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
作者:徐昕

童年,多么美好的字眼儿,每个人都有自己快乐的童年。那么单纯无忧无虑的童年……
我的童年和同龄的孩子比较好像不一样,因为我的性格开朗活泼淘气,爸爸是中共党员国家干部,妈妈是赤脚医生。姐妹七个我是最小的一个,生活在这个蜜罐子家庭我真的让父母哥姐给宠坏了。所以在一次差点自己走丢的情况下被爸爸狠心的送到外婆家。
那是一个美丽的星期天,我们吃完早饭和妈妈姐姐在院子里看看花花草草,记得妈妈和姐姐都在做着家务,忙的不亦乐乎。我看见一只漂亮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高兴的去捉它,可是它出乎我意料飞走了,我也跟着蝴蝶跑出了大门外,我高兴的一个劲儿的追着蝴蝶,在不知不觉中跟着蝴蝶飞去的方向一直的去追赶它,蝴蝶飞飞停停,我也快乐的追追赶赶,开心不已。可是忽然发现我迷路了,走在大街上,人来人往不知道是哪里?我没有哭,没有害怕,只是觉得没什么,一会儿可以回到家里。好像快中午了,肚子饿了才想起要回家吃饭,可是我不知道家在哪里?就在这时在我朦胧的记忆中有一位风尘仆仆的中年大妈问我:孩子你怎么就一个人?我回答说我迷路了,她直接把我送到前郭县第二派出所。我看见一位美丽警察姐姐后,向这位中年大妈说声谢谢!
这位警察姐姐给我梳梳头发,看见我布灵布灵的大眼睛微笑着说:这小女孩真漂亮!问我饿了吧?我点点头,然后警察姐姐顺手给我一根大麻花,还有一杯豆浆。我说声谢谢就开始大口吃起来。吃饱了警察姐姐问我家在哪里,还有我爸爸单位,妈妈干什么的?我都告诉了她。经过打电话询问情况之后,不一会儿爸爸来接我了。我高兴的像小鸟一样蹦蹦跳跳的坐在爸爸骑的自行车回家了……

记得那是一个秋天的早晨,妈妈把我叫到她身边一只手抚摸着我的头发说,小丽你爸爸要带你去农安金家店去,上你外婆家,舅妈和舅舅都能好好照顾你。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太忙,没人看管你,姐姐哥哥都工作上学,外一你再丢了妈妈就会更难过,所以你要听话。我答应了……我心里知道这是她们早已商量好了的事情,虽然心里不情愿但还是向妈妈点点头……
母亲把一个包裹挂在爸爸的自行车车把上,告诉我这是我换洗的衣服。然后爸爸用一个棉垫子绑在了自行车前面的座椅上,那是爸爸用钢筋自己旱的小座椅就固定在自行车前面的大梁上,带点吃的,喝的就出发了。那时候的我就很坚强,心里想,家里多好,父母怕我再丢了就得去姥姥家。
我记得走了一天的路程,终于到了姥姥家,舅舅舅妈都在,他家的院子非常大,房子是三间土房,门前有颗大杏树,记得上面黄橙橙的杏子非常招人稀罕,舅舅赶紧给我摘了又大又黄的杏儿,我高兴的接了过来。姥姥过来摸着我的头说:小丽长的这么高了。舅妈说:这孩子长的真俊!
这时来了不少小朋友,看见我是从市里来的都感觉新鲜,都看着我的衣服,鞋子都和他们穿的不一样。姥姥亲切的对我说:丽,这是你的小哥哥,小姐姐,小妹妹,还有邻居家里的小朋友……我和她们打招呼,但是她们就像看另类一样看我不说话,只有姐姐说,小丽,我们以后就在一起玩儿,我们都是好朋友。爸爸把从家里带来的糖块都分给了她们吃。给姥姥带来的礼物桃罐头都给了姥姥。

舅妈给我们做了饭菜,那时候就是一个咸腊肉炖豆角,土豆就是好菜了,是招待上宾的美食。舅妈说:丽,以后这就是你家。不要想城里的家,在这里就和你自己家一样。吃完饭,爸爸对舅舅舅妈说:小丽就托付给你们了,给你们添麻烦了。然后从兜里掏出来20块钱,我记得是两张红色的老头票,再次感谢舅妈舅舅,把钱给了舅妈。
第二天爸爸因工作原因就请了两天假,爸爸要走了,我还是情不自禁的扯着爸爸的衣角哭着说要跟爸爸回去,舅妈把我抱起来哄我别哭,爸爸头都没有回一下直接骑上他的28大自行车一股烟的消失在我模糊的视线里……
我还是哭了
舅妈一边给我擦眼泪,一边安慰我说,别哭,你再大点儿就好了,也不能丢了,长这么好看让人贩子给你卖了还不如在姥姥舅舅舅妈跟前儿了,我听了这些话不哭了,舅妈让姐姐妹妹陪我玩儿……
到了晚上我和姥姥睡在一起,姥姥摸着我的头发说,小丽,就和姥姥睡在一铺炕上,姥姥明天给你剪窗花,我姥姥有一手剪窗花的好手艺!我答应姥姥,然后我盖上被子蒙上头又哭了,毕竟是自己头一次离开父母哥姐,心里不停的埋怨自己贪玩,不追那蝴蝶能走丢吗?不走丢是不是不能离开父母。
更不会来到舅妈家,舅舅家加上我一共6个孩子前面的大哥大姐都结婚了,有两个哥哥生活在南方。现在舅妈家一共9口人,舅舅是民办老师,一个月就开几十块钱的工资,那时候还没有分田到户就靠自己家园子的蔬菜生活,有茄子,辣椒,土豆,柿子,豆角。
姥姥淹的咸菜各种各样,还帮着舅妈带着我们怎么去干活劳动。哥哥姐姐都懂事,就我有些不听话。记得有一次在一个祭祀去庙里上供,舅妈擀了一碗面条上面是土豆茄子卤,让姐姐和妹妹端着去庙里上供,我发现了是在半路上问姐姐,这是给谁吃的?妹妹说是上庙里上供,姐姐说,这里有一个习惯就是到了这个节日得给庙里上供。我一听不是给我吃的,一脚踢翻了一碗打卤面,碗也碎了,我回头就走了,吓的姐姐妹妹到现在都没敢向舅妈姥姥说……那时候因为我嘴太馋了,还是太小了的原因,不懂事……
舅妈每次到地理干活都是带上我和姐姐妹妹,我从来不好好干活,总是到处玩耍,捉蜻蜓,捉蚂蚱,跑来跑去,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爽朗的笑声传遍了田野,山岗……
舅妈把黄瓜,柿子摘下来给我们吃,黄瓜香喷喷的,柿子又酸又甜,舅妈把豆角,茄子摘下来给我们炖上,因为孩子多炖一大盆菜舅妈端上来不一会儿就造个精光。
舅妈给我做的鞋子非常好看,我记得是黑色的布上面秀着花和蝴蝶,我穿着这漂亮的鞋子情不自禁的跳了起来,逗得她们哈哈大笑,和伙伴们一起踢毽子,跳皮筋,踢口袋,捉迷藏,玩的可开心了,渐渐地我爱上了舅妈家,再也没有哭过,想过家……更爱上了这个宁静可爱的小村庄。在舅妈家的这段日子里,我和哥哥姐姐妹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们就像亲兄妹一样相处,爸爸给我的零花钱我都给她们花,带她们去买一毛钱能买一大堆的小桔子瓣糖,然后我在前面跑,告诉后面的小朋友不许追上我,谁如果追上我就不给谁糖吃。所以后面跟着一群小朋友,为了吃我的小桔子瓣糖而努力的向我靠拢。
记得有一次,四哥神秘的招呼我出去,然后把我带到他家的房后,从兜里掏出来一个香喷喷的香瓜,说别让她们知道,你自己一个人在这吃,四哥还有活儿得走了,我掰給四哥一半,他说啥都不吃,我吃着这个甜瓜真香啊!到现在再也没有吃到过那样的香瓜。
小时候就喜欢唱歌,村里的大人们都让我唱歌儿给他们听。有一次我去生产队看大人们都在那里打葵花籽,我一看是好吃的主动和他们打招呼说,如果我给你们唱歌儿,你们是不是给我葵花籽吃阿?大人们高兴的都大笑起来说一定会的,你得多唱几首,我说:可以,不是问题。于是,我就唱了他们都爱听的歌曲,唱了好几首歌呢,我的歌声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同时我赢了那么多瓜子,都是他们自愿给我的,我一一谢过。回来后舅妈高兴的把瓜子炒熟,分给兄弟姐妹们吃,一边吃瓜子,一边夸我厉害。
一转眼过年了,农村的年很冷清,舅舅有一手好毛笔字,写对联是强项,村里人都让舅舅给写对联,好不热闹,我们虽然只是穿着一件花衣裳,头发扎着粉红色大发带,还有姐姐们也扎上了翠绿色的发带,脸上摸了2毛钱买的腮红,眼眉用柴火灰画的,好漂亮!除夕夜的饺子没有那么多的肉,是自己家淹的酸菜做的馅儿,用靠猪油的油渣子包的年夜饺子,里面也稍微放了一些猪肉,但是我们吃的特香,笑的特真,爱的特纯。外面的灯笼是用纸糊的,里面放的是一只平时都舍不得用的蜡烛。除了那么几声哐哐的爆竹声,还有几声小挂鞭炮声,伴随着我们过大年,姐姐妹妹和我一起玩儿起了欻嘎拉哈,舅妈给我们新做的花布口袋,里面放的高粱壳。
炕席上面没有褥子,直接睡炕,被子够盖了就是好日子了,过年的炕非常热,我们玩儿够了,也困了,然后就是沉沉地入睡,在梦里我们都会笑醒了……年也就算过完了。

7岁时,我随着姐姐妹妹一起去舅舅的学校去读书,那是一所名字为(龙凤小学)上学的路离家有3里路,天气好还可以,天气如果下雨我们都披着一块麻袋走着泥泞的路,太阳出来了,一天左右就把泥道晒好了。我非常喜欢那条通往学校的大道,虽然是土道但是非常平坦。两边的大杨树笔直挺拔,给炎热的夏天带来了阴凉……冬天非常寒冷,舅妈给我做最厚的棉裤,棉袄,棉帽子,反正尽量的不让我受委屈。在那里读了三年小学。
懂事了,也历练了所以爸爸把我从舅妈家接回了城里。
我回到了原前郭县蒙小读4年级,从此我告别了那个给我无限欢乐的小村庄,告别了我的三年的小学同学和爱我的老师,告别了村里和我一起打打闹闹的小伙伴们,告别了我的兄弟姐妹们……
我在繁华的都市渐渐长大,城市的喧嚣让我常常想起舅妈温馨而又平静的家。时常想起在舅妈家的日子是那么简单快乐 ,那么朴实无华,那么有滋有味,那么无拘无束。仿佛这一生最快乐的往事就是在舅妈家的日子,感谢舅妈给了我母亲般的爱,保护我在那个小村庄度过了四年的时光……
现在我和舅妈家的哥哥姐姐妹妹依然保存着和睦友善的关系,一想起我们当年的种种开心的回忆,依然还是开怀大笑!舅妈家是我童年最美好的回忆,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弯弯的小河
静静的山岗
依偎着小村庄
在那里歌唱
在那里成长
你常出现我的梦乡……
(文中所有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个人简介:徐昕,八郎镇乌兰牧骑演出队队员。参加过多场大型的农民文艺汇演,参加过县里文化部门举办的文艺演出。住在查干湖畔,喜欢读书,唱歌,朗诵,写诗等。

大连有声文艺,是继徐丽创办《朗读者》读书会(又名:松嫩流域朗诵团)之后又创刊的有声文学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就是把精品文学变成好声音。每一个文字,不仅仅是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思想的精灵。每段文字都是通过深思熟虑的结晶,更是对文学艺术和生命的敬畏。2022年4月9日,徐丽文学自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应运而生,随之得到松原文化界和多个城市众多文朋师友纷纷投稿。可见广大读者对声音艺术的追求和心理渴望。文学艺术永远为广大读者服务。植根于生活土壤的文学精品,经过原创作者再次提炼,又经过好声音的录音诵读,为文字进行二次创作和提升。喧嚣的红尘,浮躁的世界,好声音的魅力和穿透力能为读者奉上听觉的文化盛宴。

之所以取名“大连”,寓意:大连在东北三省,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文化等多角度,都是名列前茅的海滨城市,而且覆盖率很广,能带动文学艺术齐飞并进。让精品文学得到广泛的传播。“有声”就是把文字变成好声音。“文艺”就是文学艺术。组合起来就是“大连有声文艺”。

大连有声文艺编辑部
文学顾问:李明军
艺术顾问:沈树立
艺术指导:吕东飞
配乐指导:贾兴旺
文艺评论:姚宗希
总编:徐丽
收稿:丽子
审核:北方二丫
编辑:北方的云
执行总编:林海丽子

大连有声文艺总编徐丽女士,有偿为各企事业单位、各大餐饮、美业、洗浴、企业家,撰写创业经历和企业背景,以及人生自传。编辑部收集优秀的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都非常精彩的文学作品,可用好声音演绎。投稿微信:林海丽子15043872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