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眼泪成了我生命里无法忘却的记忆(散文)
妍惜
福建平潭是我的家乡,我从小在那里出生并长大,在我写的散文《老屋》(发表在中华作家网)这篇文章里写的两位守屋老人,其实就是我的父母,我远嫁他乡,先是和我先生在福建的省会城市福州工作生活了十多年,孩子长大后,就随先生回到广东老家,目前在广州工作生活,我的户籍还在福建,所以和故乡还有剪不断的关系。
如果夜深人静,没有那么可怕和漫长的夜,我也不会选择写作;如果没有孩子求知若渴的眼睛和向往学习的眼睛,我也不会选择写作;如果不是自己有一种无形的使命感,繁荣祖国的文化事业,我也不会选择写作,本来就是教师出身的我(初中升高中考入五年制师范,实际才学了三年),义无反顾地拿起笔来创作,并且开始在头条上讲作文,一起朗读满分作文,收获了头条粉丝,也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平时工作带娃,我不忘记挤出来时间写作,曾经是“世纪新诗典”的签约作家,并有幸成为国际诗歌协会会员,今年加入了中华作家网的人才库,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比起金牌,银牌作家,我还需要努力。
每次看到网络上家乡的变化,家乡成为国际旅游岛,特别是我经常玩的地方,祖国大陆靠近台湾最近的地方68小镇,心里充满喜悦。
我也曾经站在海的方向看到远处的台湾,还有在课堂里听日月潭的故事,原来我们觉得可望不可及的台湾,就在我们的身旁。如今,68小镇成为平潭国际旅游岛的必须打卡景点之一,也是令人向往的蓝眼泪打卡的景区之一,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我说蓝眼泪也是我的乡愁,蓝眼泪成了我的生命里不可忘却的岁月,那是我当小孩子的时候最喜欢游玩的大海,大海写满了讨海人的艰辛,这蓝色的星星点点,像天上的星光,如同平潭独特的蓝色,深深地令人喜欢。如若不是为了生活,父亲也不会把我带在身边,让我在充满危险的海边玩耍,好在我深知父亲的不易,并没有出大碍,但是蓝眼泪的故事却永远留在我的脑海里。
后来父亲不再讨海生活,我们似乎更为安全一些,但是工作远比想象中难多了。他有时候做了手艺活,给人做修理工,修理渔船马达,后来就收起废品为生,供我们三个上了大学,所有的蓝眼泪,如父亲的眼泪,深深的流在心里。
你看过鱼的眼泪吗?可能,永远也不知道,鱼的所有心酸只有大海知道。有一年,父亲和大伯出去打鱼,在渔船被台风刮走之后,差点葬身海里,那么他们有多少的泪水就有多少眼泪落入了海里。从此父亲再也不提打鱼。
后来,我把这个故事写成了文字,提交了申请书,打动了老师,申请到了了助学金,我想,我也是有眼泪的,那一年我差点休学了,父亲没有了讨海的船,是完全失去了收入,这个只有我知道。
大海是没有眼泪,也许看的人落泪了。蓝眼泪,或许不仅仅在节假日可以打卡,我想可能这就是所谓的丰碑,可以屹立大海的海岸线,让人共情,也许有关于爱的故事,就这样流传,父亲责任担当,低下高贵的头,为了生活,弯下了腰,而我们不负众望,都成家立业了,不再让父亲担心。
我想说蓝眼泪的美不仅仅是它的色彩,和夜晚的朦胧相交错,还有它的故事,那些不曾被遗忘的乡愁,都值得去那里打卡,还有纪念有更多的在台湾同胞,和我们同血脉的台湾同胞,他们说着台湾腔,也许也在惦记着大海的眼泪,蓝色的。
都说没有岁月可回头,只有余生不将就,所有的蓝眼泪的记忆,都停留在我的记忆,在家乡平潭综合实验区的直播间里,我却也可以听者海的声音,奇了吧,有时候那给人心安的大海的涛声,如今在直播之下,却也让我心安入梦,作家余光中说,心安便是归处,也许就这里,加上梦里的涛声我也可以,心安,他乡亦故乡。

作者简介
笔名妍惜, 祖籍福建平潭,国际诗歌协会会员,福建作家协会会员,平潭综合实验区作协会员,世纪新诗典签约作家,中华作家网优秀作家 ,作品选入《福建乡土》《平潭文艺》《石帆》《平潭时报》《海峡都市报》,人生格言:努力做一个写稿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