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枣树·献给为国捐躯的女兵们(上)
铁八师 邵闽

作者邵闽
一棵年轻的沙枣树
风里雨里
无言地旋转着岁月的年轮
年轻的沙枣树
同枪一起站立的姑娘
酒窝里同样斟满了醉人的葡萄酒
可你斟满的更多是警惕
一个战士的天职
和永不沉溺的意志
年轻的沙枣树
也许未及结果
就被飓风折断
而胜利就在这死亡和伤痛之中
沉重而又悲伤地扬起凯旋的臂膀
(摘自姜强国学长诗歌《女兵》)

一
一辆墨绿色解放牌军车在荒凉的科尔沁草原上缓缓地行驶。 女兵林小京坐在副驾驶座位上,有一句没一句地和司机闲唠着。从小京的嘴里,司机知道她是刚从师宣传队分到团卫生队的。因为宣传队解散了,所有的兵都下放到了基层连队。本来小京是可以留在师机关里放放电影或守个总机什么的,但是,为了看看向往已久的草原,她主动要求到部队最偏僻的卫生队来了。
此时正是初冬季节,如果在城市里也许树叶还没有落光。然而此刻的草原却是黄沙遍地,四野茫茫。纵目远眺,一片漫无边际,几十里不见人烟,只有土道弯弯曲曲伸向天边。凛冽的寒风,稀零零的雪花,埋没在积雪下面的野草稀稀拉拉,露出一点枯黄草尖,僵僵伫立。偶有一堆牲畜的白骨散落在冰雪之中令人惊栗。
光秃秃的山坡起伏不平,哪里有一点绿草的影子?小京不由地想起小时候常常在电影里、画报里看见的那个大草原:在那蔚蓝的天空下,苍鹰展翅翱翔,一望无际的草海,一群群雪白的羊群,牧羊女手里飘荡的红纱巾,还有那一曲曲悠扬婉转的草原牧歌……可是眼前,荒凉的旷野,除了风声,还是风声。这就是草原?哪有那种风吹草动见牛羊的秀媚……
小京伸了下腰,在司机头顶上方的后视镜里看见了自己的脸蛋,长途跋涉使她的脸沾满了尘土。一脸胡子的司机正偷偷地瞅着她哩。她扭过头,有些羞涩。 沙尘如狂风骤雨肆虐着,十米开外根本看不见路,绿色军车如同在大海上颠簸的船儿一样地摸索着前进。透过车窗,风从遥远而广袤的沙地吹来,那些又急又密的沙砾似雨线似的在眼前织成了沙网,肆无忌惮地扑打着玻璃窗。小京想象着沙粒像猫爪一样挠在脸上会是怎样一种疼痛呢。 路越走越冷,小京戴着皮帽,放下的帽耳朵边上沾着白霜。穿着皮大衣和大头鞋仍然抵挡不住寒冷而瑟瑟发抖。她蜷缩在皮大衣里,无力地睁着眼睛,看着陌生的草原,心里充满了沮丧和失落。
抬眼,她看见不远处的黄沙坡上站立着一棵黑灰色的树,两米来高,饿得精瘦。树干如风烛残年的老人骨骼扭曲着,光秃秃的枝条被风吹得东扭西歪。她心里一热,在荒无人烟的地方能看见一棵树,真是个奇迹。她好奇地指着它问司机。司机说:听过那首歌吗?“谁知道火红的沙枣树,迎风冒雪含笑立!”它就是沙枣树。别看它其貌不扬,但它耐寒耐旱,树根扎得很牢很深,在草原只有像沙枣树这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的树才能存活啊。
汽车像个小蚂蚁,在茫无际涯的草原上移动。 一路上,司机嘴里得得得不停地唠叨:“哎呀,这儿不穿皮衣可不行,棉的再厚也不顶用!”他全副武装地穿着皮衣戴皮帽,戴着皮手套的手紧紧地握着方向盘,说:“在草原出门可得当心,千万别迷了路,冬天要是迷了路,你就等死吧。这里年年都有冻死人的,哼!牧民多经冻哇,可鼻子耳朵照样给冻掉。哈哈,白毛风要是来了,伸出手指都看不见。不是吓唬你,这地方,六月天还冻死过人呢!”
傍晚时分,前方隐隐约约地闪现出几个低矮的房屋,忽明忽暗的灯光让小京精神一振。她抬起头来,看见那些房子,在萧瑟的狂风中似乎正睁大了眼睛打量着她。终于,卡车在几间干打垒土屋前面停了下来。司机熄了火,对她说:“下来先吃点饭,暖和暖和再走!”小京迟疑了一下,还是跟在他的身后走了进去。 这里是兵站。说是兵站却没有一点兵营的影子,不过是路边的一个车马大店。里面昏暗、简陋。几个战士正围着铁炉烤火。火光映照在他们被风沙吹皱的脸上,黑里透红。
小京自己找了个角落懒懒地坐下,仍旧捂着皮帽,只露出一张娟秀的脸,她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此刻充满了疲惫。
“嗬!大刘来了!”随着声音进来了一个又高又壮的老兵,满脸胡子和黑黝黝的脸庞好像几天没有洗脸。他笑呵呵地捣了一下司机的前胸,一边盯着小京说:“咦?团长下连队了么?”
大刘莫名其妙地眨巴着细小的眼睛。那老兵径直地走到了小京的面前,使劲地拍了一下小京的肩膀,说“这不是团长的警卫员吗?”小京抬起头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心里想,这草原的兵怎么这样地粗鲁!老兵被小京的气恼吓了一跳,他疑惑地低下头仔细地打量着小京,咦!是个女兵?
在伙房里,小京和战士们围坐着,头一次吃着莜面饸饹。据说,这是当地人过节才吃的饭,被认为是对客人的款待,可是那股棕油味道,小京实在不敢恭维。她咬着牙皱着眉吃了半碗令人难以下咽的莜面饸饹。休息了一会,他们离开兵站,又继续赶路。 车在贫瘠的土地上穿行,前面的黄沙路迤逦不绝。

二
那个初冬的晚上,小京提着行李,背着背包,在通讯员小李子的带领下走向那间“干打垒”的土坯屋。 土坯屋在村子的最东头,紧靠着通往外面世界的土路。透过院墙,小京看见那个黑色的矮房子在一撇暗淡的光笼罩下,像个醉了酒的老人,迷惑着双眼昏昏欲睡。
这时,突然从土坯屋旁边的小柴棚里窜出一条狗来。这是一条威风凛凛的大黄狗,浑身乌油闪亮,没有一根杂毛。它气势汹汹地高声吼叫着,拦住了小京的去路,好像她再上前一步,就要扑上来咬的架势。小京立即俯下身捡了块土疙瘩攥在手心,然而大黄狗却无动于衷,依然大叫着向她逼近。
正当小京惊慌失措时,小李子轻声地唤道:“花儿,是我!”那狗儿听见小李的声音,立即停止了吠叫,乖乖地走到他的身边,驯顺地蹲了下来。 小李子打开了锈迹斑斑的铁锁,小京迟疑地走进了屋子。这是一个套间,外面的小屋里除了一眼压井,还有一个镶嵌在墙里的炕炉。墙壁已经被炕炉冒出的烟熏发黄。靠水井一旁的墙角长了一层绿色的青苔。里屋进门只有一米见方的空地,紧接着就是土炕。炕上架了一个铁床,一个书桌,一把椅子。很久无人居住的房子阴冷潮湿,屋顶只是用旧报纸贴了一下为天花板,墙角上结满了纵横交错的蜘蛛网。
小李子告诉小京:这个村子叫北鲜光屯,原来居住的全是朝鲜族人,因为修路,他们迁到了别的地方,这里成了部队的营房。又说:鲜族人一进屋就上炕,队长怕你不习惯,给你在炕上又架了一个铁床。 他把手里燃烧的蜡烛递给小京,说:“这里用电是队里发电机发的,除了手术,每天晚上七点送电,九点准时停。好了,你洗洗,早点休息吧!”他走到门口,又转了回来:忘了教你压水了,记住,一定要留一瓢水做引水,否则再要用水就压不出来了。
……夜晚,只听见外面那凄厉的寒风在嘶叫。小京想上厕所,但她不敢出门,而且,她也不知道厕所在哪里。她没有脱衣服,裹在军大衣里似睡非睡中挨到了天明。

三
第二天早晨,当小京打开房门的时候,昨夜的雪像一层厚厚的棉被将原野覆盖了,整个世界泛着一片银光。眩目的白光刺着她睁不开眼睛。风沙已经悄然退去,极目远眺,大地一起一伏,如同婴儿的呼吸一样,宁静而安详。
小京来到院子里。一圈用泥土夯的矮墙被岁月冲刷得千疮百孔。两棵秃了头的沙枣树,一高一矮并排站立着,中间牵着一根满是污垢的草绳,有气无力地荡着秋千。空余的地上有曾经被开垦过的痕迹,她想象不出是种过花还是蔬菜呢? 那条唯一通往外面世界的土路,蜿蜒消失在地平线的尽头。如果晴空万里的天气,有经验的老兵一看见远处一条黄龙滚滚而来,就知道是来汽车了。在空旷的荒野,汽车的轰鸣声如阵阵雷鸣远远传来,又总是裹挟着一股黄尘呼啸而过。不过,在草原十天半个月也过不了几辆车的。最让人怵的是如此空旷的漠漠大野却寂然无声,静得掉在地上一根草都能听见。
团卫生队里除了队长和教导员结婚了,其他战士大多都没有女朋友。这些年轻力壮的战士自从来到草原深处,就很少看见女人,没有机会和女人打交道,更何况女兵。小京到来的前一个星期,队长就召开了全体军人大会,学习了军人条例,反复强调了有关内容,给大家打了预防针。只是,队长的教育课与其说是预防针不如说是兴奋剂。这即将到来女兵的消息如一夜春风给沉寂多日的卫生队带来了一抹生气和活力。大家暗地窃窃私语,纷纷猜测那姑娘的长相和来头,谁都想不透一个女兵到这荒凉的草原深处干什么?
这天,正好是星期日。团卫生队一百多个兵都知道女兵来了。没有组织,自发的扫雪队伍浩浩荡荡从村尾一直扫到了村头。连一些住院的伤病员都自动拿起了铁锨和扫帚。甚至那个任何劳动都袖手旁观的司务长也指手划脚地亲临现场指挥起来。那一刻,士兵们好像浑身长了使不完的劲,小孩子一般发起了来人疯,三三两两揉搓成一团,你捅他一下,他踢你一脚,雪球满天飞来飞去,欢声笑语在空阔的原野飘逸回荡。
谁都想尽早地看见她。昨晚,通讯员小李子回队后立即成了“香饽饽”,大家讨好地围拢在他身边,眼光充满羡慕地看他眉飞色舞地讲述着她。说她的皮肤如何如何地白,她的辫子如何如何地长,学她说话如同猫一般细绵,学她走路如同柳树般摇摆……总之,他把她说得天花乱坠,那些兵被烧得抓心挠肺,兴奋地一夜未合眼。
大伙儿扫到村口时,动作渐渐地迟缓起来,眼睛却死盯在了那扇紧闭的门上,磨磨蹭蹭地不肯收工。不一会儿,异常亢奋的人群倏然静下来。 门开了。出来个女兵,披了件军大衣。高挑匀称的身子挺立着,略显困倦的脸上仍藏不住青春在洋溢。她朝着他们淡淡地一笑,微笑里如一般少女那样多少带着些心事。 那帮男兵们全傻眼了。上海兵高磊忍不住咂叭着嘴,咽了口唾沫,说:“吆!不要太漂亮了哇。”司务长则眯着眼睛,抄着他那口地道的胶东口音连声道:“哎哟,真进(俊)呐!” 对战士们来说,这个普通的星期天变成了欢快的节日,是很久以来最愉快最兴奋的一天。

四
卫生队队长经过慎重考虑,把小京安排在了偏僻的心电图室。发给她一本《心电图学》,让她自学。队长的考虑颇为周到,部队的女兵“物以稀为贵”,这年头的女兵肯定都有些来头。一旦首长追问下来,也好交代。再者,离男兵们远一些,免得出麻烦。
掐指一算半个月过去了,这些天小京都快要疯了。她每天上班空对着四壁,下班也是四壁对着她。除了上班捧着那本看不懂的《心电图学》发呆,就是吃饭睡觉。过去她那双炯炯发光的眼睛变得黯然失色。营房没有通电,自然就没有广播,更没有电视。仅有的几本书早已被她翻得卷了毛边。偶尔去队部找来几张报纸,一看日期,早已是半个月以前的了,新闻已是历史。尽管这样,她仍旧像馋猫似的在上面嗅着草原以外那些清新的气息。
整个冬天,队里的伙食只有白菜萝卜土豆,主食是高粱米。几个炊事员不是四川就是湖南兵,每盘菜都像一盘红辣椒。顿顿饭吃得小京泪水鼻涕直流。 那段时间,她的土坯屋总是寒气逼人。炕炉兴许是很久没烧过的缘故,总是点不着。倒灌的风将浓烟从炉底滚滚而出,满屋子乌烟如同着了火一样。本来就不会生炉子的她被浓烟呛得泪水直流。炉灶点不着火,屋子冷如冰窟,小京常常连口热水都喝不上,更别说洗澡了。捂了一个月,她身上奇痒无比。她不知那些长久在草原的男兵们是怎样熬过来的。
厕所和城市的完全不一样,那是在一个深坑上架几块长短不一、厚薄不均的木板。木板要是塌了,人就会掉到粪坑里。下面的粪橛子冻成了一个个宝塔般的冰柱,散发着刺鼻的羊膻味儿。南来北往的风直来直去,到这里只能速战速决。
她哪里知道队长的“预防针”在先,那些男兵们在一起谈笑风生,却没有一个人主动和她讲话。在饭堂里她和他们擦肩而过时,看见每个人俨然一副神情肃穆的样子。她纳闷极了,这里的兵怎么和荒原一样冷漠呢? 甚至花儿也不肯认她做朋友。每次她回来,不是恶狠狠地大叫一阵,就是龇着利牙呼哧呼哧地吐气,一双贼亮的眼睛死死盯住她,充满了敌意。有时它摇头晃脑地绕着小京转,烦闷的小京气就不打一处来,当它从小京面前走过时,她便捡块石头狠狠地给它一下,它惊慌地大叫一声,一溜烟逃得无影无踪。 她失望极了,后悔当初的心血来潮。如果说起初她还有那么一丁点热情和新奇,而现在,她的精神全垮了。她变得烦躁,颓废不知所措。

五
夜晚,点上蜡烛。莹莹的灯光在斑驳的墙壁上映出人影朦胧,她仿佛又置身于往日那琴声环绕、低吟轻唱的欢乐之中。一闭上眼睛,就看见自己走在繁华的王府井大街上。有时候在梦里她的面前摆满一桌桌的美味佳肴,一如每次演出后脸上还挂着油彩便和她的战友们一起交杯换盏。然而,一睁开眼睛,面前只有孤灯一盏。夜深,窗外的风声渐稀渐薄,她的眼泪会无理由地滴落在胸前。她总是忘不掉过去那种光鲜而忙碌的生活,每天的日子都充满了活力和希望。可是现在,小京感觉自己就像一条冻僵的蛇,只能缩在洞里期待春天快快到来!可是,她还有春天吗?即使有春天,她也不能自信是否还能挨到春天来到的那一天。成天郁郁寡欢的她,不知道自己怎么会有那么多流不完的泪水,就像一只扭坏的水龙头,不能碰,一碰就没完没了地流个不停。她特别想家,想那些熟悉的战友和火热的生活。这里,没有她的亲人和朋友,没有人知道她内心的孤独。她好像进入了南方阴雨连绵的三月,潮湿发霉的空气让她窒息。那段时间,她的心里一直在下雨。在那个漫长的冬天,她茫然不知所措,常常颓然独自坐到天亮。
有一天,队里派小京去团部的驻地——度尔沁公社接伤员。那天下着小雨,她坐在救护车上,像雾一样的细雨密密地扎在脸上,让她有一种释放的感觉。在战士们的眼里,公社的小镇是一个很繁华的地方了。她一看,这算什么繁华啊!团部不过是几排土坯房,门口要不是有一个战士在站岗,根本看不出这是一所营房。 一条不足百米的土街,仅有一个合作社,破烂不堪地横在土路边,像久病的人一样无精打采。十几平米大小的商店里靠墙摆着一个货架,上面的货物少得可怜,来买东西的牧民更是稀稀零零。一个小邮电所蜷缩在土街的另一头,门板上贴着几个歪歪扭扭模糊不清的字。那个破败的合作社和半死不活的邮电所不过就是个摆设而已。如果不是偶尔出来进去的军人,这镇子就像一条正在休眠的冬蛇。
倒是小京的到来,一时间引起了街上不小的骚动。她往街上一站,来往的人立刻缓慢了脚步。门窗边多了些许探头探脑的人影。满身灰土拖着鼻涕的男孩们好奇地围着她叫“女解放军叔叔”。 那些蒙古族和鲜族人三三两两地积聚在一起,叽里呱啦地说着听不懂的民族话,在他们伸出的大拇指能看出是在夸奖小京。同车去的小李子向她翻译说:“他们说你是仙女下凡呢”。她皱着眉,强忍着心中的厌烦,不屑地暗笑那些老乡的浅薄和没有见过世面。
回来后,她突然感到这里一天也待不下去了。她立即给父亲写了封信。她知道她是父亲唯一的女儿,她是他的掌上明珠。父亲是所属部队的首长,他一句话,她想上哪就可以上哪!当初,她想当兵就当兵了,想看草原不是也来了吗?谁知道,她心目中的草原简直就是个穷山恶水之地,这哪是人待的地方啊。信发出后,她天天盼着调令,盼望着尽快离开这个鬼地方!
不久,父亲的来信却让她失望至极。父亲的信中说:“看了你的信爸爸心里很沉重,好几个晚上都没睡好觉,眼前总是浮现出你小时候天真可爱的样子。你五岁时,你妈妈住院,我带着你,每天早晨笨拙地给你梳辫子,有一次梳了满头的小辫,就像新疆小姑娘那样,你高兴得好些天不肯再梳头。爸爸虽然常年不在家,但你的喜怒哀乐一直装在爸爸的心里。我说这些,是为了告诉你,爸爸是多么疼你、爱你!你那年当兵时还未满十六岁,我们真是舍不得你走啊。可是,我知道你长大了早晚要离开家。送你到部队,是希望你早日成才,也希望你能证明:我的女儿是最优秀的,无愧于军队的女儿。 我曾在《参考消息》上看到日本骏台校山崎理事长的一篇文章,他说:“看看今天的年轻人光是贪图安逸,不愿置身于激烈斗争的漩涡中去,因而变得格外软弱无能,缺乏个性。”古罗马哲学家塞乃卡也曾说过:“未尝过艰辛的人,只能看到世界的一面,而不知其另一面。只关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依靠别人生活,就是没有真正的人生。路都是人走出来的,如果不是自己亲手去开辟人生的道路,那么又怎能战胜今后一生中的艰难险阻呢?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之后才能实现!” 这些话我觉得很对,希望你多思考思考,十八岁了,可不能老把自己当小孩啦。当初,送你去部队就是为了让你经风雨见世面。部队的生活是艰苦,但正因为艰苦才更能磨炼人的意志。要记住:虽然你是个女孩,但你首先是一个军人!别的战士能受的苦你就能受!让你到部队就是让你锻炼的,怎么能当逃兵呢!那可不是我的女儿!你要像“昆仑山上一棵草”,经得起风吹雨打,百折不挠!我们希望你这块生铁在部队的大熔炉里冶炼成一块好钢! 但是,你作为一个女孩,要遵守部队的纪律,更要处处当心自己的安全。万一有个好歹,你可叫我们怎么活下去!特别是你妈妈,从小硬是把你背着长大,想到这些,我们连觉都睡不着啊!总之,希望你能在思想上尽早成熟起来。”
小京流着泪将父亲的信读完。那一刻,她的眼睛在蜡烛的微光中渐渐地闪出晶莹的光亮,潮湿了许久心情倏忽闪过一些明亮的颜色。父亲的信如同那团幽幽的蓝色火焰将她不切实际的梦一起燃烧又化成了灰烬。

小京开始努力让自己不去想往日喧嚣和浮华的生活。日暮时分,她喜欢站在土屋前面的土台上,薄薄的余晖从西边的云缝里一缕一缕挤射出来,将她的影子一点一点地拉长。面前,倔强的沙枣树仿佛着了魔似的冒出无数嫩芽,在残阳下静默着仿佛在低声述说着什么。恍惚之中,她觉得自己的前生可能就是这草原上的一棵沙枣树,为了今世的缘分才来到了这里。她久久地凝视这一树温暖的绿,起伏不定的情绪在她的脸上滑过一道道清晰的水痕,凄迷而又美丽。从此,她的心渐渐地安顿了下来。
2021.7.24.
(未完待续)
槛外人 2024-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