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泉水问答
~.~.~.~.~.~.~
济南有多少泉
恰似满天星斗
如果有一眼泪泉
那当是喜极而泣
🔸🔸🔸🔸🔸🔸🔸🔸🔸
☘️ 泉城柳
~.~.~.~.~~
谁言春风无颜色
是它将李白诗中
三千丈白发
吻成飘逸的绿柳
🔸🔸🔸🔸🔸🔸🔸🔸🔸
☘️ 曙 光
~.~.~.~.~.~
顶着夜色赶路的人
有望最先
把自己
变成一束光
🔸🔸🔸🔸🔸🔸🔸🔸🔸
☘️ 太 阳
~.~.~.~.~.~
宇宙原是
无尽无解的黑暗
太阳把自己点燃
举火烧天
🔸🔸🔸🔸🔸🔸🔸🔸🔸
观 日 食(二首)
☘️ 日全食
~.~.~.~.~.~
仰望长空
惊呼一声
谁提走了
我们祖传的灯笼
❊ ❊ ❊ ❊ ❊ ❊
☘️ 日偏食
~.~.~.~.~.~
从不掩饰自己的缺点
即使只存在瞬间
也敞开来
让宇宙看
🔸🔸🔸🔸🔸🔸🔸🔸🔸

🔸🔸🔸🔸🔸🔸🔸🔸🔸
☘️ 放 生
~.~.~.~.~.~
把会飞的放生到空域
把会游的放生到水域
把种子放生给土地
把命运放生给自已
🔸🔸🔸🔸🔸🔸🔸🔸🔸
☘️ 笔
~.~.~.~.~
主人曾有三口铡刀
可惜遗落在大宋王朝
我不是刀却常常像刀
心一吼就立马出鞘
🔸🔸🔸🔸🔸🔸🔸🔸🔸
☘️ 水与火
~.~.~.~.~.~
水火并非不相兼容
面对暴力霸凌
谁的泪眼里
没有一把开刃的火
🔸🔸🔸🔸🔸🔸🔸🔸🔸
☘️ 惊蛰帖
~.~.~.~.~.~
这架被称作皮囊的身躯
不就是浓缩的土地吗
皮肤是黄土地
心胸是红土地
消化系统是黑土地
以血液浇灌终身
于无声中
闻警世之语惊了蛰
也惊了心绪
不再用冰着的眼神
看了世界看世纪
我敲打着骨节
叩问血肉的土地
比古稀还古稀的你
是否准备好
再一次
耕耘自己的春季
🔸🔸🔸🔸🔸🔸🔸🔸🔸

🔸🔸🔸🔸🔸🔸🔸🔸🔸
☘️ 殡仪馆之诗
~.~.~.~.~.~.~
纵有绝世的恐怖
也有些小的可爱
吞食了人
能把骨头吐出来
🔸🔸🔸🔸🔸🔸🔸🔸🔸
☘️ 清明扫墓
~.~.~.~.~.~
沉没了
沉没了
一艘又一艘
生命的船舶
静静地
静静地
等待后人
打捞航海的故事
🔸🔸🔸🔸🔸🔸🔸🔸🔸
☘️ 一座荒坟
~.~.~.~.~.~.~
或许曾是英雄冢
早已被时光抛弃
没有血脉
没有香火
没有人再记起
这把越来越瘦的土
我站在这里
像无字的墓碑
我问他:在吗
一直没有回应
也许他去走穴
演绎新版的聊斋志异
老人家方便时
请你告诉我
人间有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的人
阴司可有
放下屠刀
立地成人的鬼?
🔸🔸🔸🔸🔸🔸🔸🔸🔸

🔸🔸🔸🔸🔸🔸🔸🔸🔸
☘️ 雨 中 祭
~.~.~.~.~.~.~.
肉体若是
灵魂的替身
该有多好
可你留下的
却是
焚身碎骨的痛
你走进大地的心里
一年一度这一天
又捧着眼泪走回来
没有泪
怎么生根
没有根
怎生连理
每念及此
睫毛便成了
落雨的屋檐
每念及此
五脏六腑
都疼成
一颗心
❊ ❊ ❊ ❊ ❊ ❊
王传华赏析:
雨祭 ,那打湿人性苍茫
旷野的爱之殤
——桑恒昌《雨中祭》读后
寒暑不时则疾,
风雨不节则饥。
——《礼记》
一场罕见的春雨情,引发了诗人面对潇潇暮雨沉溺入法的思考——由自然物象升华到人文主义的——诗心沉思灵魂出窍的精神性生活命题的拷问,由此而牵连出叹惋不尽的一场雨殇感慨。
明写“雨”,暗寓人也。
肉体若是
灵魂的替身
该有多好
可你留下的
却是
粉身碎骨的痛
——只为“你走进大地的心里/一年一度这一天/又捧着眼泪走回来”,将自己不尽的循环往复系统,深深地隐形在大地——这江山牢固也易改的密码掌控的灵性里呀!
雨不是雨,雨是泪,是上天的泪,是凡间的泪,是人生的泪,是所有在那灿烂的阳光下漂泊倒悬的冤魂的泪。
没有根
怎生连理
每念及此
睫毛便成了
落雨的屋檐
——每每念及,整个眼神、生命还有灵魂, 都变成了“落雨的屋檐”!哦, 这是一种怎样的疼痛体验呢?我想,明眼人都会作出各自不同程度而又入心入髓的回答 。桑恒昌先生所言寓的雨祭哀殇之痛,既有生命的痛,也有心灵的痛,它是一种融合在时代里的雨祭之悲,飘落挥洒的滚烫泪水呀!
每念及此
五脏六腑
都疼成
一颗心
——诗人在这场潇潇漫漶人间的《雨中祭》里,将一腔博爱怀抱的大伤大痛,写到了难以超越的极境。
其良苦用意,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但是, 在现实生活经验里,令人惋惜的是,世人大多觉得生在雨泪的痛苦中,到是一种自由自在的福分。这是多么无奈而又麻木不仁的感知!
自然,痛苦的极限是欢乐。痛苦有时能够毁灭人,而受伤痛折磨的人,最终也能把它消灭。
从精神层面和命题意义上讲,《雨中祭》是通过对那些生长在大地上的凋零草木的温湎滋润这个生活世相,而向人类爱的感知和美的觉醒意识发出的呼唤呀!
人生少不了痛苦的折磨,而最大的痛苦,是那些从黑暗奔向激动心灵而又不可理解的光明时,那些无力地挣扎所带来的痛苦。而切身地体验痛苦,方能感受接踵而来的幸福感。
(澳)叶辛巴哈《箴言集》指出 :“痛苦是人类伟大的教师。灵魂在痛苦的气息下,日益茁壮。” 桑恒昌先生是一位诗学精神境界的高人,他通过《雨中祭》暗示并告诫世人:情殇心殇是可以产生奇迹的,深度漫漶浇愁的《雨中祭》之痛,终将是改变并照亮受苦人心灵家园的一种神光。
那祭拜的雨呀
那人生的泪呀
2024年4月19日 温哥华
🔸🔸🔸🔸🔸🔸🔸🔸🔸

🔸🔸🔸🔸🔸🔸🔸🔸🔸
☘️ 人性判词
~.~.~.~.~.~.~
知性海涵的君子
古已有之
或知掌枢密
或背负冤狱
血性如刀的汉子
古亦有之
或决胜千里
或坐穿牢底
❊ ❊ ❊ ❊ ❊ ❊
🌹【吉特点评】
这首诗简洁而深刻地勾勒了人性的两个方面:知性与血性。
1. 作者通过“知性海涵的君子”与“血性如刀的汉子”两个对比鲜明的形象,展示了人性的两面。这种对比使得诗歌主题明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 “知性海涵”四个字,既展现了君子的智慧,又显示了其宽容大度的品质。“血性如刀”形象地描述了另一种人格特质——刚毅、果敢。
3. 通过“古已有之”这样的表述,诗歌散发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深远和宽广。
4.诗中的“或执掌枢密,或背负冤狱”以及“或决胜千里,或坐穿牢底”展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多样性,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这种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5. 语言简洁,情感深沉,表达出作者对人性的深入洞察和深沉感慨。
总之,这首《人性判词》是一首意境深远、情感深沉、用词精炼的好诗。它简洁而有力地勾勒了人性的两个方面,引人深思。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