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之城林州行
作者:吴建华
河南省安阳市的林州市(原名林县,现为县级市)不愧为国内的精神之城,该市有红旗渠精神、太行精神、扁担精神、谷文昌精神、孙占元精神、林州人精神。这些先辈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很值得我们后人传承和发扬。如此难能可贵的红色教育资源,也难怪它能闻名全国,影响深远,历久弥新,令人神往!
作者与当年建设红旗渠时任林县县长、县委第二书记李贵的曾孙女李媛老师合影
人间最美四月天!我们有幸在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林州市研学行6天,其间现场教学、人物对话、观摩考察和重走太行山路和红旗渠路,令我们耳目一新、动人心魄、感人至深,全程深受红色教育的洗礼和启迪!
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民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的、干出来的、拿命换来的 ,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没有老一辈人拼命地干,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今天物质生活大为改善,但愚公移山、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变。红旗渠很有教育意义,大家都应该来看看。
在校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的精神实质后,我们在成都市委党校晏荣主任和林州市红旗渠干部学院李媛老师的带队下,来到了林州市城区北部15公里处分水岭的红旗渠纪念馆,只见该馆与红旗渠上“十大工程”之一的分水枢纽工程——分水闸毗邻相望。作为当年带领10万民众修建红旗渠的时任林县县长、县委第二书记李贵的曾孙女李媛老师,为我们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解:红旗渠整个纪念馆布展面积4000平方米,展馆以红色为主基调,造型酷似灵动流淌的红旗渠池水。纪念馆展厅由“序厅”、“旱魔”、“奇迹”、“丰碑”、“梦想”、“精神”六个部分组成,共用2000多件珍贵实物和雕塑、绘画、灯光、多媒体、4D动画、智能触摸等现代艺术表演形式和手段,立体再现了当年10万大军战太行的震撼人心的动人场面。
怀着敬仰受教的心情参观完红旗渠纪念馆,我们又来到了地处红旗渠险峻山崖渠道上的网红打卡地“青年洞”观摩学习。李媛老师介绍说,该洞位于林州市任村镇卢家拐村西,是红旗渠总干渠上的咽喉工程,全长616米,宽6.3米。1960年3月动工修建,1961年7月15日凿通。当年林县县委决定,该工程由总指挥部共青团组织的青年民工施工,故取名为“青年洞”。洞口“青年洞”三个大字由郭沫若于1973年题写。从青年洞主入口廊桥到达青年洞全长3300米,沿途可以观摩到“老炮眼”、“神工铺”等当年修渠痕迹以及“凌空除险”、“铁姑娘打钎”等当年修渠场景现场展示。在此,我们仿佛又真真切切耳闻目睹到了当年“炮声隆隆浓烟起,悬崖绝壁壮士忙,一双大手改山河,太行顶峰人造江”的憾天动地壮美情景!
来到红旗渠纪念馆和“青年洞”参观学习和游览的观众成千上万络绎不绝,无不为历时10年战天斗地不懈奋斗,在太行山腰修成总渠长1500公里的“人造天河”红旗渠的惊天壮举赞叹不已!无不为当年修建红旗渠牺牲长眠于太行山里的81名英雄模范默哀致敬!无不为成功修渠后有效灌溉面积高达54万亩年年造福辖区116万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生存的幸福场景落下热泪!
红旗渠精神的内容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回忆,永远震撼人心。红旗渠精神永存!
太行精神天路堡垒
来到太行山之巅的“太行天路”观摩学习,其全长约30公里,途经桃花洞村、朝阳村,既是老百姓平时出入山区的重要通道,也是俯噉太行山雄美险俊风光,感受太行山人劈山开路凿洞、战天斗地英雄气慨的绝美最佳位置。
据资料记载,桃花洞村平均海拔1000米,因村西半山腰有一个叫桃花洞的地方,而由此取村名为桃花洞村。该村下辖10个自然村,530口人,耕地200亩,林地300亩。近年该村大力发展坡地经济、旅游业,年年种植满山飘香硕果累累的山楂、核桃、花椒等经济作物,还相继建起宾馆、饭店、农家乐等,全村村民平均年收入超过了15000元。尤其村支部班子重抓党的建设促进村强民福的工作十分出色,被河南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五个好村支部”,由此被誉为坚强的“天路堡垒”。
太行精神的内容为“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这些精神的内容也在这两个村得到了充分昭显,我们一路耳闻目睹民俗民风淳朴友善、村貌村容焕然一新、兴家创业氛围浓厚、发家致富蔚然成风、开店办厂营收在望,两个村子人人精气神十足,家家生活过得其乐融融!幸福满满!
来到位于林州市石板岩镇的扁担精神纪念馆,只见该馆占地1000平方米,展馆共分为6个部分:一根扁担产家业;一分一厘细打算;一心为着山里人;一心一意谋发展;扁担精神在林州;亲切关怀。主要展现了石板岩供销社干部职工70多年如一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石板岩供销社被誉为“山里人心上的供销社”、“全国农村商业战线一面红旗”。
以“艰苦创业、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为内容的扁担精神和红旗渠精神、谷文昌精神一脉相承,都是林州这片精神高地孕育的精神之花。
一路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使我们强烈感受到了扁担精神代代相传,激发当地人不畏艰难困苦、勤俭持家创业、发奋努力强村,人人积极向上,个个奋发有为,家家美满幸福,人均年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当地群众日子也过得一年比一年好。
谷文昌精神彰显公心
来到位于谷文昌的故乡的林州市石板岩镇郭家庄村南湾自然村的谷文昌生平事迹展,只见该展馆建筑面积3000平米,由“初心易得,太行之火燃烧革命青春”、“谨记初心,梦圆东山人生方得始终”、“谷公精神,百姓心中永矗不朽丰碑”三个部分组成。
整个生平事迹展,详实再现了谷文昌在林州的成长历程和在福建东山的奋斗历程,生动展示了谷文昌同志作为被总书记称颂的“四有书记”楷模的光辉一生和不朽精神。
“四有书记”谷文昌的“四有”内容为“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为游人如织的参观游览者,尤其为现职领导干部,树起了一心为公率先垂范的公仆标杆,树立了一心为党为民始终有责有戒的好榜样!
林州人精神传承发扬
林州人精神的内容为“勤俭、执着、不服输、爱家乡”,正是对红旗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因为红旗渠产生的深远影响,为林州谱写下了四部曲:20世纪60年代“战太行”修成红旗渠,有效解决了当地群众饮水吃饭的生活生存问题;80年代当地10万建设大军“出太行”,实现了劳动力转移的良性循环,使林县的建筑业成为声名远扬的响当当品牌;90年代末到新世纪初,伴随着“富太行”的号角吹响,以前的外出打工者纷纷返乡创业,很快争先创新创业蔚然成风,使全市工商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和壮大。
如今伟大的中国梦,照亮了华夏大地,也点亮了每一个林州人的心灵,也推进了林州梦想的快步实现。这些年该市经济社会亮点纷呈成果累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全国科普示范先进县(市、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可持续发展先进市、全国文化模范市、全国卫生城市等众多荣誉花落林州。
精神之城林州的人民以自己的理想、奋斗、坚韧和奉献,实现了先辈们没有实现的梦想,做到了让牺牲者欣慰,让奉献者无悔,更使接力者砥砺前行。
愿勤俭的林州人、执着的林州人、不服输的林州人、爱家乡的林州人,在精神之城的精神熏陶激励福佑下世世代代风调雨顺家福人安喜乐顺遂!
愿精神之城林州的精神之花永远盛开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
吴建华,公务员,在职研究生学历,6次荣立三等功,四川省委、成都市委政法委两级执法监督专家库成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公开出版专著2部、合著1部,合编《部队基层官兵素质教育丛书》共8辑,发表各类题材文章1000余篇,文学专著《中国第一哨》获得原解放军总后勤部军事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