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志赓
昨日我再赴义乌绣湖公园一游。 受恩师杜叙寅、校友王炜夫妇盛情款待,中饭后三人在义乌绣湖公园再作游览。常游常新,顿觉心旷神怡,不能自己。
其一
湖光粼粼寄情思,丽影碧湖秀柳枝。
古寺钟声增岁月,
义阳楼前赋新诗。
其二
绣金镶银神笔画,
湖心岛印絮飞花。
金鸡高鸣天放晴,
园内寒梅兆大发。
其三
冬风柳枝扬,
阳升照乌伤。
赏尽千景秀,
绣湖漾心上。
游湖,最令人引发回忆的思绪,由此我浮想联翩。
一泓碧荷撑日开, 两岸杨柳生荫菲。 春催莺鸣夏噪蝉, 绿叶繁枝绣湖醉。
我不是义乌人。我是义乌隔壁县市的东阳人。我熟悉义乌。我也知详绣湖。因为我常去义乌。我还知道,绣湖在义乌人心目中崇高的位置。绣湖,在义乌人心中,简直就像中国人心中的天安门,北京人心里的中南海,上海人心内的外滩一样无法替代。倘若有义乌人问起你,你知不知道绣湖啊?若回说不知道的话,对方会惊诧莫名,脸上的表情简直会像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法国人不知道巴黎一样,感到你无法理喻,怎么?连义乌的绣湖都不知道,像话吗?不像话!我还知道,这些年义乌许多人到国外,去全国各地发展,有些人赚得钵满盆溢,飞黄腾达,有些人也许不尽如人意,平平淡淡,可是,不管怎样,他们永远不会忘记义乌地域文化的标志——绣湖和大安寺塔。
据说台湾国民党前副主席蒋仲苓,是义乌市苏溪镇人,他离别家乡已半个多世纪了。有一次回乡探亲,在回家的路上,他这个见过大世面的人一个劲地问的士司机:“义中前的绣湖还在吗?绣湖边的大安寺塔还在不在?”可见绣湖和大安寺塔已成为他心目中家乡的象征了。
我说过我不是义乌人,我只不过是义乌的一个过客,然而,我是个“与众不同”的过客。怎讲?因为不仅仅我常到义乌,高中三年,不,五年,我在金华二中上学,加上后来参加所谓的文革运动,来回学校家中乘火车享受学生票待遇,五毛钱,都是在当年的义乌火车站上下。有年暑期还参加金二中接待新生组,住在义乌车站饭店3天;恢复高考制度,1978年上大学,四年,杭州往返来回,二元四角车钱,同样是在义乌旧火车站;如果等车时间充裕,有时还会上绣湖边转悠,看看大安寺塔。参加工作后,去义乌市委宣传部、政协联系工作、联谊,或去义乌买东西,办事,甚至接送客人,有时还擦身而过绣湖、大安寺塔。甚至,还记得一次,这颇值得一记,那是1971年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我新婚翌日,一早就骑辆自行车去义乌绣湖边上的市场给专程来参加婚礼的上海朋友买了两只老母鸡,放进“裙篓”(鱼篓)里,又急匆匆赶往火车站,送至先程乘车至车站的朋友。为防母鸡在列车上啼叫,以避开列车员检查,就给鸡灌醉米酒。此事,至今回想起来,还恍如昨日并忍俊不禁。
义乌,绣湖,十几年来还是我每年必到一次的作客之地。那是我的一位至尊至亲至爱恩师杜叙寅老师,他们夫妇俩就住在绣湖西侧公寓里。每次去,他们热情款待不说,且都要陪我们去绣湖公园逛逛,以大安寺塔、以绣湖公园为背景摄影留念。
绣湖,还有更进一层的关系是,1982年上半年,临毕业季,我们杭州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的6位同学(班里人数最多的实习组),我任组长,由系里寿云霞老师带队,在义乌师范(即上文蒋先生提及的义中所在地,又,拆迁后我的老师入住的公寓地块)实习了3周,与绣湖朝夕相处、亲密接触21天。
我非义乌人,然而,我对绣湖景色喜爱有加,流连忘返。无论是卧波桥旁的凤尾竹,还是义阳楼边的芭蕉丛,无论是闻莺廊旁的迎春花,还是环绕绣湖的垂柳,在我看来都是十分美丽、非常漂亮的。诸多花花草草,花团锦簇,扮靓了绣湖公园。如果说绣湖的古建筑、花树草叶是艳丽的色彩,那么绣湖还是有声的、动态的。除了严寒季节的朝晚和炎夏酷暑的中午,绣湖始终都弦歌不绝。唱流行歌曲的,唱婺剧的,表演越剧的,每天都在绣湖不断上演,只是这些爱好者面孔常换常新而已。改革开放以来,义乌一跃而成世界小商品之都,外地人甚至外国人特别是中东人成为了“新义乌人”。绣湖另类的声音来自动物界。早春二月,乍暖还寒时节,几只鸭子在湖心岛旁“呷呷”叫着,嬉闹着,让人体会到“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意。偶尔也会有几只鹅在“红掌拨清波”,白鹅啊,义乌先贤骆宾王曾在童稚年吟咏过你们的祖辈,让人不得不忽发奇想,你们这些鹅是不是骆宾王诗中鹅之后代呀?你们究竟是多少代的鹅孙玄孙啊,天知道!湖心岛常常会栖息一些夜莺和白鹭,牠们懒散地梳理着羽毛,时不时地会发出一些鸣叫声,虽然低沉,可也多少给绣湖带来了生机。
让人喜爱的还有大安寺古塔,每当天气晴朗的时候,湖映一座塔,岸矗一浮屠,相映成趣。庄严肃穆,古老沧桑。绕古塔,打拳的,坚持晨跑的,提小桶水、用硕大笔练字的,都大有人在,且都洋溢着幸福之笑容。有古塔相伴,其实是一种高雅祥和,是在和历史时空对话,是一种心灵的锤炼陶冶,大家乐在其中,情操自然融合于心灵,笑意就写到脸上去了。
无论是生机勃勃的春夏秋还是万物萧疏的冬天,绣湖始终都有让人垂爱不够的杨柳,可以说,绣湖的每一棵柳树都是能入画的。当然,要是这些垂柳进入了你的视线,你的手机,你的摄像机,那自然是万分值得摄取的。
绣湖,确乎很美,绣湖,可以称得上是义乌的一棵璀璨明珠。
白发老翁道稠州
风花雪月已全丢
提笔乱舞绣湖事
戒酒除烟诗词筹
搜肠索肚忆往昔
推户敲窗写过犹*
义乌乡邻兄弟县
不阿非吹颂奇秀
*推户敲窗,推敲之谓也。
过犹 过犹不及
过犹不及,汉语成语,读音为guò yóu bù jí ,意思是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出自《论语·先进》。
这应该是我的故作姿态,聊作“自谦”之词论吧。
绣湖是游不尽的。她文化底蕴深厚,“无法毕其功于一役”,且待下次吧。 ——是为记。(此图片来自网络,其它作者提供)
徐志赓,生于1947年,1966年高中毕业于浙江金华二中。1978至1982在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教育系学习,任班长。毕业后在东阳教师进修学校、东阳县委宣传部、市属高中、东阳市政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