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诗钟实操’
诗钟做为一种文体,长期以来不为世人所了解,既便是古典文学的研习者,能知之一二者亦甚微。其实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是闽文化的瑰宝。

《辞源》用寥寥数语道及:“(诗钟)是一种文学游戏之作。其法:取意义绝不相同的两个词,或分咏、或嵌字。……相传拈题后缀钱于缕,系香寸许,承以铜盘,香焚缕断,钱落盘鸣,其声铿然,以为构思之限,故曰诗钟”。语焉不详,且“游戏”二字,颇存讥讽。
诗钟是一种独特的韵文,它高雅、文博,于瞬间充分展示联吟者才智的渊永和文思的敏捷。它应当在中国文学史和韵文史占有光彩的一页,让世人知道它的存在和发展。诗钟是学习对偶技巧的一种训练方法,又是欣赏对偶佳趣的一种文字游戏。
由于诗钟特殊的表现手法和创作的难度,使诗钟的传播和普及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在盛极一时之后便逐渐衰落以至式微。值得庆幸的是在“万劫不复”的文革中,闽中的诗钟活动尚在暗中进行。特别是天津寇梦碧、陈机锋、张牧石三位先生,在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之时,濡毫为乐,创作了二千余联的诗钟。并于一九七二年结集为《七二钟声》。

一、诗钟之律
诗钟在形成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一定的规矩和准绳。犹如律诗一样,诗钟也有自身的“规格”,而且是极为严格的。
就“律”而言,概之有五个方面。

1.限七言,每联诗钟仅十四个字,不得增减。

2.上下联吟各写各主题,各有各的独立意境和概念。但又要求情事相类、文字完整,彼此配合,上下照应。'

3.用典与白描可不拘,但不能一句用典;另一句白描。此病在诗钟上称为“独眼龙”。

4.诗钟的对仗讲究属对匀整,浑然天成。忌同音相犯、同义异字、动静无别、虚实难称等毛病。

5.诗钟的平仄必须严格合律,不允许以拗句的形式出现。
钟谱如下:
正格(两式)
此为律诗中的两种正格,为诗钟母格。
正格一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正格二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别格(两式,依古例)
其一
中平中仄仄平仄
中仄中平平仄平
其二
中仄中平仄平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
别格一的下比五字是仄时,三字必平,不可为仄。
(1).声律平仄以《平水韵》为标准,上联仄收、下联平收。
(2).提倡正格、别格双轨并驱。但在评优时,意境在伯仲之间的,则以正格优先。
(3).第一字可不论,第五字必论,第二四六字必论。
(4).忌孤平,忌尾三仄尾三平。
(5).仄起平收句,为避免出现孤平,下句第三字必论。

6、用字讲究:诗钟分咏用字非常严格,一不能用题目之字,二不能重字、叠字;以字字不落空,字字不能移易为佳作。诗钟就十四个字,一字千金,不宜浪费半字。

7、扣题严格:除非是镶嵌格,诗钟不可犯题面字,但不可转咏到题面之同义或近义字词上去,也不可以代替字明点题意。题目字眼虽不能点明使用,但却常以旁敲侧击影射之。

8、立意新奇:诗钟篇幅短小,应该尽量追求新颖诗意,争取出奇制胜。例如“红豆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若易以“鹦鹉啄残红豆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则较平实无奇矣,当年杜老,亦何曾不推敲及此也。

9、对法讲究:诗钟虽为诗之一联,然切忌流水对法,而对仗亦不宜假借。

10、用典均衡:如一句用典,则另一句不能不用;而且两个典故最好同时代,至少要时代相近。另外用典忌过僻。
'




顾问:中华楹联学会主任倪进祥
诗经学会主任李瑞林
总编:日月(敬金忠)
讲师:胡愛民 崔艳蕊 刘翠玲
主编: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主审:杨秀红 天问 蒋贵龙 凌赣文
袁谷成 张琳 俞子兰 钱秀英
刘巧英 李晓华 田卫 冰冰
野鹤 段志军 武汉军 张丽辉
汪凤森 张旭祖 郑举纲 黄伟琰
收稿: 成人之美
制作:李凤梅
诗歌艺术:陶冉 王立云
图片:网络
盘古诗联编辑部
2023.4.16
360个图网:xishui186.360do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