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美的路在黄田竹口之间
李伟华
5月1日中午,回到了家乡黄田镇黄田村,看望已是97岁高龄的母亲,还吃到了姐姐做的庆元特色饭“乌饭”。
母亲这两年住姐姐家,姐姐姐夫照顾着。我一年回来几次,母亲自是高兴。到家时母亲侧睡床上。见我进屋也就睁开醒了,起身靠在床头,后来又坐在床边,与我聊天,母亲老了,说了就忘,忘了又说。对我总是反复交代那几句最重要的话,也算是切切之言。母亲说累了,就又靠床上睡着。我就静静坐在卧室的靠背椅上,陪着母亲。
3点多,学生们约我与妻去竹口镇那段网红打卡的公路,拍摄照片。这是一段最直的公路,也是我最熟悉的路段。放眼望去,公路两旁排列整齐的水杉正穿着绿油油的“外衣”,成为公路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七位当年第一届初中学生,是开门弟子。从县城、黄田镇、竹口镇约到此处。在我任教的十多届中学学生中,与第一届相聚最多且年龄最为相近也最为亲近。
吴老师也邀来了,她任初一年班主任语文老师,而我是初二初三的班主任语文老师。我算是吴老师的接班人,又曾是同学与同事,大家都非常亲切。
担任摄影师的是刘冬英,去年在丽水古堰画乡和青田县城为我拍摄不少美照。我的微信头像,就是他的摄影作品。她读高二时,因为原语文老师调离,我在任教初三两班时,也就兼任他们班教了近一学期。那时我才22岁,与这班学生也是甚为亲近。这次五一大假,她也正巧回乡,担此重任。
对于拍照,男同学们,比较害羞,只是拍合影,不肯单独拍照。而女生则天生爱美,都会认真一番打扮,带上道具,摆出各种可爱姿态,更高兴把美照与大家分享。而我也是从早年的胆怯,腼腆,严肃,到中年各种场合的照片拍摄和电视访谈中,渐渐地微笑,到如今露2颗4颗到6颗牙齿中,嘴角都差点拉到耳后根。特别是女生们还会充当我的摆拍导师,夸奖“李老师笑起来最好看”。我这两年已渐奔退休年龄,也更愿意听从年轻人的指教。这很像小时候,孩子要听父母;老了后,做父母的变成了要听孩子。是一个自然的轮回。


我们拍摄了水杉公路后,两边的稻田也是绿悠悠,这些稻田都是今天来到的吴宗邦同学承包的,他已是当地知名的农场主,种稻专家。早几年我就吃过他分享的稻米。我们得把稻田收入镜头,以作美好地回忆。
1979年至1981年,我在竹口中学读书,1985年至1991年,我在竹口中学任教。在黄田老家与竹口之间,大多骑自行车,后坑桥在公路旁跨过竹口溪对岸,有时我会在后坑桥上歇息。
拍了水田。大家开车去黄田绍慧家晚晏,而我与妻及女生们在路过的后坑桥停车,再拍摄几张。爱美的女生们岂可放过家乡独特的廊桥之梦。
后坑桥始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全长36.2米,有不但在型制上有着较高的学术价值,还是革命遗址。1934年红军挺进师在粟裕、刘英带领下在次消灭国民党浙江省保安团,庆元县保安团600余人,击毙庆元县保安团团长张志远,取得了竹口战斗大捷,为挺进师北上抗日扫清障碍,此后当地百姓称后坑桥为红军桥。
庆元县的木拱廊桥,不但具有全国数量最多、历史最悠久、历史沿革最具连贯性的特点,而且全国现存寿命最长、单孔廊屋最长、单孔跨度最大的木拱桥均在庆元境内,堪称当世一绝。廊桥如瑰宅镶嵌于群山之间,无声无息,如梦似幻。它们或凿石为梁,或叠木为拱,或横跨悬崖峭壁之上,或静卧小溪碧波之上,与周围的青山绿水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幅精美的画卷。

晚上,师生们齐聚沈绍慧家,绍慧的妹妹绍花已做好丰盛的晚餐,绍慧的母亲还特意做了庆元特色立夏羹。在杯酒与绿茶间,大家其乐融融。正是:师生同学三两年,情谊深深一辈子。今昔共聚续欢乐,美好祝愿共长天。
2024.5.3
李伟华:民进会员,CCTV央视书画签约艺术家,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中国书画等级考试高级培训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国务外交礼品师,中国硬笔书法协会培训中心教授,浙江开明画院院务委员,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会员,杭州伟致书画院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