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家熟悉又陌生的地名
文图:段广亭(甘肃)

老家,就是故乡,本地人都习惯把故乡叫老家。我的老家就在甘肃陇东庆阳的镇原县临泾塬毛头席咀村。甘肃的版图是一条腾飞的黄龙,陇东庆阳市处在黄龙尾部,龙首龙尾同样贯穿一通,龙气龙脉很浓重。我的老家席咀在龙尾处还占踞了虎形乾字临泾塬的虎口宝地,传说地形地脉最低处居住人丁兴旺,家财丰厚,人杰地灵,福寿康宁。从前过去我不懂地理五经,后来一知半解研读略知一二,对比以前现在风水轮流,老家确实地灵人杰。


除此而外,老家也有许多地名至今熟悉又陌生,这些地名也很接地气,还有故事和来历。说熟悉,是从出生到走出社会,老家生活几十年,一沟一岔一梁一峁,一树一花都熟悉;说陌生是因为后来淡忘和长期在外,因生活重负忘记了家乡的山山水水。树高千尺,落叶归根。游戏人生,混至苍老,归根故里,转游寻迹,又想起了熟悉陌生的老家地名,聊来共享,以作纪录——



席咀应为席嘴,地处虎形乾塬虎口处,因席姓人多取名席嘴,后转异为席咀,嘴与咀都差不多。席咀是个生产小村,只有席、段、秦三姓居住,人口三百多一百多户,从前居住塬畔沟边,地理山形水向使家家吉祥。后来兴风出行便利便有百分之八十多的人家蜂拥坳心地占踞基本农田大兴土木建宅,有伤脉气,人燥张狂,是非迭生,失去了从前的和谐友爱。大小的地名则没有随人迁移而变迁,进老家村里,必先走斜道,斜道因北向南转向西,以前通全村各家各户,斜道是进村主道,还保留人来人往去地里种地,现在是加宽铺石子之道路。桃树硷硷,只有一小段地形,大约二亩地面积,最早时栽有三棵桃树在这条地硷里就得名桃树硷硷。桥口,在村里的沟边尖角,传说与隔沟对面一个小城堡之间有一段土桥桥连接(但相连的土桥桥谁也没有看见过),叫桥口,后来叫成桥胯了。地庄园子,一听就明白是围墙庄园式的,归席家一户人家居住,园子里栽有枣树杏树,从前这些果树稀缺的很。菜沟沟,村里一段小沟壕,西东向流水,住有几家人,地形适宜种菜,可能因此得名,传说是风水地貌奇特人有盗性。杏树沟,地处沟边向西晚阳,顺南北水向,居住人家栽的杏树多而成名。奈何桥,在杏树沟的沟掌处,约三四十米距离东西相连,传说是人们去世之前灵魂经过之道,与地狱轮回的奈何桥不太相似,可能是讹传。叫奈何桥不吉利,旁边有一大涝坝,后来改叫涝坝畔了。杨庄,地形最低,荫蔽也平缓。席咀村现在没有杨姓之人,据说很早以前有一手艺杨姓老人窜居在这里,大地震时死后也埋在这里了(坟墓现在还在)。杨老汉干啥手艺多,人灵巧,头毛发乱,热心肠,外号杨毛头,葬地处叫杨庄。张家院,这个地名有些奇怪,只有一处二亩多的面向东处在沟边的小山洼洼,没有院形也没有窑洞,后来一段姓人家凿窑而居,这个张家院什么说法无人可知。上岭,这是席咀最高地形标志,叫上岭可想而知。但传说以前上岭处在东西驿道,阴阳交混,风水恶劣,人家居住伤人折财(老年人流传有些人家因此遭劫),曾有风水高人指点修有两个涝池蓄水镇之大吉。上岭现在开辟了公路,水向西来东流,横向。六合咀,这个地名与村里人姓毫无关系,却与地理沾了一点边,全村东南西北地形、山形、水向融为一体,以六顺合和镇之。据说风水师划出这片地域不可乱垦,是全村中和之点,取土会致穷致懒不生财。但后来南北贯穿一条丁字路,伤了风水地脉,多少似影响。小堡子,就因有人工修筑的城堡和凿的崖窑得名,过去人们为了预防贼匪筑堡挖地洞。小堡子与隔沟邻村堡子、崖窑相对,从地形地貌看的出过去可能是相互照应的防御工事。猫眼沟沟,顺着山势一条很陡的沟壕,没有啥特殊之处,虎形塬的地理态势,这里应为一只虎眼,却不知为啥叫猫眼了?蒜台,山沟大洼一个独特的平台,有四亩多面积,可能从前种蒜必丰的原因落个实名。筒子洼,这里是个滚牛大洼,沟深洼陡,不像筒子形,山洼上边沟崖有一处深洞形似筒状。寺沟。没寺没庙,为啥叫寺沟,无法考证。短山,因山势短而陡的峁梁而得名。菜菜梁,传说这段梁峁地形从前是城堡边缘的种菜地就叫菜菜梁了。韭菜沟沟,深坑悬崖,真正的沟沟形状,也传说从前在沟洼种过韭菜,供住在城堡里的人家食用。大堡子,也叫堡子,有老城墙,城墙内有庄院窑洞(多数农田建设已毁),从前防御贼匪修建的工事,城墙坚固,城门一关,万夫莫开,城院内住着当时村里席、段、秦七八户人家,躲过了杀抢之劫,韭菜沟沟和菜菜梁也就是那时的菜地。大堡山,后来叫窜为大木山,是与大堡子相连的,大堡山下周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也方便当时城堡里失守人们沿沟而逃。还有马槽槽(有一段马槽形小路通到沟底)、红洼(红粘土)、白草洼(白草丛生)、狼牙刺台(全是狼牙刺蓬生的连鸟兔都无法进入)、妖梁(妖梁传说从前至今在中午和深夜都可听到乱哄哄哭叫笑闹声)、兔咀咀(野兔子比较多)……这些小地名小时候跟着放羊人拾羊粪豆都去过,没有啥独特之处,只是一种记忆。





段广亭,甘肃省镇原县人,曾任乡村干部,后在杂志社为记者,记者站任职多年,先后在中央和省市级报刊发表各类文章近万篇,文章朴实无华,接近地气,很受读者品味。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副社长、认证编辑,《九天文学》杂志编委,《定远文学》编委,《祁连文学》特约作家,热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