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草名联·求贤 文/徐俊杰
六驳/飞帘/罗汉果;
五加/起目/卜公英。
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人才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香港、深圳、海南等地纷纷面向全球招贤纳士,力求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广祥先生有感于此,以独特的本草对联形式创作了题为“求贤”的佳作,借此表达对招贤纳士、广纳英才的深刻理解和热切期望。
对联的短序简洁明了地指出了创作的背景与动机,即人才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各地为吸引人才所采取的不同策略。这不仅为对联的解读提供了背景,也为理解作者意图提供了线索。
上联“六驳飞帘罗汉果”,构思巧妙,寓意深远。“六驳”一词,源于古代文献,指一种树木,其斑驳的树皮象征着多元化的策略和方法。这里的“六”作为虚数,强调了各地在招贤纳士上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飞帘”则形象地描绘了人才如瀑布般源源不断地涌入眼帘的壮观景象,暗喻了各地对人才的渴求和重视。“罗汉果”一词,不仅指代了具体的植物,更取其“网罗”之意,表达了招罗天下英才的决心和成果。整个上联既体现了各地在招贤纳士上的积极态度和独特策略,又展示了作者对人才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下联“五加起目卜公英”,同样充满了巧思和深意。“五加”一词,既可以理解为虚数“五”与动词“加”的结合,表达了对人才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也可以理解为实数“五”与“向五大洲加意”的关联,体现了全球视野和开放胸怀。“起目”与上联的“飞帘”相呼应,共同描绘了寻找和发现人才的场景。“卜公英”则巧妙地运用了“蒲公英”这一植物名称,将“卜”字解释为“选择”的意思,暗喻了精挑细选、择善而从的用人理念。整个下联既表达了作者对寻找和发现人才的热切期望和坚定决心,也体现了其独特的人才观和用人理念。
整副对联在形式上严格对仗,从数字、动词、人伦到草木花果等各个方面都做到了字字为对、工整严谨。同时,在内容上又寓意深刻、富有哲理,通过本草的巧妙运用和字词的精心选择,表达了招贤纳士、广纳英才的主题思想。这不仅体现了广祥先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思考方式,让我们在欣赏对联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刻领悟到人才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广祥先生的“求贤”主题本草对联不仅是一件艺术精品,更是一篇充满智慧和哲理的佳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和希望的世界。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里,让我们携手共进、广纳英才,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徐俊杰,男,1968年生,江苏海门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苏省楹联研究会理事、南通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南通市海门区历史学会会长、南通市海门区张謇研究会副会长、南通大学张謇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苏省江海博物馆特聘研究馆员、《张謇研究》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