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晨光,常用名“程光”,1941年9月5日生于陕西府谷。山西农业劳动大学绵山分校毕业,终生从事林业,历任山西省太岳山森林经营局办公室秘书、副主任,关帝山林局办公室主任、林学会秘书长、森林公园调研员,1998年考取“高级工程师”。
在职时曾先后借调林业厅、省国营林场管理局,执行编辑《山西国营林场概览》(30万字),并为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执笔完成《山西水资源和林草涵养水源研究》课题论文。
2001年退休,写作为业,笔名楚胥、林一夫,网名“山林野叟”。2003年编著《儒商常家》(33万字),2005年出版《石膏山生物世界》,2007年编著《晋商茶路》(16万字)和《晋商十大家族》(30万字),2008年主编《晋商堡寨》(15万字);2008年参编《山西林业志》(副主编),均已出版。2010年主编《榆次旅游志和晋商志》,2012年主编《太岳山志》(180万字);2015年主编《关帝山林区志》(140万字);2019年出版《草木小品》和《鸟兽杂谈》,2020年编撰《文水生态文化系列(含“文水寺庙”“文水古树”“文水山花”“文水鸟兽”)》。2021至今主编《白马仙洞系列丛书(“景观大全”“生物世界”“神话故事”“民俗信仰”)》,《关帝山区的生态文化系列(含“峰峦景观”“沟谷温地”“寺庙古迹”“历史人物”“抗战烽火”等十册)》,主编《方山梅洞沟景区》(10万字)和《薛公岭景区概览》(8万字)。
2023.9.15
《一路风尘》之十一
沁 源
太岳山,是太行山的支脉。沁源全县处于太岳山区的腹地,我在太岳山林区工作20多年,绝大部分时间在沁源,青春年华都献给了太岳的山山水水。
沁源县城是个小小的山城,小到什么程度?1967年秋我刚到赤石桥林场参加工作,去县城办事。从林场骑自行车出发,50多公里。到县城后,没有城墙,道路两边有些平房,只有两座二层小楼,向南骑了十几分钟,进了农田,出城了。
据说古代有城墙,抗战时被日寇给毁了,县城的房屋也大都被烧了。那是1942年11月到1945年4月,日寇“扫荡”,太岳军民撤出县城,向日寇发起“围困战”,时间长达二年半。这一段历史,被《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表彰,也成为沁源人民的骄傲。
现在的沁源县扩大多了,也亮丽多了。从北面罗家湾直到南端的观音坪,长达8公里,5条宽阔马路纵穿南北,5座大桥横跨沁河,河水涟漪清澈,公园松柳掩映,城区楼厦林立,四围粮茂菜丰,沁源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慢生活”,现在是“国家园林县城”“国家魅力县城”“国家卫生县城”“森林旅游示范县”和“中国天然氧吧”,名号数不清了。
2024.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