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昆山,十八世福兴公次子。民国十四年(1925年)农历乙丑十一月初九,生于杨岭村。一弟三妹五人,排行老大。自幼家境贫困,勤奋好学,先后在洛宁赵村县立第二高小校、县洛浦中学读书,省立洛阳师范学校毕业。
1947年至1948年春,先后在洛宁西山底中心学校、洛阳市东车站邙麓镇中心学校教书。
1949年2月,考入开封市中央开办的中原大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著作。同年,毕业后参加革命工作,被调入河南省委第一农村工作团,分配到陕州军分区的栾川县进行剿匪反霸工作。
1952年9月,担任栾川县第一区副区长。
1958年元月至1991年9月,先后在潭头区、乡、(人民公社)以及县民政局、工业局、人事劳动局任职主持工作。
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10月,被中共洛阳市委组织部批准通知光荣离休。享受县(处)级待遇。
家庭状况:妻子孙香兰,栾川县潭头乡人。栾川县林业局工作,已退休。生育一女二男。女儿晓丽,长子晓民、次子晓军,分别在洛阳市政府和栾川县政府的局、处工作。
主要工作成就:在潭头人民公社任社长时,担任修建蜿蜒在悬崖峭壁上的一条15华里长“跃进渠”及三关庙水电站的指挥长,渠、电站迄今仍发挥着经济效益,受到县领导表彰。“跃进渠”被誉为栾川县的“红旗渠”。
离休后与同学合作编写《进山五十年》一书,辑印成册。
因协助本单位工作,曾连续多年获得“离休好干部”、“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领取有荣誉证书。
十九世杨昆山
二零零六年元月于栾川县城
来源:《洛宁杨岭杨氏家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