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戴泽先生在其家中采访时合影 初冬的一天,我在友人的陪同下拜见了这位艺坛的大家——戴泽老先生。展现在我面前的戴泽先生,已是90多岁高龄,简朴的画室里挂满了他心爱的油画,桌上还放着新近创作的中国画。一阵清风扑面而来,整个房间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墨汁的香味。而戴老本人,虽然头发已经花白,然而眉宇之间的舒坦与悠闲,就如他的中国画一样,轻逸脱俗。于是,我伴着浓浓的茶香与戴老攀谈了起来。 戴泽先生向我讲述了他的人生经历,讲述了他的不懈追求。我深深地感受到,戴老的人生颇有几分传奇色彩。戴老告诉我,他出生于日本京都,8个月大的时候,随父母回到了老家四川云阳,一个长江边上的古城,张飞庙的所在地。父亲是商务印书馆的编辑,曾编撰《中英文大辞典》,一生忙碌于出版和教育事业。曾任小学校长,师范学院院长,很少眷顾孩提时代的戴泽。最后,积劳成疾,50多岁的时候,因肺结核而辞世。后来戴泽随着母亲的关怀长大。
戴老讲述道:少年时代的他并没有过多地接触绘画,只有在中学的图画课上接触过一些绘画的基本知识。而当年的中学图画老师,如今也是声名在外的画家,也是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甚至和戴泽先生还住在同一座楼里。
戴老略加思索后对我讲述道:中学毕业后,恰因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的前身)迁到了重庆,他报考了艺术系,并顺利考上。四年级的时候,他跟着徐悲鸿学习西洋画。一路的求学生涯在名师的指点和启发下,使其收益丰厚,加上自己的勤勉和努力,使得戴泽的作品在绘画界崭露头角。一方面继承了徐悲鸿在西洋画上的技法和色彩调配,另一方面又融入了自己对题材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