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第一古村朱家裕村印象
王炳强


• 纯朴美丽
曲曲折折的山路
藏在蓊蓊郁郁的树里
近处山峦矮矮
却浑身散发出勃勃生机
院落青砖黛瓦
街巷青石铺路
泉水澄澈碧绿
花卉随风摇拂
就像群山怀抱中的
一位小家碧玉
纯朴而又美丽

• 古老悠久

漫步在石板路上
依稀看到一位老人
从历史的深巷中
柱杖走来
寿高六百余岁
饱经沧桑
却仙风道骨
鹤发童颜
宛如《西游记》中的
天界神仙


• 教育昌盛


(建于1943年的山阴小学,全县一流)
在朱家裕的大街小巷
似乎听到
十几处私塾传出
的朗朗书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这书声
酝酿出几个
举人和进士
而当今
北大清华南开
也有朱家裕的子弟

• 文化广博

(建于道光十八年的文昌阁)

(建于光绪年间的朱氏家祠)



古桥、古道、
古祠、古庙
古宅、古校、
古泉、古哨
无不投射出文化的深奥
儒教和道教
古村文化
闯关东文化、
知青文化、
在这里交融和发酵
将民俗民情熏陶
• 穷户困厄


也许当年
村里有不少富户
但仍有不少人家徒四壁
那盘石磨
磨不出穷人的顿顿饱腹
那盘石碾
也碾不碎穷人无数的劳苦
那落后的织布机,
也织不出穷户的
美丽的生活蓝图
街道上的破牛车
懈里晃荡吱吱悠悠
连拉车的老牛
也发出一声声叹息
穷家子弟无钱
去书中追求
黄金屋和千钟粟
穷汉朱开山
被迫举家闯关东
希冀在冰天雪地中
开拓出一条幸福路

• 红色浓厚

硬汉朱开山
在关东大地
颠沛流离
抛血洒汗
历经坎坷
屡遭磨难
与土匪、豪绅抗争
与官府、巨商周旋
小家业遂变大家业
小人物终成英雄汉
为维护国家主权
飞镖刺毙日本军官

(朱家裕知青文化基地)
山东知识青年们
在无数个“朱家裕”落户
身体在田野里摔打
精神在风雨里洗礼
意志在山石上磨砺
把一颗颗汗珠种进土里
收获了一份在学校
得不到的人生财富
朱开山等齐鲁农民
和无数齐鲁知青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敢于反抗、永不言弃
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朱家裕无愧于
红色教育基地


• 结 语

朱开山闯关东
已拍成电视剧
朱家裕呢?
假如省博物馆足够大
那是它最好的去处

(济南五中部分老党员老教师遊朱家裕)
注:
1. 2024年5月9日,济南五中部分老教师老党员由校领导组织遊朱家裕村。
2. 章丘市朱家峪是山东省首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朱家峪大小古建筑近200处,大小石桥99座,井泉66处,自然景观100余处。被专家誉为“齐鲁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
3.“一门三进士”:光绪年间私塾教师朱逢寅培养的学生中两位中进士,一任任翰林院编修,一位任奉天总兵,名震天下。光绪帝授予朱逢寅“明经进士”匾。故师生三人被誉为“一门三进士”。
4. 清末至民国年间,本村私塾,星罗棋布,达17余处。其中1943年所建的最大的民办学校山阴小学,竟然是四进的四合院落。笔者认为这两项在全省农村中是绝无仅有的。
【作者简介】:退休前为济南市历下区语文高级教师,有诗歌、散文、历史故事、教学论文等,发表在多家省市级纸质媒体及“济南头条”上。著有《两耕文集》,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2023年获省写作学会和都市头条之济南头条联合颁发的“锦绣桑田”栏目金牌奖和特殊贡献奖“竹庐书院奖”。
(写于2024年5月10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