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培森,1963年生于北京,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第四、第五、第六届理事、北京中华文化学院教授、武汉理工大学客座教授、中央宣传部特聘书法教师、中央统战部特聘书法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
幼时受张伯驹先生教诲,八十年代初,先后师从沈鹏、刘炳森、张荣庆诸先生,并得到黄胄、王遐举、白雪石等大家指教,为岭南画派杨善深先生关门弟子。
书法主攻“二王”一系,并广采博收,追求萧散、简远、淡雅、自然书风。作品多次参加海内外大型展览并获奖,被多地区和国家的收藏家收藏。其人其书曾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书法报》《中国书画报》等进行专题报道。另出版有《庄培森书画选》、《当代书法名家庄培森精品赏析》、《培森墨韵》、《培森书画》、《培森艺术》。其学术理念“庄而逍遥,自然为美”;教学理念“艺道兼培,由木而森”。

庄培森1963年生于北京,自幼酷爱书画,先得黄云先生启蒙,后师从沈鹏、张荣庆等先生。庄培森在研习和创作中十分勤奋刻苦,他写大幅字时,要先试作小样;为探究字的章法、墨色、气势,他经常作若干小样,互相比较,以求进步;在研读书论时,他每遇警句便抄录下来兼练小楷。“笔性墨情,皆以人之性情为本”,庄培森取以自己性情相近的“二王”为宗,在临写王羲之、王献之书帖及《石门颂》、《张迁碑》等百部碑帖的过程中,他悉心研究,从中汲取营养,努力探索摹古而化的新路。“有力度的笔画应是刚柔相济,寓刚健于婀娜,行遒劲于婉媚之内……”等理论,他体会颇深。在庄培森书法中,我们看到,他得此真谛,章法严谨,布局疏朗,结字规范,笔法游刃有余,运墨浓淡相宜,款识、印章别具品位,作品中流露出灵秀之气和晋人雅韵。三十多年的熔化、磨砺、修炼,他“心摹”有得,“手追”有成,“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陶铸万象,隐括众长”,自成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