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诗歌联盟创作文苑

总编:芬芳
主审:依诺
终审:布衣闲人
监审:枫叶正红
采稿:甲片

散文:
《做人道理——孝为先》
文/唐增虎(山东)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最受人尊崇的传统美德就是孝,从大处说:“报效祖国”:从人与人的关系上讲:孝敬老师和长辈;从亲缘角度上则是:孝顺父母。在我国三千年文明史上,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感人忠孝佳话;它激励人们不忘本,不忘祖,更不忘“精忠报国”,使一代代人相敬如宾,成为国人团结的凝聚力。
一个人,自来到这个世界,就感受到伟大的母爱,襁褓中,是她哺育你成长;生活中,她呵护你一步一个脚印向社会走去,她无微不至、无时不在的关怀,把你抚养成人,而她却成了“烛光里的妈妈”,使你真正感到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古人曰:子不孝、父之过。为了使孩子成为尊老爱幼的有用之人,而不使之留下遗憾,每个做父亲的,都在充当着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是因为有了孩子,使你觉得成了大人;是孩子使你奋斗有目标,言行自律,时刻注意保持你在他心目中的形象,为了孝而又不发生矛盾,你只好两头瞒,生活使你活的很累,你在用另一种方式关心和引导着他或她。为了孩子,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他们无怨无悔的承担着孩子的一切,为了子女,父母可以牺牲一切,奉献所有,甚至生命,如:汶川地震中,许多父母用生命保护孩子的感人事迹,真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作为子女又当如何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呢?有人说:拿十分之一父母对自己的恩情来回报就能让他们欣慰。我说:各尽所能,顺者为孝,现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要想尽孝,一看二老需要,二要各自有心,就像歌曲“常回家看看”一样,这也是儿女尽孝的一种表达方式。过去生活困难,孝媳妇每做完饭,先给二老盛上一碗热玉米糊,说上一句温暖体贴的话,就使二位老人感到幸福,心里乐呵呵的,这就是孝,是一种纯朴自然的孝。在我踏入社会参加工作的时候,父亲告诉我一句话:要尊敬老师,要知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含义,好好工作,交朋友首先看他是否孝敬父母。是的,父母的大恩都不知如何报答,何谈君子之交,只能是酒肉朋友,各有所好。官场上更是如此,相互利用、权钱交易,只认位子,不认人。最后也就“淡如水”了。

自古孝令人敬;孝者诚可交;不孝者、自食恶果,后悔晚也。有个民间故事讲的好:从前有户人家,弟兄五个,子妹七个,老大叫张老实,老婆叫木叶茶。他上有父母、下有一子二女,叔伯兄弟们就他的男孩大。自己凭着一双勤劳的手,日子过得还算可以。只是为赡养二老的事,愁坏了他,老婆带头不孝,四个弟妹仿效,只有两个妹妹隔三插五地照管一下,但按照风俗:有儿不孝,让嫁出去地姑娘管,别人笑话。应了那句:养儿是名气,有女才是福气。为了面子,五个儿子请族人和舅舅调解商定:一家一个月轮流管。可是到了谁家也不当人,五个儿子,两对半窝囊废,作不了老婆的主。推来携去应付事,这个月轮到了他,这不一大早,五弟就把二老送了过来,已在他家把老母气的长了病,木叶茶一看,不让进门,说是怕传染上了病,老大只好让二位老人住了柴房,他背着老婆,给父母送了点铺盖和饭菜,被木叶茶发现,大骂了一场,将饭菜扔进了猪圈,嘴上还说:“老不死地,喂猪还能杀肉买钱,你们吃了瞎了。”她让儿子把剩下的饭菜,用一个黑碗端来给他们吃,把老母气的一命呜呼,老父亲也气的浑身哆嗦。张老实有气不敢使,又遭众人白眼,肝火上身躺在了床上。出殡这天,人们都来看热闹,按当地风俗:老大不在,摔碗、指路由长孙代替,几个媳妇为了表演给别人看,也披麻戴孝、跪对来宾高声痛苦,但只打雷不下雨;当主持一声:“起灵”后,只见张老实的儿子将黑碗高举空中,没有摔下,木叶茶急的说:“儿子,摔啊!”她的儿子慢慢捧着碗放在了怀里说:“这只碗不能摔,以后我好给你们用。”几个媳妇瞪大了恐惧的双眼,突然齐声真的痛哭了起来,众人道:“报应啊!”
这个故事启迪我们:作家长的一言一行,时刻都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下一代,只有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凭劳动致富,才是正路。它揭示了:“吃亏是福,孝为先”的深刻内涵。一位哲人曾说过:‘当你回首过去,觉得无愧于所有的人,你就会欣慰和心安,否则的话,你将受到良心的谴责和众人的责备’。

作者简介
唐增虎,大学本科
籍国网山东电力淄博供工程师,技师,用电专家,电工培训中心校长。
自小爱好散文诗歌,多年来在报刊发表近三百篇。系淄博散文学会监事长,淄博哲学学会理事,山东收藏家学会会员,河北省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
河北省诗协会员。
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理事;
官方艺术国礼鉴定顾问;
世界诗歌联盟创作集团总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