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战略崛起(五十四)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十多年来中国和平崛起迫使世界提前进入新一轮调整期。纵观历史百年来,重大国际关系的一系列调整都是通过一战、二战、冷战这种非和平手段进行了“硬着陆”。2005年中国向世界庄严承诺,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崛起以和平方式完成!这就是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尽管如此,中国崛起必然会撼动到“既得国际利益者”的地位,对于世界而言美国是既得利益者,对于亚洲而言日本则是既得利益者,所以美国日本几乎同时掀起了“中国威胁论”的浪潮,美日联手制华共同围堵中国也就成为了战略必然。但经历十年美日澳印等国战略围堵以及一次次对外战争底线触碰,中国人用智慧化解了南斯拉夫大使馆问题、南海撞机问题、台海“两国论”问题、钓鱼岛问题、南海仲裁问题、中越南海钻井平台勘探问题、中印洞朗地区对峙问题等等,中国人用行动诠释着“和平崛起”的内涵与意义。但中国人对世界做出的“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庄严承诺不适于中国遭受外来侵略、台独以及未来中国对二战确立的被美国扭曲的国际关系的重新定位与正义回归,这将涉及到琉球群岛的归属问题。
风水轮转,历史变幻。今天美国对世界上的战略影响力日渐式微,因限于财政困难不得不进行全球战略收缩。而特朗普的美国保守主义国家主义的抬头,其四年内将彻底葬送美国在世界的领头羊地位!中美之间合作与竞争的“二位复合体”亦将变为合作、竞争与依赖“三位复合体”,未来中国可以离开美国的美元体系而独立生存,但美国离开中国的商品与服务将犹如断奶般难以为计,中国道义与美国利益之间的博弈最终在“和平”中实现“权力”交接,美国的衰落与分裂只是时间问题,因为中国需要一个逐渐衰败的美国而非立即解体的美国。
以中国引领的一个世界历史新时代正在到来,在世界治理中我们选择了“互相尊重、公平正义、互利共赢”的王道路线。虽然利益与道义是穿越历史长河的两条主线,虽然政客与政治家的立场在历史线条面前泾渭分明,但中国智慧让政治家举重若轻,在利益与道义的博弈中我们将选择中规中庸的王道政治。而几百年来西方的帝国政客则举轻若重,他们眼中只有炮舰与利益,一战、二战、冷战都已证明他们缺少东方文化的道义与人性!所以一个不懂历史轨迹的人,也很难在国际现实社会中游刃有余。
中国选择一条和平发展、互利共赢、以民为本的特色之路,也是在百年摸索中逐渐成熟的。孙中山先生也曾提出以民为本的“三民主义”,但国民党由清末反清复明驱除鞑虏的同盟会改造而来,所以封建余孽根深蒂固,虽然“国民”党似乎就是国家与人民的共同称谓,但孙中山先生宏阔志向以及三民主义政治的王道思想最终被蒋介石的官僚资本主义代替。
我们知道国家利益包括两类,一是“国”代表统治阶层利益,二“家”则代表被统治阶层利益,王道政治实际就是在“国与家”这对矛盾之间寻找最佳平衡政治路线,若政治家难以理出平衡头绪时则往往以百姓利益优先即以民为本,这是“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的理论根据。国家的控制权掌握在以国王为首的统治集团或利益集团手中,若这个统治集团不劳而获地利用手中特权制定各种名目繁多的税目及收费制度,强行向人民摊派盘剥,会与王道政治背离而驰。
孙中山先生用国与民结合命名并改造自己的政治集团,可见其已具备了“天下为公”和为政以仁之伟岸胸怀。但是同盟会的家底基础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不管三民主义的理论如何完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子里只有政治资本和经济利润,这就决定了这个党派最终会站在工农无产阶级劳苦大众的对立面,但当时的我党领导人陈独秀却没有看透这一点。虽然当时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政治纲领具有前瞻性、灵活性且适合时情,但武装斗争的理念却十分淡薄,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要借助资产阶级政党力量实现共产主义的政治纲领,现在回顾往事简直犹痴人说梦。如今小康中国的扶贫攻坚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正诠释着王道政治中“民本”主义的本质要求所在。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20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