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惊蛰节后的一天上午,我兴致勃勃地走出家门,漫步在乡村小路上,心情无比惬意。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柔柔的风,还有那盛开的桃花、李花、杏花、梨花,争奇斗艳,一阵风儿吹来,花香扑鼻。那纷纷扬扬飘落的花瓣,如天雨散花一般,在树的周围铺上了一层彩色地毯,亮瞎了路人眼。一块块盛开的油菜花田,东一块、西一块,像黄金一样镶嵌在田地里,蜜蜂在花丛里飞来飞去采撷着花蜜,“嗡嗡嗡”的鸣叫声此起彼覆,为这人间秀美春色友情伴奏。
俗话说,三月无闲人。正是春耕播种之时,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有耕田起垄播种谷芽的,也有播种玉米肥团苗的,还有除草施肥的、翻挖王米地的。一位正在犁田的大爷歇住黄牛,坐在田坎边歇气休息,他吧嗒着刺鼻的叶子烟,见我到来,热情地与我摆起龙门阵。
他说,春争日,夏争时。大春粮食播种要抢早,一点也打不得王逛,要把好育苗这道关。要不然苗子出了问题,种苗跟不上,粮食产量就会打折扣。老话说,误了一年春,十年奔不伸。
我说,是啊!粮食是生存的根本,仓中有粮,心底才不慌吗!
大爷巴了一口旱烟,用手指轻轻弹去烟锅上的烟灰后说,我看电视新闻上都在讲,要把粮食安全放在首位,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让田地不撂荒,粮食要增收。我反正也是闲着,就多买了几斤玉米种和稻谷种,计划把往年荒弃的田地翻耕过来种上粮食,一来为自己增加收入,二来也响应中央号召,为国家粮食安全出点力。
当一说到春播,大爷很内行。他如数家珍般地说道,谷从秧上起,而育苗得有好的秧母田,要选阳光充足水源好的田块,上年挞完谷子便要蓄上水,而且犁耙翻耕偷不得懒,“三犁三耙”要到位。泡种、催芽、分行、起拱、覆盖薄膜,活路多而杂。秧苗出土面后施一次淡粪水补充营养,接下来根据秧苗的长势看苗施肥。太阳大温度高要把薄膜敞开,不然秧苗要烧坏;遇到寒潮要把薄膜盖得密不透风,否则,秧子会冻死。实话说,种庄稼要勤快,一点打不得死巴锤。
他巴了几口叶子烟接着说,现在政策硬是好啊,种田有补贴,到了60岁还能领农保,家庭困难的人还可办理低保。过去那些年种田还得交公粮和农业税,还有“三提八统”,一年忙到头肚子还吃不饱。现在不缺吃不缺穿,日子越过越好。末了,他感激地说,这得感谢党的政策好啊!
他说完,站起来向我笑了笑,嗑掉烟锅里的烟蒂,把烟锅别在腰间,吐了口唾沫在手心搓了搓,挽起裤脚下到水田里,右手扶起犁头,左手拿起吆牛棍又犁起田来。随着牛蹄在泥田里有节奏的打水声,犁铧上的泥巴翻着卷儿倒向一边。娴熟的犁田技术,不紧不慢的吆牛声,在春阳照射下构织出一幅乡村春耕图。
我告别犁田的大爷,顺着新修的乡村水泥路往前走,在路旁的一块麦地里,一位大妈正在翻挖预留的玉米空行,我上前打了招呼,便与大妈闲聊起来。她说儿子儿媳都在广东的一家制衣厂上班,为了孩子上学读书方便,前几年在县城买了一套房,让我们进城去照顾孙子读书。实话说,习惯了耕田种地,一旦闲下来,总觉周身不舒服。于是乎,我和他爸商量,还是抽空回家把闲置的几亩田地种起,除播种和收获季节回家忙几天外,平时都在城里照顾孙子上学。现在国家政策好,能干活挣点就莫偷懒,不要过早成为儿女们的负担。末了,大妈这样说。
在相隔几百米远的一个农业产业园区,但见一条条新修的产业路,通向园区每个角落。一望无际的柑橘树林里,几十个村民正在给柑橘树松土施肥打药,他们分工明细,忙而不乱,井然有序,再现了当年大集体生产场景。那一棵棵刚抽出嫩梢的柑橘树,那一朵朵盛开的桃花、李花,如星星点灯,错落有致地布满附近山凹沟壑,使三月的乡村充满着不同寻常的生命力。
园区主人姓李,今年50多岁,说话爽朗率真。他说自己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从最底层的泥瓦工干起,通过几十年的打拼,事业风声水起,有了自己的房地产公司和建筑工程公司,一年的回报相当可观。但故土情深,每当回到老家看见成片撂荒的土地,内心感觉很可惜。于是,他作出了让家人难以理解的决定,毅然放弃外面的事业,回乡发展产业,为振兴乡村出把力。2019年,他回老家承租村民土地3000多亩,注册农业产业发展公司,平整土地,修建生产道路,栽种果苗,开挖鱼塘,大刀阔斧地干了起来。通过几年的打拼,目前,园区产业已初具规模,累计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栽植各种果树3000多亩,水产养殖400余亩。
他笑着说,自前年果树正式投产以来,园区年用工量达到了12000个左右,仅此一项就可为附近村民增加劳务收入200多万元,为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近10万元。
在产业园区不远处的一个山梁上,几个小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阳下,几只形态各异的风筝,随着风儿起舞,在半空中时高时低地起伏翩飞,幸福的笑容写在孩子们脸上。难得星期天有这么一个睛好天气,他们用一颗颗童贞的心去亲近大自然,欢笑声在山梁上荡漾。
不得不说,这些年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幢幢别墅式砖瓦楼掩映在绿树丛中,家家户户水通、路通、电通、气通;太阳能、移动信号、无线网络、卫星锅盖全覆盖。不少村民和刚刚遇见的大妈一样,乡下城里都有房。他们农闲在城里带孙子读书,农忙便回乡下耕田种粮,种田看家两不误,生活很有节奏感,日子过得不比现在城里人差。
踏着明媚的春光,行走在乡间小路上,风儿轻柔,四野花香扑鼻。路旁水田中放养的鸭鹅扑腾着翅膀,一些不知名的小鸟,在小树上飞来蹿去地鸣叫,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和谐,彰显着乡村三月旺盛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