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处的幸福
文/沙见金
时下聚会多,生日聚同学聚乔迁聚满月聚……三日一大聚,两日一小聚,数见不鲜;各种局也多,酒局饭局宵夜局麻将局网游局……不是在局中,就是奔赴在局中的路上。不可否认,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而人是贪婪(进取)的社会动物,注定要跟这个系统上的各色人等打交道,既互相撕扯,又互相依赖。有人借酒消愁,减压排负,有人借酒搭界,拓展人生,不管是为了几两碎银,还是为了前程富贵,大都不得不努力打拼,虽命途各异,但都难免深陷“局”中。久而久之,多少次欲罢不能之后,绝大多数人便选择妥协,随波逐流,被环境“吞噬”。
我也曾年少轻狂,喜欢热闹,常常呼朋唤友,K歌宵夜,乐此不疲。这样的生活,看似开心,但是事后品来,往往有一种“繁花落尽空对月”的怅然若失。随着年岁渐长,这种失落与怅然堆积得越来越多,已然成了一堆急需打扫的精神垃圾,令人焦虑。
十多年前,因为 “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关系,每日需要赶时间撰写与处理大量的文字,白天忙于采访收集素材,余下的大部分时间交付给了电脑,日日重复。我是个要强的人,不善于敷衍应付,完成本职工作之余,还会花不少时间研究学习,以提升业务能力。那段长达好几年的日子,每天都是深夜十点以后才会关闭电脑,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一周至少五天都是这样的状态。后期还要指导几位实习生,业余时间更是捉襟见肘。各种聚会各种局肯定是很少参与了。我的生活变得简单起来,节奏也慢了起来,让我有时间阅读、学习与思考。
有一天晚上,忙完手头的工作之后,我拉开抽屉,翻找资料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本《席慕容诗集》,纸张已经发黄,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被冷落在抽屉的最底层。这可是我们这代人的青春期之美好记忆。信手翻到了一首叫《乡愁》的作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後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呀!多么清澈的一首短诗,像从故乡后山深处流淌出来的一股山泉,这种清新怡人的感觉远不是那些美味的酒水汤水能比的。这种“山泉”才最适合冲刷精神垃圾,浇灌精神花园。这股“山泉”之所以能流淌进我的精神花园,全赖我终于腾出时间,打开了“花园的门”。
从此,我喜欢上了独处。
独处,不仅让我打开了“精神花园”的前门,把阳光、山泉与清新的空气放进来,而且让我打开了“精神花园”的后门,正是这扇后门,通往广阔的“精神宇宙”,这个无穷无尽的宇宙,藏着无穷无尽的趣味与惊喜,让我遨游其中,乐不思蜀。
独处,成了我最喜欢的生活姿态。读书、写作、上网、练书法、摆弄老唱片、参观各种艺术展……偶尔还带上心爱的相机,来一次背包旅行。“生命就是消耗时间的过程,把时间消耗在喜欢的人和事上,才是对生命最好的敬重”,这些闪光的句子,引导我尊重生命,我的生命也因此慢慢变得丰润而充盈。
深夜时键盘的敲击声,翻书的沙沙声,在我心目中是世界上最美妙的音乐,有时虽万籁俱寂,但是我的耳朵却能感受到月光与树叶,还有窗外的微风,在随着这音乐起舞,而我宛若这深夜奏鸣曲的指挥。迟子建在她的散文中这样描绘她的独处经历:无论冬夏,如果月色撩人,我会关掉卧室的灯,将窗帘拉开,躺在床上赏月。月光透过窗棂漫进屋子,将床照得泛出暖融融的白光,沐浴着月光的我就有在云中漫步的曼妙的感觉。——我们似乎通过独处时候的“静夜思”产生了隔空和应,思想共振,多么不可思议的美!
为此,我在笔记本上郑重记下思想的果实:从前喜欢热闹,因为找到了玩伴;现在喜欢孤独,因为找到了自己。
独处不是寂寞无聊,是一个人的盛宴。独处更不是逃避,而是心无旁袤的赶路,犹如泥土中潜行的树根,于无声无息中发力。高质量的独处,是一种从肉眼可见的成长中带来的幸福。
作者简介:
钟永辉,笔名:沙见金。前国内主流媒体资深从业者,热爱文学创作,笔耕不辍十多年,在各类媒介发表文字逾三百万字,并获得过若干全国文学大赛优秀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