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 车 情 结
作者:刘汉江
我的家乡盐城,地处沿海平原,自古以来,地处偏僻,交通闭塞。
要致富,先修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指引下,家乡的面貌日新月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如今,民航、铁路、公路交通网四通八达,给盐城人民的工作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给盐城这座海滨城市带来了无尽的商机和滚滚的财源。
其中,乘坐火车的感受尤为深刻。两条铁轨的记忆,仿佛就是我成长和生活的历程……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盐城还未通火车,我去北京出差,要从盐城坐长途汽车到徐州,再转乘火车前往。我记得当时正值夏天,我坐了十多个小时的汽车一路颠簸到了徐州火车站。火车站的广场上人头攒动,吵吵嚷嚷,坐满了南来北往的旅客,或仰或坐,满脸疲惫的神情。初出远门,我好不容易挤上了一列开往北京方向的绿皮火车,而且还是无座票,车厢里人挨人,人挤人,就像是个封闭的沙丁鱼罐头,空气也污浊不堪,我只能挤到车厢连接处靠近厕所的一个角落。车厢里闷热无比,还不时有小商小贩推车叫卖食品和饮料,也不断有人从我身上跨过去上厕所。而且这是一趟慢车,几乎每站都要停靠,一路上走走停停近二十个小时,我早已筋疲力尽,终于在自己觉得快要散架时,火车才慢悠悠地驶进北京站台。此后很长时间,我提到坐火车总是不寒而栗,甚至感觉自己患上了“火车恐惧症”。
九十年代中期,国家加大了对盐城革命老区和沿海地区开发的扶持力度,经过几年的建设,盐城终于结束了不通火车的历史。当一列列火车沿着锃亮的铁轨在盐阜大地上呼啸而过,当一声声雄壮的汽笛在苏北大地的城乡和原野里唱响,我的心里充满了喜悦和自豪。而此时的我,常常因为工作的需要,往来于盐城和北京之间。晚上,我可以轻松悠然地陪家人吃过晚饭,再从容不迫地到不远处的火车站上车。一路上,可以在舒适的车厢里看看书、看看电视,也可以看看沿途的夜景。累了,干脆闭上眼睛美美地睡上一觉。早晨七时许,就已经到达朝霞灿烂的北京了。
进入二十一世纪,盐城铁路交通发展更加迅猛,日新月异,海、陆、空立体交通网连接国内外各大主要城市。2019年1月5日,盐城高铁正式开通。前不久,有朋友相邀去北京游玩,我欣然应允,在舒适、宽敞、明亮、整洁的车厢里,享受着列车乘务员“空姐”式热情周到的服务,看窗外沿途飞驰而过的美景,轻松、愉悦、幸福的感觉弥漫心间。几个朋友一路聊天,一点都不觉得旅途的疲劳和漫长。我们早上7点多上车,到中午12点多就抵达北京南站,真是太快了,我甚至还觉得没坐过瘾!
如今,高铁开到了我家了,我忽然觉得自己离世界更近了!高铁时代的到来,让我们的憧憬和希望更加美好,让我们的目光和视野可以到达更远的远方……
【作者简介】
刘汉江,男,散文作家,1968年生,汉族,江苏盐城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热爱文学、音乐,崇尚朴实自然,追求真诚唯美;长期从事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数十年笔耕不辍,数百篇作品散见于全国各报刊杂志,著有散文集《生命回响》、《凝望月光》、《金色童年》等,作品在国家、省、市级多次获奖,现任企业高管,盐城市亭湖区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