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心中的歌王
故事
当时他在我心中就是现实的郭颂!(小时候我最愿听郭颂的歌)他嗓音宏亮,充满磁性,他模仿郭颂的《丢戒指》、《新货郎》等歌曲维妙维俏,还有张振富的二重唱《逛新城》男生部分,特别好听,迷倒全屯子的青年男女。只是沒有能与之合唱的“耿莲凤”,显得逊色不少。他是我大哥的同学,比我大十来岁,在他眼中我就是个小屁孩,可当时已上一年级了,因为小,沒人注意我,我可以躲在某个旮旯里听他唱歌,看一帮青年男女在一起说笑打闹,尤其是村里大队主任的女儿跟他的粘糊劲,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难以名状的冲动和只可意会的温情。
当时我们村是全公社乃至全县的先进大队,粮食亩产量上纲要过黄河、有少数试验田都跨了长江。(那时亩产量四百斤叫上纲要,五百斤叫过黄河,八百斤叫跨长江)文艺体育也是先进典型,(体育主要是蓝球队稳拿公社比赛前三,乒乓球也有两人在公社比赛中拿过名次。都是初中毕业的回乡青年。)文艺队更厉害了,全县平剧比赛和二人转比赛都拿过表演、服装,编剧,导演一等奖,而我心中歌王的姐姐就是剧团的台柱子,记忆较深的有巜马前泼水》巜铡美案》《大西厢》等。还有我们大队独有的皮影戏剧团也是附近十里八乡的最受欢迎的文艺团体,一到冬闲各大队排号用大马车接去演出,当时都是义演,但演出完毕都有一顿丰盛的晚餐,起码有饨鸡饨大鹅等荤菜,我因随剧团演平剧(儿童演员,现代平剧《箭杆河边》中饰演地主儿子小龙)吃过两次,饭后还有冻秋子梨吃。
我心目中的歌王虽然歌唱的好,但他从未登过台演唱,因为那时候农村舞台不认唱歌,只认地方戏,又因为他家成分不好,大队也没吸收他进平剧团和皮影剧团。他只是在他的家里聚拢村里的文艺青年,自演自唱自伴奏,(他和他弟弟都会拉二胡、板胡京胡和吹唢呐)且半个屯子的人都喜欢听他的歌。
可是六六年后期,学校停课,生产队除了白天下地干活,业余时间全在开批斗会,贴大字报,和两派辩论。有时还去其他大队串联,去公社揪走资派,斗“地富反坏右”。随之兴起的是跳忠字舞,搞三忠于四无限,用各种粮食粒粘贴主席画像,如黄豆小麦等。其他一切文艺活动都停止了。一个前途无量的青年男髙音沒等绽放就陨落了。因为他家成份是地主,快要谈婚论嫁的恋人也被其父亲远嫁他乡了,据说是一个什么市?他也与一位先天有病,且是外公社的姑娘结婚了。至今想起来心中只有隐隐的痛。但听说他的两个儿子特争气,都考上了著名大学,毕业后也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真是命运弄人啊!

刘希东,男,一九五五年出生。现住长春。原中铁九局退休。曾任工程队劳资员,工会主席等职务,在单位曾多次荣获优秀通讯员称号。
一生酷爱文学,曾在吉林《新文化报》,《长春日报》,《长春晚报》,《城市晚报》《青年月刊》、《沈铁日报》长春分局《君子兰》等报刊杂志发表过散文、杂文、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二0二一年十月曾获“鲁迅文学杯全国文化精英大赛《文化遗产传承奖》”二0二三年九月荣获“全国优秀乡土诗人一等奖”。

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