子又开始黄了,味道也甜了。来往的游人也日渐多了起来。也许我家远近的客人们又会与往年一样,会在盛夏枇杷完全成熟之时,在炎热之际回家来探亲访友,寻荫纳凉,再次品赏我家的枇杷果上特有的香甜美味吧。如果来晚了,可就没有了。因为我家的枇杷实在太好了。
我有嘉宾,鼓瑟鼓笙。枇杷新黄,香飘远闻。君何来兮,我乐我迎。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枇杷熟透,甜美诱人。君何不来,让我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