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一朵花里
凌代琼
带你去看一朵花。这花,生在皖南徽州,枝蔓攀在苏州。花开晚清与民国,艳丽,却遭人吐槽。朋友一边开车一边对我说,但她在国难时的惊艳开放,却惊讶了京城百姓。车在淡春的云雾下行驶,我呆呆地看着一边开车一边说话的朋友,路边不时闪过叫不出名的红黄的花朵。思想在迎春花木与藤本的香气里转悠,莫非是------妖艳又使人欲罢不能的罂粟花?眼里与心里叠加了许多花卉,就是不能解我心意。
车在两处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之间的路上停下来。抬头一看,眼前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修缮过的徽派园林“归园”、“赛金花故居”几个字映入眼帘,我转看着朋友笑起来。原来你是带我来看一朵晚清、民国时期的一朵爱国的人文之花。
赛金花一生三度嫁与人妇,又三番沦落烟花巷重操旧业。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几个女人有她这般传奇的经历,也没有几个女人有她这么大起大落的命运。她是个集可悲、可叹、可怜、可敬于一身的特殊女子。也是那个时代具有象征意义的悲剧人生的代表。我突然面对框定在徽州园林中生长的这么个人物,看着门前高挂的一串串红灯笼,心里还有点犯嘀咕,面对红尘与敬畏的山水,不知道怎样下笔写,才能真实又客观地讲述,被逼卖身可恨又可怜的旧时代的女人。赛金花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她的生活充满了传奇色彩,从一名普通的妓女成长为能与联军统帅交涉的“赛二爷”,并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赛金花,初名赵彩云,后改名傅彩云,又改名曹梦兰,最后改名赛金花。1872年10月出生在黟县上轴村。10岁时随父亲迁居徽州,因家道衰败,年少的赛金花被卖到苏州所谓的花船上为妓,沦为“清信人”,也就是卖艺不卖身的艺伎。后嫁于清状元洪钧,成为状元夫人,并以公使夫人的身份,随夫出使俄、德、荷、奥四国。因外交事务,当时赛金花频繁出入于欧洲上流社会的社交场所,凭她的美貌、赢得了欧洲人的普遍好感。被德皇后誉为“东方第一美人”。一时贵为公使夫人,她以会说洋文的小脚女人惊艳洋帮,并成为德国皇后菲特丽和俾斯麦宰相的座上宾。在此期间,赛金花结识了后来成为八国联军统帅的瓦德西,为她后来的传奇与争议埋下了伏笔。光绪二十六年,她以流利的德文与德国故交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周旋,为保护老北京城立下汗马功劳,被京城百姓奉为“护国娘娘”。当你心存疑惑,听到赛金花从狱中传出的对革命志士沈草说的“国家是人人的国家,救国人人本分”的话,你就会打消心中的疑虑,会为这位传奇与争议并存的女子点赞的。
2003年在赛金花故园遗址上恢复、修缮的徽派园林——归园,又称归园景区。修缮过程中运用了徽州传统的造园手法,景区内有赛氏旧居、赛金花书斋、用过的水井、大量的生活图片与生活用品。“归园”内海棠花梨花伴月、双桥截春、静寄弄鱼、远风耸逸、环碧秀色等。从人物、历史、文化、旅游角度来看,“赛金花故居”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让今天的人们感慨道,再好的山水园林,没有好的时代,也会被污浊的社会扭曲变形。好的时代,就是最好的风水。另外,赛金花故居资料陈列馆展示了从国内外收购的大量历史资料、赛金花不同时期的照片,刘半农在《赛金花本事》中这样评价“中国有两个“宝贝”,慈禧与赛金花,一个在朝一个在野,一个卖国一个卖身,一个可恨一个可怜”。刘半农、鲁迅、夏衍等名人对赛金花的评价,充分展示了赛金花扑朔迷离的一生。2004年5月正式对游人开放以来,吸引了大批的游客。
今天归园景区内的空间布局,惙山理水、建筑、植物与苏州、扬州等江南园林相比,都有着很多不同之处,将园外山容、树色田园风一览无余,让人领略到人工山水园与世外桃源般自然美景的完美结合。归园不仅仅是赛金花故园,它原本就是徽州清中叶传统建筑园林艺术与私家园林的集中展现。在空间布局、掇山理水、建筑植物诸多方面,皆富徽州古黟特色,是徽州园林的代表。我一面在隐藏赛金花故事的现实山水与隐匿的时空里穿越,一面又在以山水景观为主,池分南北,有溪涧相通的桥上观望。自我感觉,仿佛,还池建廊,逶迤的池畔就飘飘然走来,那伶俐利单纯在爷爷怀里吟诗,转而又到水井边玩耍的小姑娘,我想象着,那个小姑娘,转眼就掩映入假山的林薄之中了。
人在清水桥、耸逸(峰)、亭台楼榭、假山池桥、曲径漏窗、修竹古樟与傍水而建的直廊、曲廊中走动,这里的峦、洞、壑、涧、泉,这些徽派建筑靓丽元素,自然相映成趣地协调着我的情绪,以各自的形态与蕴涵的语义,构造着心中独具匠心的江南山水建筑画。园林里的梅花坞、赛金花故居、书斋与园内的女儿墙、 漏窗,又将园外山容树色、田园收进眼底,让人领略到人工山水园林与世外桃源美景完美结合的美妙。湖水在曲桥、树木、亭、廊、茶楼、荷、无渡桥与假山的切分下,空间交错,层峦叠嶂。主景与分布格局别有洞天。一时成了影视的采景拍摄之地。
为将归园尽收眼底,我登峰圆顶。放眼远望,在春风飘逸中,感觉着田野里生长的芬芳的文字,而远处历史翻滚的烟云里,赛金花的故事时隐时现地在我脑海里翻滚。
慈禧太后回到北京后,民间有“妓女救驾”的舆论,有好事者写出讽刺诗:“千万雄兵何处去,救驾全凭一女娃:莫笑金花颜太厚,军人大可赛过她。”慈禧大为光火。1902年,瓦德西奉命调回国。赛金花预感到自己在京城的处境将变得险恶,便移居上海英租界。尽管这样,清政府仍捏造一个“虐待侍婢”的罪名,趁赛金花到南市丹桂戏院看戏之机,将其拘捕,发配回原籍黟县。
赛金花离开黟县返回上海后,嫁给一位姓曹姓商人作妾,还花了两千两白银,为其捐了一个“同知”的官衔。不久曹一命呜呼,赛金花又孑然一身。后结识了国民党元老魏斯灵,与之同居数年,相安无事。婚后不久,魏斯灵便命赴黄泉,赛金花因此被人斥之为”克夫星”。魏斯灵死后,赛金花神志大受影响。其晚年几乎沦为乞丐。1936年,赛金花贫病交困,死于北京居仁里,终年67岁。
云起雾散,我还站在耸逸(峰)上,静听着“归园”向我述说着过往,在一种叹息与灵敏中感觉着“归园”的沉静和优雅。早就落入历史空间,融入山水间的赛金花,已被今天好时代发出的欢歌笑语所覆盖了。这么好的出生地,要是生活在今天的时代,赛金花一定会成为一个读书上劲的女人。但是,历史是没有假如的。
“水态山容凝画魂,墟霏村蔼荡诗心”。我在扑朔迷离的吐沫与口水中,寻找历史走向的台阶,并以中庸的方法,平淡地说着,曾经在好事者舌尖嚼烂嚼变了味的话题。可能让喜欢编故事和传故事的人失望了。没有写出他们需要的东西,给出他们喜欢的细节。我看着容纳历史烟云无数故事的“归园”,看山还是山的,看水还是水的,还是把想说的话,就此打住了。(2515字)

凌代琼简介 安徽铜陵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多次获全国各类散文奖。发表各类文学作品180多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