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王菊玲 原创】寻红色足迹,忆峥嵘岁月——“原乡记忆·红色云蒙”系列征文之4
【王菊玲 原创】寻红色足迹,忆峥嵘岁月——“原乡记忆·红色云蒙”系列征文之4
精华
热点
24-05-04 21:57
41035
阅读
关注
“原乡记忆·红色云蒙”系列征文之4
【写在前面】5月12日,“原乡记忆·红色云蒙”主题采风研讨交流会将在麻坪镇举办。《馨香盈秀》《四月芳菲》两刊特专栏刊发与会嘉宾的文章,以回应大家的关注。今日刊发白衣天使王菊玲的《寻红色足迹,忆峥嵘岁月》
,请欣赏。
寻红色足迹,忆峥嵘岁月
文/王菊玲
2024年3月26日,单位组织我们观看了红色电影《我们的七月》,全体职工接受了一次震撼心灵的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影片以
扶眉战役
为背景,以战役中幸存下来的几名英雄及英雄后代的口述资料为线索,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33团副团长高增岳和他的战友们等原型人物为代表,以倒叙的方式拉开帷幕,真实再现了历史上那场触目惊心的解放战争。
时值1949年7月,高增岳带领的33团接到紧急任务后,全团战士立即整装待发,快马加鞭紧急奔赴战场。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跑步前进的战士们只觉得嗓子冒烟干渴难耐,大家的嘴唇普遍干裂结痂,处于脱水状态。一名战士因重度脱水,体力不支,最终跌倒在地昏迷不醒。在没有一滴水的危急时刻,高团长忍痛刺马取得一掬马血,但还是没能挽留住那名战士年轻的生命。在部队休息期间,战士田龙悄悄离开了大家的视线,冒着生命危险下山取水。只见他敏捷地穿过大片芦苇,躲过敌军,很快给手中的葫芦和水壶灌满了水。然而返回途中还是被敌军发现,在敌军的激烈扫射下,田龙不幸受伤,军用水壶滚下陡坡,装水的葫芦上端也被子弹击中。当大家发现田龙的时候,他已经英勇牺牲,但是他的手心还紧紧地握着那个被血染红的葫芦。大家捧着战友用生命换来的半葫芦救命水,眼里噙满泪花。
另一名战士看到占据有利地形的敌军居高临下,火力威猛,我军伤亡惨重,便只身穿过炮火交加的封锁线,匍匐来到碉堡跟前,毫不犹豫地点燃了捆在自己身上的炸药包,与敌军的碉堡同归于尽。幸存的英雄前辈含泪讲到,一名战士的腹部严重受伤,白花花的肠子从伤口处直往外涌,但是他毫不退缩,果断地将外露的肠子塞进伤口,忍痛用衣服捆好,继续战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观影结束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些震耳欲聋的枪炮声仿佛还回荡在耳畔,那些浴血奋战的场面还在脑海里一遍又一遍浮现。同事们都被革命先辈们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的英雄气概所感动,被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所感动,同时,深深体会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的确来之不易。
英雄无处不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英雄。从1927年许权中旅进驻洛南开展革命活动开始,洛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踊跃参军参战,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除此之外,洛南人民主动为红军带路、探敌情、送情报、做鞋做饭、送医送药,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巨大贡献。有资料这样评价洛南:它是渭华起义的屯兵地,是红军长征的加油站,是抗日救亡的急先锋,是护送革命干部的交通站,是培养革命干部的大熔炉。
作为洛南群山之首,主峰位于麻坪境内的云蒙山有很多文化古迹和动人传说,很多革命英雄就来自云蒙山区,《巍巍云蒙》一书中就记录了好几位这样的英雄。1927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地下党员何宜臣就是其中一位。当年,作为地下交通员的何宜臣,历尽千难万险为组织传送各类情报,严守党的秘密。解放后他从不居功自傲,从未向党和政府提过任何要求。革命前辈龚贤安也是如此,他长期从事革命地下工作,打过仗,受过伤,不为高官厚禄所利诱,一颗红心跟党走。还有抗战老兵张福秀,不满14岁就背井离乡,踏上抗日道路,六年后才回到家乡
云蒙山村
。在韶关会战中,他近距离刺杀了一名日本鬼子,缴了日本人的枪,在激战的第五天光荣负伤。在萧老师对他的采访即将结束之际,张福秀老人立下这样一句铮铮誓言:“要是小日本还敢欺负咱中国,我还要上战场去,把这些侵略者杀的片甲不留!”读到此处,我不由想起今年“三八”节那天,单位组织我们参观老山书屋纪念馆的情景。这是退伍老兵吴全明老人自费创办的商洛首家红色纪念馆。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革命烈士的遗物、作战器械和装备,其中一个打包整齐的铺盖卷上赫然写着“若有战,召必回!”苍劲有力的六个大字与张福秀老人的誓言如出一辙,不由让人肃然起敬,湿了眼眶。吴全明老人挽起袖子,露出在老山战役中受伤后留下的伤疤,他轻描淡写地说,当时子弹从他的左臂进入,穿过胸膛,最后再从右腿出去。吴全明老人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发生在猫耳洞里的战斗故事,讲述了与战友们一起保家卫国的感人画面,还原了那段峥嵘岁月中的英雄事迹和感人故事,听者无不动容。当思绪从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回到现实,我不由感叹: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我们何其有幸!
和平年代,我们身边同样涌现出一批又一批新时代的英雄。我县石门、麻坪等地洪涝灾害发生后,县委县政府英明指挥,党员干部、武警官兵不怕流血牺牲勇往直前,在滚滚洪流中激流勇进,为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奔赴在抗洪救灾最前沿。三年疫情期间,我县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奋勇当先,勇抗疫情。做流调不分黑夜白昼,采核酸哪管险象丛生。公安干警冲锋在前,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纷纷参战,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严防死守,终于战胜疫情,还我美丽家园。无论是抗洪救灾还是抗击疫情期间,很多爱心人士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帮助家乡渡过难关,展现了我们团结一致,誓死守护家园的精神风貌。这些无名英雄里,有你有我也有他。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不忘初心,用实际行动续写爱国新篇章。
作者简介:
王菊玲,医务工作者,微信名“花开有声”。初学文字,只为喜欢。
查看全文
支持作者
给作者一点鼓励,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更多
最新评论
3.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其他金额
返回
打赏
最新
换一换
热评
更多
人气
更多
相关阅读
写评论...
取消
确定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3601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