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之歌
文/赵文学
我要为世间一个最强大、智慧的存在——“水”唱一支歌。
六水三山一分田,水,广占天下六分。它汇百川成五洋,润七洲泽人寰。可为涓滴,可成沧海。偌大胸怀不可斗量。
水,贵为生命源泉,赋万物无限生机。植物因之茁壮,动物因之鲜活。有水则荣,无水则枯。它润物无声,不争名利。
水,妙在形可三态,遨游天地,恣意飞扬,变幻莫测。
它液态时灵动,可曲可折,可张可弛。穿行千山万壑而无阻,跳跃悬崖绝壁而无畏,入缝隙细如游丝,奔腾江河成浩瀚洪流。
它气态时奇幻,可聚可散,可舒可卷。腾身苍穹,化为云霓,映成五彩。回流大地,雾弥人间,若隐若现。
它固态时冷峻,雪封大地唯余茫茫,冰锁长河不见舟楫,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凝固世界,守住安宁。
水,明亮纯净,可资怡情养性。江南水乡,春来江水绿如蓝。水光潋滟,西湖美艳胜西子。春天美如明镜,秋天共长天一色。它可比友谊高尚,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言道德完美,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它波澜壮阔,可荡涤心胸。星辰大海,潮涌山河。
水,刚柔相济,令人可敬可畏。能蜿蜒于千山万壑,为达目标甘于委屈。能以点滴之功力,日积月累穿透顽石,以柔克刚。能遥挂于高山峡谷,带着不怕跌落的勇气飞流直下三千尺,展示出银河落九天的气势。能奔腾咆哮,奇恣纵横,摧枯拉朽,荡涤世间尘和土。
水,内涵丰富,成为构成无数文学意象和意境、引导深刻哲学思考、甚至揭示治军治国之道的介质。曹植归渡洛川笔下的洛水之神倾倒了所有文人墨客,王勃于滕王阁感受了萍水相逢的难得,王维体会了“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适,李白与汪伦的友情深比桃花潭水,又在谢朓楼饯别叔云时发出了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感慨,俞伯牙惊叹只有钟子期才是他的高山流水的知音,这些故事都与“水”相关连。更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把洞庭湖水写得气势恢宏:“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又写“春和景明”之时“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写皓月千里时“浮光耀金”。再如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慨,凌云健笔让激浪发出了永远雄浑的历史回响。王羲之们玩的曲水流觞的风雅延续到今天的诗词大会。如此等等,正如佛说的,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足矣。再看韩信在楚汉相争中临泽列兵背水一战,隋文帝雄心勃勃吞并陈国时视大江为一衣带水,皆以水为背景。更有荀子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比拟,警示统治者要掌握水性、善待百姓。
但凡事物总有两面,它虽善利万物而不争,但有时发一点脾气却十分恼人。遇上冷暖气流相争,暴雨倾盆、江河横溢,万千良田变成汪洋泽国,人或为鱼鳖。遇上狂风大作,就白浪掀天,樯倾楫摧、灭顶之灾随时发生。它的存在与人类生存休戚相关。
水,曾经的顽劣还是激发了人类极大的想象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山海经》中的精卫鸟,衔木石以填海,虽无可能却展示了勇于与之抗争的决心。尧舜时代的大禹,懂得水的疏堵之道,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消除了可能没顶的灾害隐患。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都江堰建鱼嘴,筑飞沙堰,开宝瓶口,科学的分流工程名扬四海,传承千秋。
一代伟人描绘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伟大设想,三峡大坝在世纪之初如愿高高耸立,利用水的伟力年发电千亿度,给十个省市带来光明和温暖。现今,更有东、中、西三线调运水源的工程,勾连起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形成“四横三纵”的华夏河网的伟大格局,恩泽14亿人民及其子孙后代。
水,是人类生存的最广泛的资源。它的结构是一个智慧的巧妙组合。它由氢氧两个元素抱团而成,一个可燃,一个助燃,何时用人类的高智商,指挥一双神手将它点燃,成为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能量源泉。这是处在能源缺乏时期的当代人所期盼的。
水,有时候显得很脆弱,经不住人类的任意排布亵渎。据说现在万丈洋底已经沉积了人类产生的无数废弃物,脏了世界各族人民共有的大洋水体,谁能将脏物打捞干净?不负责任的东洋核电国家,将核污染水排放海里,直接成为祸害人类生存的流体,流到那里祸害就殃及那里。我们不禁要为水鸣冤叫屈。
万物皆有灵,善待之则天下安。我们要敬畏这五行中的强者、一个智慧的存在——“水”,并进一步珍爱它、利用它安抚天下。
作者简介:
赵文学,上海市崇明区作家协会会员,曾在上海市内外多种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散文、诗歌等作品。