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家河的巨变》
作者:梁学梅
一声悠扬的信天游长调 ,将我再次带回到2015年的秋天 。那年,当我回梁家河经过文安驿时,眼前的一切让我震惊了 !整个都变了模样,我左看右看 , 记忆中的印象早已面目全非 ,无影无踪了 。这还是我魂牵梦绕的家乡吗?

回梁家河 ,必须要经过文安驿镇,四十多年前,这个地方就是最繁华,最热闹,最权威的地方。公社、医院、粮站、银行、供销社、还有唯一的一所中学学府 ,都集中在这里 ,赶集上会 ,做小买卖的也都在这里交易,到了这里就相当于进了城 ,热闹非凡 。
我久久的伫立在这儿反复辨认 ,但还是无法识别 ,就连我最熟悉,最热爱的公社和母校,也分不清大概在哪个位置了 。过去的沟沟坎坎 ,梁梁峁峁,都已成了一马平川 ,高楼耸立,这翻天覆地的变化 ,简直不敢相信 ,这还是我曾经记忆中的文安驿吗!

沿着宽敞的公路,继续向梁家河方向奔驰,当汽车到达哥哥家门口时 ,已经是下午5点多了。哥嫂早已备好了一桌子丰盛的家乡美味,满足了我久违的味蕾。亲人的挚爱 ,让我感受到满满的幸福 。几个小时寒暄过后已是深夜 ,大家互道晚安各自歇息了 。
第二天,来到了生我养我的梁家河老宅 ,虽然父母都已不在了 ,旧窑洞也没人住了,破烂不堪,但这里是我的根 ,我的魂 !我曾经在这里幸福的生活和成长 。

当我走进院子的一刹那 ,仿佛闻见了母亲做饭时的烟火味儿 ,看见了父亲又提回来一筐 他亲手种的甜瓜喊我们来吃 ,想着想着 ,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
父母的疼爱,姊妹间的亲情 ,还有从小和小朋友们一块儿玩耍的酣畅淋漓的情景 ,一桩桩,一幕幕,历历在目,如同昨天 。看着老宅周围的一切,童年的好多记忆油然而生 ,不由自主的热泪盈眶 。
几天后 ,哥哥姐姐 嫂子陪同我走遍了梁家河的山山水水 ,边走边看边感叹 ,变化可真大啊!昔日熟悉的庄前山后,都已偷偷的换了新颜。

曾经陡崖峭壁的黄土山,当时只有窄窄的一条小道 ,徒步上去都非常艰难 ,现如今变成了宽阔的大道 ,汽车自由来往。听说当时几台大型推土机和挖掘机,昼夜开山填沟 ,推平了山峁,填平了沟壑 ,才是如今沟连着沟,山连着山,竟和平原连接在了一起,简直就是一种奇迹 ,真正体现了 愚公移山 的精神 ,无不为之震撼 ,所有这些巨变,倾注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是的,穷山僻壤,就得彻底从根儿上解决问题,才能旧貌换新颜 ,才能脱贫致富 ,才能与时俱进 。

当车开到原上时 ,一望无际的平原变成了苹果基地。此时正是果子成熟季,满原都是红彤彤的果实挂满枝头,瓜果飘香,沁人心脾,真可谓天上人间 ,美不胜收 !
过去的大队部还保留着原样 ,知青点里那那些知青曾经居住过的窑洞,以及那口具有历史意义的沼气池,还完好无损的保留着。记得他当年带领父老乡亲,实干苦干加巧干,他把修田打坝放在第一位,目的就是为增加水田,提高产值,处处为老百姓着想 ,不断出点子,想办法改变穷困面貌 。2015年,他回梁家河看乡亲们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虽然我现在人走了 ,但我的心留在了这里" 。

由此可见,他与乡亲们的感情有多深。现在这里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 ,川流不息。摆摊儿开店的人生意兴隆 ,洋溢着幸福的笑脸,招呼着游客,看得出,他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富裕了,也过上了好日子 ,邻里关系也和谐了 ,一片祥和之气 。
这一切的一切 ,都离不开党的好政策和国家脱贫致富的大方针,没有党和人民的厚爱 ,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啊。梁家河的父老乡亲 ,念念不忘他,不忘党中央 。
眼前是看不尽的美景,耳边有听不够的歌声,回乡的见闻,着实让我感动了一把 ,幸福了一把 ,美了一把 !同时我也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家乡的巨变,让乡亲们走上致富的快车道,感谢党和政府的关爱,祝愿我的家乡永远美丽富饶 ,愿我的亲人永远幸福安康 ,愿我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


作者/梁学梅:(艳阳)朗声社语艺学院三班学员,国学院助理导员,陕西渭南华阴市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