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良上记忆
杨荣昭/文 (贵州)
二0二四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九十周年、长征胜利八十八周年的伟大日子。在这个特别的年月里,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再次走访了当年红六军团长征经过的地方──贵州省三穗县苗乡良上。正是漫山遍野花开芳芳时节,三穗县这片红色的土地良上到处是一片迷人的景象。沐浴明媚阳光,满怀一腔激情,走进山乡苗寨。沿着红军路,跨越红军桥,寻访红色遗址,瞻仰红军墓碑,在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流连往返,在红军烈士纪念碑前默哀致敬!在这一片红色土地上回首昨天的历史,铭记和缅怀先烈们的英雄事迹。这是一条红色的小路,在良上行走,向历史学习,向红军学习,感受红色教育,感受乡情教育,深深叹服长征精神的伟大,深深敬佩伟大红军的光荣,也亲身体验“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豪情!脚踏红军长征走过的土地,寻觅红军长征留下的足迹,把历史和瞬间的事物串联起来,当年红军的音容面貌和红色足迹就更加清晰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记忆里……
良上,位于三穗县南部,距县城33公里,与剑河的观么接壤。全镇辖15个行政村, 48个自然寨,128个村民组,人口近两万人,是一个典型的苗族人口聚居乡。1934年9月26日,红六军团长征转战过程中,由任弼时、萧克等率领的红六军团在转战过程中,途经三穗县良上苗寨。红军在良上虽只留宿一晚,红军在该乡却留下了永恒的足迹和红色的记忆。如今的良上“红军树”“红军亭”“红军纪念碑”“红军墓”“红军井”(龙王井)等,成为人们瞻仰红军的好去处,成为当地进行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经过良上宣传革命真理、爱护群众红军树的故事有很多很多,它们一直珍藏在良上苗寨人民群众的心里。
1934年8月,由任弼时、王震、萧克等领导同志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大转移的先遣队,从江西出发,开始长征。他们冲破敌人重重围堵,渡过湘江,向贵州前进。9月25、26两天,红军在剑河县的大广、凯寨一带与敌军激战后,甩掉敌人,继续西进。27日,红军经过剑河县的平夏、烂木桥、翻滚,进入三穗的良上宿营。
红军到达三穗良上的时候,正是秋收季节。田里谷子尚未打完,多数群众还在山上做活路。由于群众不了解红军,有的急忙上山躲藏。红军队伍进驻良上后一部分住进了民旁,大多数人都在场坝和河沙坝上露营休息。28日天还未亮,红军队伍离开良上继续西进,经小巴冶、巴冶、桂槐。下乌龙坡,过剑河县的岑松。向镇远县的京堡方向前进,继续西进到印江与贺龙率领的红三军团会师。红军经过良上的时候,没有惊动群众,爱护群众的财物和一针一线,给当地群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和永恒的记忆。
红军在良上停留的时间虽然很短,前后只有十多个小时。在这很短的时间里,红军仍然抓紧时间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和党的政策。他们纪律严明,关心群众,爱护群众,良上的人民至今都难以忘记。
红军队伍经过良上的时候,积极向群众宣传打富济贫的革命主张,红军刚到的时候一些群众由于不了解红军就准备跑走,红军战士就对他们说:“你们不要怕,我们是工农红军,是为贫苦人的,是打富济贫的!”群众听了才安定下来。红军临走时对群众说:“我们是劳苦大众的队伍,今后要人人有饭吃,个个有衣穿,以后你们会知道的。”红军除了口头向群众宣传,还在寨上当眼的墙壁外墙上写上革命的标语“打富济贫!”等标语。红军在上寨飞山庙的墙壁上写的“消灭封建势力,打倒土豪劣绅!”、“消灭封建势力,打富济贫”的大幅标语。另外,在飞山庙门口和一些人家的板壁上张贴有很多用绿纸写的小幅标语,宣传红军的革命主张。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先遣队红六军团过良上的时候,在向群众宣传革命思想的同时,红军还处处遵守纪律,爱护群众。当时正是柿子红熟的时节,良上下寨苗族农民万大勇家门口有一棵柿子树,为了照顾伤病员,有一位战士摘了柿子树上的几个柿子给伤病员吃,吃后还把钱放在树下。有个红军干部看见了,立即写了一张条子贴在树上:“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以此教育战士。直到现在,人们把这棵柿子树叫作“红军树”。1982年12月15日三穗县人民政府把这棵树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正名为“红军树”。2006年当地政府部门在“红军树”旁边刻碑一块以详实记录“红军树”的历史,以纪念当年红军的故事。2018年3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将良上红六军团宿营遗址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每当节假日,许许多多的干部学生和外地来客都前来这里开展学习纪念活动,接受红色教育。
红军过良上的时候,还有一个红军连长向当地群众买菜,群众不敢收钱。连长说:“你不要钱,我也不要菜”。群众不得已收了钱,连长才把菜拿走。这位老贫农回忆说:“红军见我家有南瓜,拿钱跟我们买,我们不要钱。”红军说“你们不要钱,我们也不要你的南瓜”。红军到群众家里买米,是一块大洋一斗,先付了大洋才把米拿走,群众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好的军队。红军队伍离开良上时,寨上有好几个人给红军带路。苗族农民杨永珍给红军带到余庆县,下寨的万大伯也给红军带路到重安江。
红军长征过良上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这些故事一直珍藏在当地人民群众的心里,珍藏在良上苗寨的历史记忆里。
岁月流逝,人世沧桑,红军长征距今已过去八十多年了。我们流连忘返在红军当年跋涉战斗过的地方,目睹苗乡已经变化变化成为一个面貌一新富足和谐的村子。良上,当地各族人民群众发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为苗乡描绘了一幅又一幅优美的蓝图,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华章。
作者简介:杨荣昭,男,侗族,中共党员,贵州省三穗县档案馆原馆长,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贵州省作家协会、贵州省写作学会、贵州省散文学会会员、贵州省诗词楹联学会、黔东南州文联作家协会会员、三穗县作家协会会员。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作家报》、《贵州日报》、《黔东南日报》、《三穗报》及《散文选刊》、《中国散文家》、《《西部散文家》、《杉乡文学》、《风雨桥》、《文笔塔》等发表散文、诗歌等20余万余字,散文作品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品集》、《散文诗中国·21世纪十年经典》、《黔东南文学六十年选编、散文卷》。2012年出版散文合集《八个人的版图-侗乡吟》。文集《兰台情韵》待出。
“伟大征程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577621.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